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改进与尝试

2020-07-14鲍静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鲍静

【摘 要】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愈来愈强烈,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语文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新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文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改进建议,以期为提高小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和个人审美能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枯燥的讲解与机械的背诵上,这样就使学生逐渐对古诗词的学习滋生出厌烦心理。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务必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诗、画、乐、情”四个字上去吟诵和品味诗词,让孩子們真正走进古诗词的学习中来。

一、在吟诵中理解古诗词大意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学生记忆能力比较强,所以他们展开的语文古诗文教学主要以让学生背诵为主。但是,背诵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工作,在长久的枯燥背诵中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新课程标准在“读”和“背”之间强调了一个“诵”字。何为“诵”?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是:读书声音来。而与“诵”不可分割的是“吟”,何为“吟诵”?大家普遍对其的解释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的读。为此,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吟诵”教学上下足功夫,引导学生在吟诵故事的过程中去理解古诗大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指导我们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真理,但是如果是不加以整理、不赋予认知、不渗透情感的枯燥的“读”,读上百遍、千遍都很难悟出其中内涵。为此,语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诵读古诗时重视情感的渗透,注重技巧的运用,注重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大意、在读中熏陶情感。比如,白居易的《暮江吟》,这首诗中的残阳、可怜等词语给学生一种误解,让学生认为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凄凉之感的古诗。其实,《暮江吟》是作者在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所以,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应该引导学生去吟诵古诗,让他们在攻破残阳、可怜等词汇的意义的基础上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吟诵,进而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感受诗词大意,避免误解的产生。

二、在赏析中走进古诗词画境

“诗师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时可以结合图画,让学生在赏析诗词的同时进行书画绘作,在绘画的同时又再一次直观地去赏析古诗词,进而走进诗词的意境中,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学科融合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后的一种教学方式,借助图画去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其实也是小学语文与美术之间的学科融合,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的。我们都知道,文字是抽象的,而图画却是形象的,通过绘作图画、赏析图画,学生可以从图画的形象和色彩上感受到美。面对原本就与自我生活偏离甚远的古代诗词,小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很容易走入困境,古诗的鉴赏也很容易受困、受阻,而借助形象的图画将学生引进诗境中无疑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境,延伸思维开拓性的有效方式之一。一年级上册中的《江南》可以说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乐府诗。教材中用国画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了一幅荷叶连连、鱼儿畅游之景。语文教师在教学这篇乐府诗时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材中的插画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去感受接天莲叶的荷叶、游来游去的鱼群,并进一步去感受作者的欢乐愉悦之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乐府诗的理解去绘制属于自己的《江南》。有的学生在理解到“莲叶何田田”的大意后,就用大量的笔墨去绘画密集茂盛的荷叶,将河水都挡得严严实实。另外,诗词中虽然没有提及到彩莲人,但是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这首乐府诗后就会对彩莲人、小船进行着墨,从另一个方面去表现荷塘里的热闹与欢快,引人遐想。学生在创造画作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到那美颜伦比的景象,甚至可以听到彩莲人欢快优美的歌曲,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寥寥数字就能创造出如此优美歌曲的智慧与幽默。

三、在品味中感受古诗文情感

我们都知道,一篇文章中如果只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就会显得索然无味,而寥寥数字中如果包含情感的抒发也可能是创世名作。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篇幅较短,字数较少,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绝句,之所以可以伴随着我国悠久历史流传至今,皆因为其中都蕴含着诗人饱满的情感,这些情感无一不带领着读者透过吟诵诗歌去看到那个不一样的时代。为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诗词大意,组织学生背诵、默写古诗词,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情感的渗透教学,引发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填充小学生空白的情感体验。我们都知道,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往往都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信心,同时边塞诗中也一定会表达作者渴望边塞战争的结束,国家安宁的美好愿望。其中,王翰的《凉州词》借助了边塞军中宴乐畅饮的片面去抒发将士忠勇爱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后面两句更有一种“本就打算马革裹尸不准备活着回来”的凄凉,短短四局既给读者带来激昂奋进,又给读者带来悲壮的凄凉之感,进而进一步引发读者对边塞将士产生的敬畏之情对边塞战事的厌恶之感。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凉州词》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时那个年代边塞战事的悲壮,激发学生对边塞军的同情之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之情,进而渗透他们热爱和平的德育教育,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不应该被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所约束,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去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可以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古诗之美,也能在古诗词的意境中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声兰.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J].中国教师,2018(01).

[2]童世慧.让学生爱上诗,爱上经典——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猜诗词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