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情 真性 真教育

2020-07-14潘秀金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真诚耐心爱心

潘秀金

【摘 要】“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现出来的伟大的师爱,对今天的教育现实有着强烈的针对性,正因为如此,为人师者,要关爱每一名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真情教育;爱心;真诚;耐心;不教而教

在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磨砺中,在碰碰撞撞的摸索教育的旅程中,蓦然回首,发觉有效的教育管理应该是一种智慧的、真情的教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用自己的真心、真情,用自己的智慧去打动学生,达到了不教而教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教育。

一、捧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真正的精神上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人格精神的培养。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和学生交朋友,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把学生的心理揣摩透;要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传染”给学生;要用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

当了多年的班主任,如果说哪一点最令我感到欣慰,那就是我一直与我的学生们在用心灵交流着。因为,心灵的对话是人世间最动人、最温暖的赞歌。我们可以感受得到:许多孩子们强烈地需要老师与同学的爱,渴望深受老师的疼爱,并在班级中与同学们之间存有亲密无间的关系。我们应该理解并满足这一类学生对爱的需求,给予他们真诚的爱。其实学生的要求也不高,有时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有时是一个赞赏的点头;有时是一句平常的问候;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打动他们的心。

例如,我班有一个全校有名的捣蛋大王江同学。在班级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江同学拿着米尺追打同学;他心情不好时,会推到班里的桌椅;他随便拿起别人的书、作业本撕烂;上课时,随便过位置;谁惹怒了他,就拼命地追打……这样的例子真数不胜数,他的任性次数多、时间长、破坏性强。面对这些,我唯有一次次地耐心教育。但是无论怎样与他交谈,他都沉默是金,把心中的大门紧锁。但是不服输的我还是静下心来细心观察江同学的表现,我发现,他每次发脾气都是故意的,他习惯了把家里的任性和唯我独尊带到学校。例如“因为在家里没有人煮早餐给他吃”在他的潜意识中就觉得没有人疼他、关注他,于是就在学校撒野,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基于这一重要的发现,我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以后,我每天早上看到江同学,我都会主动地关心他:“你今天吃了早餐吗?”、“你今天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愿意跟老师说吗?”、“你今天又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吗?”等等,虽然是这么平常的问候,却暖入人心,渐渐地,江同学体会到老师这样特别关爱自己,慢慢地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了,而我也会适时地引导他走向阳光之道,消除他心中的阴影。在爱心的教育下,这朵迟开的花朵同样鲜艳夺目,芬芳宜人。

二、怀着真诚之心,感化学生

真诚,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根本,即在心中存放真诚,用一颗真诚的心关爱每一位同学。班主任的工作是烦琐的,许多的事又似乎微不足道,可就是这些小事极有可能成为学生的十字路口:处理得好,让他心服口服,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处理不好,一件小事可能会使他从此陷入青春的沼泽。

(一)因材施教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在平时的工作中都会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就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特征,所以每接到一个班的学生,我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充分的了解了这些因素,才能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就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二)尊重学生

“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交换信任。”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支持,就得以一种诚心诚意的态度主动地去尊重所有学生。指出学生的过错必须注意场合和方式,否则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双方的对立,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三)诚心立威信

无论学生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都要给予发自内心的称赞。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够“一呼百应”,是因为他有威信。同样一项任务,威信高的人安排,工作推进得可能就快,反之可能就慢。但威信不是短时间内能树立起来的,怎样树立威信?就要靠诚心。诚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才能认可你;诚心和学生相处,学生才能信服你。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课余时间经常找学生谈心,征求他们对班级和班主任工作看法,以诚心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三、凭着耐心,将教育进行到底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生会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考验班主任的真心程度以及耐性。这就需要足够的耐心,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碰到过的智残的孩子,也碰到过不知1+1=?的傻孩子,碰到过三天两头逃学的学生,碰到过爱打架好骂人的顽劣生,但我始终保持一种心态——耐心,用耐心去感化这些孩子。我班上有名叫颜荣的男孩,调皮、捣蛋、惹事、闯祸,我一次次地教育,他一次次誓言旦旦地向我保证不再犯同样地错误,但是却又一次次地重犯。在他成长的历程中,早已练就了一身不怕家长棍棒的本领,他父母说他有副硬骨头,再打也从不掉泪。有一天他偷了家中的钱到游戏厅玩,被父亲抓回来,我发现他没有上学赶紧到他家里去找,只见他跪在地上,他父亲正准备打他,我赶紧上前制止,并把他带回学校。我感到是自己工作的失职,非常痛心,我多次利用休息时间找他谈心,家访,谈打游戏机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谈学习的重要性,谈如何与学生友好相处,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师的关怀和耐心,深深触动了这位学生的心灵,他终于如梦方醒,在我的正确引导下,他现在是一名电脑爱好者,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电脑。目前,每分钟能打70多个字,学习成绩比过去大有进步,后来他主动竞争班干部,成为了一名劳动委员。

教育不是简单的事,更不是容易成功的事。所以,对犯错的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只要是真心实意为学生好,学生最后还是会理解,会感激,会听从教诲的。

四、坚持一种信仰:教是为了不教

“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并用力将灵魂往上拉,引导达到高处的真实境界。这种心灵的提升,实际上就是人生态度的转变,人生境界的升华。而成功的班级文化建设好比一艘船,载着我们的学生乘风破浪、悠然自得地到达幸福的彼岸。

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营造一个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班级文化的布置,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例如我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犹如春雨对学生有“潤物细无声”之妙。把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左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每周名言园地”,由学生负责定期摘抄一条名言警句。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又如:我会充分利用我们班的宣传栏、墙壁等的资源开辟教育学生的主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负责不同的项目:常违反纪律的孩子负责“我们的约定”、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孩子负责“学习园地”等等。总之,在班级文化的布置中,每个孩子都有一块责任田。走进教室,就想打开一部立体、多彩、会说话的教科书,每一面墙壁都再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有启迪,每一个细节都散发思想,充盈着意蕴和灵动。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业就只是一中敷衍和应付。为人师者,要关爱每一名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真诚耐心爱心
爱心树(下)
爱心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忏悔之于周朴园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