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天成丹霞山,地学科普进校园
2020-07-14郑娜徐明帅
郑娜 徐明帅
【摘 要】丹霞山作为一座世界名山,在国内的名气还没有很好的传播开来为了更好的。为了向大家展示丹霞地貌的奇特之处并科普相关知识,我们进行了丹霞地貌科普进校园公益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小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丹霞地貌奇美之处,为进一步保护丹霞地貌打好了基础。丹霞地貌科普进校园,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地质知识学习氛围,为丹霞地貌的进一步推广起到了重大作用,也为地质行业影响力的扩大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丹霞山;丹霞地貌;公益活动;科普教育;地质地貌;脚爬客
丹霞山位于广东韶关,以其典型的丹霞地貌闻名于世,2004年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点就在丹霞山,其境内包括680多座石峰石柱石墙等,现已成为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教学实习基地。
丹霞地貌指有陡崖的内陆盆地沉积陆相红层地貌。红层为以碎屑堆积为主的一类红色沉积岩。陡崖坡是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特征,其中的陡崖坡度一般大于六十度,高度均在十米以上。对于红层我们有以下界定的依据:一是颜色要偏红色调,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后期的地质作用的改造,红层的颜色可以变化出很多偏红色调颜色;二是必须为陆相的沉积环境,红层是一种岩性复杂的陆相沉积,它与相对比较致密的海相沉积有很大的区别;三是必须为碎屑岩沉积,陆源碎屑是指陆源区母岩经过物理风化或机械破坏而形成的碎屑岩物质。红层 的形成也有特定的古地理环境和时代,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红层一般堆积在封闭的相对干燥的内流盆地中,类似于现代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因为在红层中我们发现了蒸发岩夹层。正因为如此,红层也有了指示气候的意义。
丹霞山的红层之所以表现为红色是因为高价铁的富集造成的,其中的二氧化三铁含量超过了砂岩的克拉克值(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的百分数)。三价铁离子的富集需要经过淋溶作用(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较细的土粒和化学元素随着土壤水分向土壤下层的运动)。表现的红色是颗粒间的胶结物中存在的氧化铁的颜色,这些氧化铁又是含铁矿物长期暴露在大气中风化积累下来的。铁在泥岩页岩中的含量远超于砂岩,故事颜色更加明显。
对于丹霞地貌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如刘尚仁(2003)等人及陈安泽(2005)等人对于丹霞地貌的分类标准,在这里我们支持的是潘江教授的分类标准: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丹霞山武夷山等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他不同帝制时代、不同沉积相、不同外营力的红崖地貌统称为丹崖地貌;而在干旱区形成的坡面平缓的色彩鲜艳的地貌成称为彩丘地貌。
丹霞地貌的典型特征为身陡、顶平、麓缓,造成这种形态是因为有多种外力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流水作用、风化作用、重力作用等。其中主要的是流水作用,流水沿着断层和垂直节理下切侵蚀,形成深狭的切沟。其在丹霞地貌发育和演化中的主导性表现为流水是下切和侧蚀的主动力;而同时流水又不断地侵蚀坡面上的风化物质,使风化继续进行。此外流水对红层中的可溶性成分进行溶蚀,可以促进水动力侵蚀的加强和风化作用的进程。而在一些直立坡或者反坡等基本无流水作用的地点,风化作用便表现的十分清楚。因为红层在垂向上的性质差异使得抗风化能力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令硬岩层相对突出,而泥质或者粉砂质软岩层相对凹陷形成。重力作用也是了不可或缺的,因为丹霞地貌的陡崖坡都是崩塌面或者是经过后期改造的崩塌面,是丹霞地貌最具有特色的形态要素,所以重力作用在丹霞地貌的发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丹霞地貌是一种特殊的红层地貌,展现了地球上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然面貌,它是地球上精彩的自然面貌之一,有着十分珍贵的地球科学价值,它具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结构,突出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在中生代以来的演化特征,包括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和地貌演化、十分重要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丹霞地貌是世界上特殊的地貌特征,它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丹霞山被选为世界历史遗产,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科学价值,他的美学价值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丹霞山发育了绝妙的自然景观,最为突出的便是其千姿百态的山石形态,大气磅礴的丹霞崖壁以及峡谷群、融山、石林等各种要素完美的融为一体。
绝妙丹霞山的形成要归功于神奇无比的大自然。地球上的地质地貌多种多样,丹霞山只是其中一例。每提到地质,人们总是先联想到深山老林,草帽和地质锤,与“艰辛”“劳累”这些字眼挂钩。又或者想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石林,让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黄果树大瀑布。总之,这些离普通中小学生过于遥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地质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外出旅游时,看到丹霞山这些叹为观止的地质奇观,是否会反问为何会形成这样的鬼斧神工呢?在我们使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自然资源时,是否会想到这些资源是怎样形成的呢?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地质实地勘探中,是否会想一想如何让地质科普更加广泛,让它更进一步的拉近人与自然的联系呢?
针对这些问题,“脚爬客”这一组织旗下活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脚爬客,Geoparker,其联合丹霞山、雁荡山、五皇山、鹿寨香桥等地质公园和全国地学科普愛好者共同搭建的自然体验及服务社区,社区成立于2015年1月,致力于地质遗迹保护开发,致力于地质公园科普推广,加强人与地球的联系,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社区涵盖地质、古生物、天文、植物、动物、探险、户外、旅游、传媒、金融等领域,并吸引了地学科普、科学旅游的爱好者参与活动。
下面以“奇美天成丹霞山,地貌科普进校园”主题为例,简单介绍活动开展情况。小组成员于2019年在武汉市蔡甸区姚家林小学开展了科普讲座。以“毛毛虫的蜕变”为引子,引出生物多样性,进一步过渡到丹霞山生物多样性,从而引出丹霞地貌的特征。成员通过PPT宣讲,现场互动问答,以及讲座完结后的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了小学生对此科普活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几次科普活动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方面,以“毛毛虫的蜕变”为主题,很好的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层层深入,引出对丹霞地貌的介绍,让小学生也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瑰丽与神奇。另一方面,让地质地貌知识更加普及,用最简单生动的语言,让小学生了解到了大学开始正式接触的知识。此外,这类科普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次学习知识丰富校园生活的好机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次挑战自身表达能力,展示自我的机会。小学生与大学生融为一体,让我们感受到了地学科普的重大意义。
目前,对于地学知识科普活动进校园的活动,还有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目前,小组成员仅在校园周边的姚家林小学开展了活动,活动的范围较小。为了进一步将地学知识普及化,要将科普范围进一步扩大。
(2)科普知识的普及对象年龄较小,可接受的知识深度有限,小组成员要发散思维,丰富内容,尽力将有深度的知识简单化,生活化。
(3)现阶段的科普活动仍主要以PPT宣讲形式进行,尽管有课堂互动,但形式仍相对单一。后期,会考虑与自然地质博物馆联系,以进博物馆或者实地考查探索科学来普及地学知识。
通过与“脚爬客”联系完成的地学知识科普活动,让我们明白,其实,地学知识以及地质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奥艰难,也没有传统认知上那样离普通中小学生遥不可及。地理地貌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我们从新闻上了解到的火山地震情况,还是在旅游时领略过的瀑布石林,哪怕是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海水的潮涨潮落都与我们地理地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家园,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依赖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对自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横行,这些病毒最初就来自于自然界中。现如今地球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这些挑战。全球气温变暖,让冰川逐渐消融,澳洲的山火肆意,许多动物失去家园。地球现如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地学知识,让地学知识普及化,让保护自然生活化,从点点滴滴做起,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是重中之重。
学海无涯,公益不止。在公益活动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丰富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科普活动中践行保护地球母亲的意识,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丹霞山旅游规划竞标文本,彭华主持
[2]我国科普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东北林业大学报[J],于洪贤等,2004
[3]丹霞地貌旅游区科普旅游开发探讨,彭华等,2005
[4]加强地学和科普教育,地质论评,廖容,程科,2017
作者简介:郑娜(1999-),山西晋中人,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