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2020-07-14吴家群
吴家群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于学科教育过程中融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广大基础学科教师的共识,其中,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来说,如何在教学学生基础英语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意识和文化意识,成为了当前阶段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深思的重要问题。对此,文章基于以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内容详细阐述了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要求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法,旨在给予广大初中英语教师一定可行帮助和建议,并最终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改善。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近年来,基于现代学科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学科素养培养带动知识能力提高,已经成为当代学科教育工作的主流教育模式。但是,对于目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来说,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机制和灌输式教育模式影响,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氛围压抑为主的教育问题依旧十分严重,且直接制约着整个初中英语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题,以创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对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进行剖析,既符合当前阶段课堂教学工作的创新需求,又满足学生英语学科素养发展的具体要求,值得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一、以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成绩,忽略能力培养
在以往初中英语教育模式中,由于教育思想相对落后,很多教师多以提高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主要教育目标,这就使得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由于现行升学制度一味强调分数,使得唯分数论学习观念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长此以往不仅会消磨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并不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习惯和端正教育学习态度。
(二)过于强调结果,忽略教学过程
基于唯分数论教育思想,除去上述学生学习能力缺失问题,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同样也是以往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其中,由于教师一味追求教学结果,再加上教师考核多以教师教学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使得以题海战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十分盛行,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沦为了机械化的学习工具,很不利于其形成系统的学习思维。
(三)过于强调教学,忽略学生成长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正处于正确价值取向尚未形成的重要人生发展阶段,因此,初中学科教育工作不应仅旨在传授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而是应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从实际初中英语教学过程来看,很多教师一味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普遍认为德育工作只局限于思政课堂,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繁杂的学习任务和过重的学习压力下极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轻则影响其健康成长,重则使其走入歧途,造成不可挽回的教学事故。
二、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一)基于课堂英语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作为语言类学科,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语言能力一般包括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因此,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往往能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起到十分明显的成效。其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托于情境创设法模拟实际的英语表达情境,鼓励学生于实际表达中练习口语,于不断积累中提高能力。例如,针对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Module5 Unit 2中涉及的动画故事,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向学生播放《史努比》《丁丁历险记》的动画片来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并愿意用英语来表述故事。同时,在整个表达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故事情境法和小组合作法两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来让学生就故事情节进行还原,借此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英语知识活学活用,并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运用能力。(可换成外研版八下Module5 Unit2的例子)
(二)基于主题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语言思维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在于其无法把英语真正作为一门语言来看待。换言之,如何使学生形成习惯性英语表述思维,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是英语学科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对此,基于主题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是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其中,由于不同英语词汇、句型间往往存有一定联系,因此教师可通过剖析不同英语基础知识间的内部联系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语知识网络,借此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系统思维意识。例如,在教学“doctor”、“diver”等代表职业的单词时,由于以往学生多不具备科学记忆方法,因此一味死记硬背往往并不能就所学单词牢固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于课堂上适当创设“Which job do you like?”的问题,鼓励学生对照教师展示的职业图片来表述自己喜爱的职业,最终在学生回答“I want to be a doctor”等答案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记忆并理解不同职业的不同表述,并真正引导其构建完整的基礎词汇知识网络。
(三)基于英语文化注入,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对于我国学生来说,由于汉语为学生的主要语音,因此其在学习英语时往往具有一定抵触心理。对此,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辩证文化意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透过语言看文化,在分析英语故事中社会现象的同时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其中,与中国相比,西方人在与人交谈时多会在语言中增加一定的礼貌性用语,且一般不会像中国人一样问他人的经济收入或宗教信仰,这就使得在学习英语时,学生必须清楚了解西方文化的特点,只有这样,在真正使用英语进行交谈时,学生所学习的英语才能更加贴合实际语言环境。例如,在教学外研版七年级上册Module10“Spring Festival”一课时,由于该课主要教学内容为中国的春节,因此,教师可于课堂上为学生介绍春节的来历和主要习俗,并通过比较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过节习惯的差异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文化意识,最终一方面增加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树立一定的民族文化思想,并培养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新一代继承人和发扬人。
(四)基于课堂问题引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大多数人眼中,逻辑思维能力多存在于数学、物理等理工学科之中,但从实际来看,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同样十分重要。其中,英语学科中的逻辑思维一般包括问题分析能力和信息联想能力,而这既是英语基础知识内涵的外延,又是英语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运用思考技巧来解析英语问题,是培养学生英语逻辑思维过程中的核心课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巧设发散性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来解析陌生知识,进而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思维习惯,最终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各种英语问题。例如,在练习英语题型中十分重要的阅读题型时,由于初中阅读文章多选自知名英语报道和英语故事,因此其中不免有一些学生不认识、不熟悉的陌生词汇,对此,教师需帮助学生尽快解决盲目瞎猜的阅读解题习惯,引导其在已知词汇基础上分析陌生词汇的含义和语言情境,如依据前后语境推测词汇意思等等,借此,一方面可使学生彻底改正遇难而退的不良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来看,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渠道,而对于实际英语教学工作来说,广大教师只有进一步深化认识,重点于学生思维意识、逻辑意识、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培养,才能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改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进一步促进初中学生的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2]王珊珊.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设计——以Unit 1 Past and present Task读写课为例[J].文教资料,2019(10).
[3]胡萍.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学周刊,2018(25).
[4]蒲粮琼.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海外英语,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