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观

2020-07-14刘洋

神州·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门神年画民间艺术

刘洋

年画是中国民间绘画的一种,源于中国古代“门神画”,作为民俗形式,为中国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以木版画技艺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绘画体裁,在民间其成品于街头售卖,使用时张贴屋内,尤逢年节,人皆购之。其意饱含迎福纳财、吉祥喜庆,故名年画。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符号,其造型或古朴典雅,或高古俊逸,或精秀细巧;颜色或彤彤尚红者,或色艳重彩,或墨淡多色。

一、年畫之起源

年画属民间绘画的一种。起源汉代,唐、宋时发展,兴于明,清代发展为鼎盛时期,可谓历史悠久。年画称谓在清光绪年间才被确立,从民间传统符号年画的表意内容和发展历程来看,其反映出了人类从早期的对自然神的信仰、崇拜到后来对人格神的转化过程。如《礼记·祭义》述:“天无形体,悬象昭明,不过日月,故以日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四坎坛,祭四方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到人们对日、月、山、林、风、雨等自然物的敬畏与崇拜。如在仰韶文化出土的陶器上多有符号化体现。到后来的神荼、郁垒、桃符、苇索、金鸡、神虎,以及之后出现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被神化的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财神、寿星等得道的神仙都被人们以符号的形式表现在早期的年画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中记载:“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符其傍。”清朝唐孙华《门神同查夏仲恺功戏作》诗:“桃符苇索一时新,对立春风突兀身。”等。这些史料让我们从中寻觅到年画这一符号形式的历史衍进。

二、年画之类别

从年画所表现的符号代现对象来看主要包含神仙像、瑞兽祥禽、神物宝器、娃娃美女、民间戏曲等内容。神仙像主要包括门神、财神、寿星、灶神等,瑞兽祥禽主要包括狮、虎、鹿、鹤、喜鹊、鸳鸯、蝙蝠、凤、鱼等,还有牡丹、莲花等花卉,摇钱树、聚宝盆等神物宝器。民间艺术家们也会通过观察表现现实生活,如村民的劳作,节日的风俗场景以及趣事趣闻等。童子造型出现则与人们乞求门丁兴旺,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相关,还有部分则取历史题材,以达传播文化,教育后人等道德教化目的。

从年画符号的表意内容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包括门神类、吉庆类、风俗类、戏曲故事类、神符类、综合类。“门神”是年画的雏形,其形象作为符号代现物,对象为虚拟的人格神,是符号发出者以民间文化(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的约定俗成为规约创作出来的,人们在观赏和解读时以此为经验产生“门神”这一虚拟心理对象,并解读出其为百姓的守护神,可以禳灾避祸、祈福迎祥,带来平安。吉庆与风俗类、娃娃美女类主题,符号多以符号组合方式呈现,画面内容带有情结性、故事性,尤其民俗性题材,如杨家埠年画《十子闹春》,杨柳青年画《吉庆有余》,桃花坞年画《百子全图》,绵竹年画《老鼠嫁女》等。戏曲类主题,兴起于清晚期,类似于连环画或插图、小品,取材于一些著名的戏曲剧目,画面组成规约于故事内容、人物、情节,属相似符和规约符的混合型符号组合,以二维符号文本的形式展现故事多维元素,人们凭文化、经验得到所有符号对象,并以解释项发挥作用,以释义时间地点,缕清人物关系,解读故事情节等。民间艺术家们在尊重故事本身叙事形式的基础上,注重该艺术符号的说教功能,以古喻今,寓教于乐。清末民初的一些新思想、新技法从国外流入,加之战乱对百姓平静生活的滋扰,对传统年画从思想到技艺上都形成一定的冲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民主思想、爱国、反抗侵略的并采用部分新技法的改良年画,如在上海等受新思潮影响较大的城市出现了一些明星、美人等完全脱离农耕文明的,具有一定资产阶级思想的“新年画”以及抗战地区出现的反帝、反侵略、抗日救国的宣传年画。

三、年画之使用

年画从早期的绘制,逐步发展为刻板印刷或与手工绘制相结合的创作生产方式。由于民间年画逐步发展为一种供大众欣赏使用的手工艺商品,它必然要以满足民众使用、实用和审美需要为创作目的。因此符号所形成的艺术价值与其产生地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都有一定的关系。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必然要受人类生命因素所影响。

年画既然称其为“画”,其“画”字本身作为规约性符号就被人们解读为一种能够悬挂的带有形象、图案的平面艺术品。而古时年画都是用张贴方式,张贴位置也是根据内容不同而有所区别,不同题材被分别张贴于建筑物内部的不同位置,形成中国民间独有的家居风格,如年画根据其所贴位置分为中堂、门神、三才、炕围、毛方子、窗画、窗旁、窗顶、月光、历画、神像等,中堂贴于堂屋的迎门处,门神贴于门上,三才通常贴于炕头墙上,又称“炕头画”等。笔者认为从符号学角度看,这种对于年画位置的规定是依历史、文化衍存并被逐渐约定俗成下来的结果。

年画在民俗文化的历史演变中,随着年节风俗的形成而衍生,并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当今年画的实用意义和艺术意在民众的文化解读中逐渐衰微,以民族文化认同为前提的继承与发展才是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仉坤.张力.民间美术之旅.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

[2]李志强.中国民间美术视觉艺术符号探询.美术大观.2011年.第一期

[3][美]约翰·迪利著.张祖建译.符号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注:“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专项资金资助”(Sponsored by the Special Fund of Liaoning Provincial Universities'Fundament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项目批准编号:WQN201721

猜你喜欢

门神年画民间艺术
门神想吃立夏饭
清代宫廷门神述略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门神年画展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民间艺术
牛年画牛等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