引入成长故事 优化园本教研机制
2020-07-14王新
王新
我园“十三五”省级规划课题“幼儿园创意生活建构中引入‘成长故事机制的实践研究”让“成长故事”成为了我们的关注点,让我们的目光真正投向幼儿,让研究“儿童发展”这一课程游戏化核心成为了可能。同时,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第二步支架——“改造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让我们进一步明确课程游戏化的焦点是幼儿,关键在教师,而要实现这一关键,园本教研无疑是最有力的推手。为此,我们将园本教研进行了系统地规划,引入“成长故事”理念,在优化原有园本教研的基础上,打开思路,寻求突破与创新,形成以“成长故事”为载体的园本教研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组织形式,为园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以“做有故事的园本教研”为聚焦点制定了园本教研的目标、内容及策略并展开研究,焕发幼儿园园本教研积极的实效与能量,发挥其领航作用。
“有故事的园本教研”,我们赋予它两层含义。一是指基于“成长故事”的园本教研,即园本教研的开展建立在“成长故事”的基础上。我园“十三五”课题核心概念之一的“成长故事”,指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典型和重要的事件,可以指向某个幼儿,也可以指向群体的某个事件,一般由教师观察、理解和分析后撰写,也可以是家长记录的,甚至可以让幼儿来描述。“成长故事”是研究、理解、评价儿童,以及开展园本教研的关键性资料,基于“成长故事”的园本教研更真实、更真切。二是带着故事的心态开展园本教研,让园本教研积攒着带有研究温度和教师成长意义的故事。比如,从教研时无话可说到滔滔不绝的教师历练的故事,让自己成为教师眼中的“幼儿”的角色换位的故事,合力解决问题的彰显团队力量的故事……这样的园本教研更鲜活、更有吸引力。“有故事的园本教研”让我们充分认识了“成长故事”与园本教研的关系,在“课程游戏化”理念引领下,我园全面展开了“成长故事”如何优化园本教研机制的研究,形成了我们的园本教研新视角。
一、引入成长故事,凸现园本教研儿童立场的指向性
幼儿园在轰轰烈烈开展园本教研时,会出现因一味追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忘记园本教研初衷的现象,忘记园本教研的核心本质是要解决儿童的问题。引入“成长故事”后,“儿童”这一核心又真真切切地回到我们眼前,通过对儿童的观察、事件的记录、故事的分享、观点的碰撞等,让园本教研始终围绕“儿童”在说事。在“一则成长故事《专注的小小装箱工》看幼儿的发展”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仅从观察者的解读中看到了幼儿的发展轨迹,也达成了一点共识:儿童的力量是强大的,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只需要追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引入“成长故事”的研究,让“儿童立场”指向更加凸现,成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主旨,儿童成为园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方向明确了,儿童的利益得以保障了,园本教研也更具意义和价值。
二、引入成长故事,实现园本教研参与主体的多元性
以往的园本教研,一般都只有教师参与,引入成长故事以来,我们的参与对象也变得多元起来。记录成长故事的不仅是教师,还有保育员、家长,大家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度记录幼儿,全面整合的信息更有利于对幼儿的分析、判断、评价。为此,我们组织了不同对象的教研活动。教师专场,有课题组、年级组、园部、片区等研讨活动。家长专场,如中班年级组组织的“最美妈妈团”成长故事交流活动,每一个家长在聆听了成长故事后都感受到了幼儿强大的力量,也共同讨论分享了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该如何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家长们在记录分享幼儿成长故事的过程中,也能体验陪伴成长的幸福。家园专场中,教师和家长分别分享了成长故事。一次研讨活动中,教师讲述了大班幼儿的成长故事“不服输的小炮兵”,一位中班幼儿的妈妈记录了孩子在家中的故事“翻斗车,你不要跑”。两位分享者在讲完故事后,家园共同来探讨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在游戏中,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分别获得了什么核心经验?家长和教师的支持是否适时?两者之间的观念是否一致?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让家园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不同成员的参与,带来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也带来了对一些问题的共同认识,有分有合,有交集有延展,这样一种多主体参与的园本教研更加丰满充实。
三、引入成长故事,呈现园本教研内容选择的聚焦性
引入成长故事,我们将园本教研聚焦在成长故事的结构、教师在故事中的观察、故事中的评价等。主要呈现内容有:
1.聚焦成长故事本身的园本教研
主要指就成长故事来讲,它有哪些值得研讨的方面。比如,选择利用典型的成长故事开展的园本教研,如何选择有分享、研讨价值的成长故事,如何从不同的成长故事中形成新的教育共识,如何从同一个成长故事中产生不同的解读等。课题组长会及时关注教师撰写的成长故事,选择有学习点、有争议点或者有困惑点的内容开展研讨活动,由课题组长或者撰写教师作为教研内容的发起者,邀请全园教师参与研讨。比如,成长故事《专注的小小装箱工》研讨幼儿动作背后的思维变化是什么,《户外冒险家》的价值在于让教师学习评价的形式和角度,《地铁出发喽》研讨下一步支持幼儿的不同策略……
2.聚焦成长故事具体内容生成的园本教研
主要指记录的成长故事展开后涉及到的一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非常的多元和丰富。比如,关于幼儿各领域发展的,关于特殊幼儿种种表现的,关于环境创设的,关于游戏材料提供的,关于教师支持指导的,关于师幼互动的,关于家园合作的等。当然,这需要教师智慧专业的筛选,凝练出价值最大化的问题。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根基,基于“班级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这一内容,幼儿园会组织相关研讨活动。之前我们采用的是“走班观摩”的形式,每个班级教师说说各自班级环境创设中的亮点,最后投票评出优秀班级。围绕虞永平教授提出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到底为了什么”的问题,我们的园本教研从“走班观摩”改变为聚焦一个班级,每位教师带着“为了什么”的问题意识,检验班级环境是否考虑到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班级区域中的材料是否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和经验的可获得性,区域材料做了哪些分层,基本材料、辅助材料和工具材料如何有機结合等,通过观摩其他班级,再重新审视自己的班级。这样的园本教研内容让班级环境问题的研讨更加有效。
3.聚焦成长故事引发的与当今热点问题相关的园本教研
主要指看似与成长故事无关,实则是由成长故事引起的、与当今热点问题相关的一些议题。比如,幼儿兴趣引发的微课程如何开展?支持幼儿活动开展的课程资源如何累积?“成长故事”机制的引入,让我园的课程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让教师的课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园的“创意生活”课程体系也逐渐丰满。在园本教研中,我们聚焦“微课程”问题进行研讨,如微课程的主题可以由什么引发?微课程节点如何挖掘等?通过研讨,教师决定尝试从幼儿的“成长故事”中来孵化微课程。于是,小班“饼干王国”“盒子城堡”,中班“西瓜虫的故事”“我和花蛤的快乐时光”,大班“可爱的蜗牛”等源于幼儿成长故事的微课程冒了出来,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微课程给我们的课程观带来了转变。
总之,以成长故事为聚焦的园本教研内容既立足于幼儿,又指向关键性问题,既立足于现实,又指向未来发展趋势,这样的园本教研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模样。
四、引入成长故事,显现园本教研组织形式的适切性
园本教研组织形式的适宜和贴切能让教研活动更有成效,也能让教师愿意走入研究。引入成长故事后,这样的适切性越来越明显,促使我们形成了问题式教研、沙龙式教研、课例式教研、诊断式教研四种教研形式,且每种形式都形成了一定的流程。一是问题式教研:一般流程为引出问题——问题梳理——问题观摩——问题研究——形成解决方案。从问题式教研“你有问题,我来支招”中找准核心问题“成长故事中游戏材料提供中的支持”,通过互相支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教研方式最大的价值在于树立教师的问题意识,了解教师的需求,聚焦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二是沙龙式教研:优势在于自由轻松民主的研讨氛围,“注重观察,顺应发展”园本教研中,教师带着品尝咖啡的心情,在随性、自由的氛围中对“如何观察,如何追随,如何深入”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彼此欣赏。三是课例式教研:流程为现场或录像观摩——分析调整——再次观摩——形成教育经验。我们的课例式教研一改以往对单个集体活动的研讨,更多地关注微课程、关注区域游戏。如以“你好,小六六”微课程实施为课例的研讨,我们在区域游戏中关注幼儿的现场反应,思考微课程发展的线索。四是诊断式教研:一般流程为现场观察——诊断——确定焦点问题——周期诊断——形成个人理论。诊断式教研的优势在于持续性地跟随诊断,这对教师来说非常有效,我们利用团队的力量让教师突破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实现个体的发展。这四种教研方式相辅相成,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充满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成长故事”为聚焦点的园本教研机智,为园本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焕发了幼儿园园本教研积极的实效与能量,发挥了园本教研的领航作用,提高了我园园本教研的成效。同时,这种“有故事”的园本教研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用专业的眼光来分析幼儿,找准教师的定位,有效地落实《3—6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和课程游戏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