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碎片化阅读现象及矫正对策研究

2020-07-14李梦娇郭艺博黄嵩

理论与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数字化大学生

李梦娇 郭艺博 黄嵩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阅读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是:碎片化阅读时间不断增加,阅读途径多样化、个性化,阅读内容丰富化、自主化。碎片化阅读的影响需要辩证地认識。一方面,碎片化阅读能够提高时间利用率,引发公民阅读兴趣,拓展公民获取有用信息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度。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也会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例如内容良莠不齐,知识深度和体系性不足,不利于塑造自主意识等。改善碎片化阅读,需要采取的对策有加强碎片化阅读的全民性,营造良好阅读文化氛围,推动阅读活动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加强高校教育教学的引导作用,提高个人阅读能力和阅读自觉性等。

【关键词】数字化;大学生;碎片化阅读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碎片化阅读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特点,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并针对消极影响提出建议,以引导大学生正视碎片化阅读,合理使用碎片化阅读,从而提升阅读质量。

1.网络碎片化阅读的兴起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生活日新月异下,不置可否的是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是巨大的。虽然我们在为轻盈与便捷的特性更好地体现在了阅读本身而感到幸运,但也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新的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信息扁平化、碎片化的特点可能会给我们读者的阅读习惯甚至是思考方式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1)网络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简单概括来说是在短而不连续的各种时间片段里进行比较简短并且少量的阅读。碎片化阅读方式的产生与信息化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主要指的是将阅读时间与内容都进行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可以是深度阅读也可以是浅阅读。

(2)大学生网络碎片化阅读的兴起原因。①科技进步带动电子产品的迭代更新和普及。海量信息可以即时即刻在电子产品上被人们所查阅获取。信息的来源也更加丰富与多元化,意味着阅读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可以得到更加有力的拓展。与此同时,碎片化阅读也有利于普及知识,营造全民阅读氛围。②大数据时代碎片化所导致的网络信息呈现井喷式发展现状。互联网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可供便捷化获取的阅读材料。互联网上的阅读材料的低消费性和亲和性对广大读者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③与我们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息息相关。大学生人群的阅读特点是阅读需求较高,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并且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大学生的阅读时间被大幅度缩减,白天由于上课的缘故不能利用大段时间进行阅读。于是阅读时间变得零散,食堂、公交车、床上等等地点成为了阅读的最佳场合。大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变成了互联网,电子设备容易携带促进了阅读习惯的形成。

2.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

作为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平台,各种阅读平台将从专业知识到娱乐消息,甚至许多冷门生僻的知识或信息高度浓缩,以碎片化的较短篇幅呈现出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浏览大量信息,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成长有以下消极影响:

(1)网络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在质量上良莠不齐。网络上信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这会降低阅读者的辨识能力,使阅读者很容易被蛊惑性的标题、夸大的事实、合成后的照片所蒙蔽,如果大学生群体以碎片化阅读作为主要学习途径,那么必然导致他们的个人辨识能力下降。

(2)网络碎片化阅读在信息深度的挖掘和体系构建上不足。碎片化阅读所呈现的阅读时间上的不连贯性,内容逻辑的非结构性,以及阅读内容质量的良莠不齐,使阅读者在知识学习上浅尝则止,也不能带来真正有效果的学习。而且目前很多阅读平台提供的信息,多以图片或视频方式传播,由于对图像的处理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最基础部分,阅读者一旦长期暴露于这些信息中,会造成认知能力的下降,削减甚至降低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获得和培养。

(3)网络碎片化阅读影响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塑造。个性化的内容推送易剥夺阅读自由与思考力,不利于大学生塑造自主意识。当前各大阅读平台会根据阅读者的个人兴趣,有针对性的选择推送内容。如此一来大学生将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有限思考维度,只专注于自身的看法而无法较为全面的了解事情真相。

3.大学生群体网上碎片化阅读的矫正策略

我国的政府机构、专家学者在对大学生群体碎片化阅读倾向担忧的同时,也在试图以不同的方式扭转这样的局面。例如,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大院校开展“书香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部分措施来矫正大学生群体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

(1)社会环境与网络建设方面。大学生群体的阅读行为受大学生本身偏好和所学知识的影响,又与外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关于普通高职院校“考证热”等种种现象导致于大学生阅读深度不够、理解不够深刻,碎片化阅读则更偏向于娱乐化、浅显化、链接化、社交化等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在接受中小学教育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以及整个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有着及大的关系。①着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阅读应该成为提升国民精神文化水平、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加强道德建设、重塑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质的重要方式。全民阅读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它就承担着改善全民精神风貌和精神气质,从而提升全民生活质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责任。从现代阅读观来看,虽然说一个人的阅读是个人自己的事情,每个人的兴趣与需求不同,个人本身是否愿意读书、采取什么样的读书方法都是个人的事情,但是,社会的主流阅读的影响力可以引导、号召、影响社会中个人的选择。因此,要做到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提高整个社会的阅读力。只有正视传统阅读和新媒体阅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在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发挥阅读的巨大优势,调动广大民众对阅读的热爱,进而在阅读中享受阅读,推动全民阅读向“全民悦读”方向转变,从而推动社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②推动阅读活动贯穿大中小教育体系。国民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在青少年时期,因此,国民阅读能力与国家教育事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我国国民阅读的数量较往年有比较大的提高,整体国民阅读率为80.3%,但是我国的成年国民人均纸质书阅读数量和电子书阅读数量均不超过5本,这样看来,我国整体国民人均阅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深度阅读的行为占比偏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对我国0-17岁未成年人的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为84.8%,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18本,这虽然高于成年国民阅读的情况,但是作为处在学习和成长重要阶段的人群,我国未成年人的阅读数不多,阅读水平仍然偏低。①虽然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仍在继续深入,但是应试教育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在国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应该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并没有专门的教育。要想提高国民阅读力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阅读水平,必须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将阅读与写作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系统,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教育教学,精心组织校园阅读,从学生个人的精神、态度培养起,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享受阅读,从中发现阅读带来的乐趣。

(2)高校教育教学方面。从高等教育的层面来讲,引导大学生合理进行碎片化阅读放松身心、提升自我,重点在于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能力与理性思考能力,帮助大学生能够真正理解阅读之于人生的意義,能够正视碎片化阅读的优缺点,并能够提高课堂学习和课余学习的投入度,引导大学生有目标、充实且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光。①将阅读纳入课程体系,构建特色阅读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的读写能力。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校园内的阅读缺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学习之后,因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想阅读。针对这一问题,许多教育界学者呼吁:“大学应当进行一场阅读革命”,着力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学应当重视阅读对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只是因传播媒介不同而分成的两种阅读形式,真正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仍然是阅读内容,大学应当围绕学生主体开设阅读相关课程,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并适当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推荐阅读书目和优质文章,鼓励大学生阅读优质内容。②推进课堂改革、合理安排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个年级的大学生的碎片化阅读行为是不相同的,这与大学课程的安排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课程的安排上,学校的公共课、选修课以及专业课程大都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有些专业甚至会早早出现无课现象。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大学应当做出相应调整,既能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知识,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又能够让高年级的大三、大四甚至研究生深入阅读、进入更加深层次的专业领域。③完善学业成绩反馈评价制度,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评价。大学生在日常和生活中频繁进行碎片化阅读,与其课余时间较多、没有学习的紧迫感和时间的压力感有关,而造成大学生日常学习懈怠、对碎片化阅读依赖程度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目前对大学生的学业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且简单。

因此,大学应当完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将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在平时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以及学习诉求,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不同学习特点的大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来考查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围绕演讲话题或某一知识点提出相关的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或者进行随堂测验,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开展相关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调研,撰写书面报告并与其他研究小组一起汇报分享,以此来考查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大学生个人方面。除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的碎片化阅读行为之外,大学生自身的阅读偏好、对时间的规划和分配、个体思维的深度、广度以及能力都会导致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如何高效提升碎片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合理利用时间、精准筛选内容,使阅读效率达到1+1>2的效果,需要学生从自身出发,把阅读变成自己的爱好,提高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尽量通过良好的碎片化阅读行为来发展自我、提升自我。①科学合理规划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为了避免在碎片化阅读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安排一块固定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同时,大学生应当督促自己,除这个时间段之外,其他时间要努力做到不被持续更新的各类消息和文章影响,专心完成其他任务,保证学习和工作的效率。②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地学习,让学习随时发生。但是必须认识到,碎片化阅读获取的是零散的、非线性、不系统的信息,所以不适合学习专业性强、系统性强且需要深度记忆思考和分析的专业理论知识。

4.结语

对于大学生而言,碎片化阅读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还能够拓宽视野,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大学生思维的惰性,并且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因此,只有辩证地对待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才能够充分发挥碎片化阅读的优势,趋利避害,对大学生创造更多有益的价值。

特别鸣谢:李佳冰、丁敏钰、肖懿

注释

①贺逸群.当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研究[C].河南大学,2019.

参考文献

[1]张琳.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分析与教学应对[J].高校实验室科学技术 2019(4):53-57

[2]杨英.“碎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重构—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

[3]贺逸群.当代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研究[C].河南大学,2019.

[4][新西兰]史蒂文.罗杰.费希尔.阅读的历史[M].李瑞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郭明飞,著.网络发展和我国意识形态安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张永锐.碎片化“时代的”“陋化化”阅读[J].教学实践与研究,2014 (15).

[7]许清柳;刁生富.大数据个性化推送下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问题与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30):12-13.

项目基金:本文由陕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S201910718072。

作者简介:李梦娇(1999.1--),女,汉族,青海西宁人,陕西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数字化大学生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