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研究

2020-07-14刘雪平

理论与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師隐性知识共享

刘雪平

【摘  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带来与发展,知识的重要性日益被社会所认同。如何管理好知识,如何最大化的使用知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问题。本文根据影响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提出一些策略实现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隐性知识;教師;共享;策略

引言

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组织,蕴藏了丰富的知识,其中包括大量的隐性知识。而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与教育教学有关的隐性知识。由于隐性知识共享障碍,使得隐藏在教师主体身上有价值的隐性知识大量的流失,不能实现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个体以及整个教师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实现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提出相关策略。

1.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现状

教师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都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过分强调显性知识,忽略对显性知识的认识和实践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不利于隐性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类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强调隐性知识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知识管理中,许学校多会采取观摩教学、课件、讲座、论文等多样的形式来实现教师知识的共享然而,教师有大量的隐性知识没有实现共享,从而不能实现知识的增值与创新。目前,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各高校都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但目前教学科研却还不能利用网络进行面对面的教学研究与科研成果分享。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教师之间存在的经验、困惑缺乏交流与共享的问题,从而影响教师队伍的建设。

2.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分析

2.1隐性知识的固有特性

维纳·艾莉曾指出,隐性知识因其难以被编码,不能通过文字、公式、图表来清楚地表达的化而存在于即时的实践活动中。由于隐性知识存在于即时的实践活动中,因此它具有存在的不稳定性。隐性知识通常是一些人们自己也不知道的自己知道的知识,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获得这种知识的,何时获取的。因此人们的这种无意识促使人们常常不能感觉到隐性知识的存在,或者说,隐性知识如此内隐,以致它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行为或思考方式。例如,教师的教学风格就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由于隐性知识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的隐性知识,或者不知道拥有什么样的隐性知识,也不知道隐性知识是何时何地获取的,因而导致隐性知识难以交流、传播和实现共享。由此可以看出,隐性知识存在的不稳定性、表达的困难化促使隐性知识难以交流和传播,从某种意义上造成了教师主体在交流和共享方面的障碍。

2.2教师的主观因素

一般而言,作为隐性知识共享的主体即教师本身也会影响隐性知识的共享,可从教师心理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教师主体大致存在以下几种心理:为了维护自身的一些利益而不愿共享自己的知识的独享心理;部分教师会有排斥他人,对别人缺少信任,拒绝与同事的正常交流和共享的自我封闭心理;影响主体思维客观公正性的偏见心理。这些心理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隐性知识共享的效果。此外,就教师知识结构而言,在一个固定的教师组织中,教师往往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他们的专业领域和知识结构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交流和共享隐性知识时总是以本学科的显性专业知识为载体,造成教师在不了解跨学科基本知识的情况下很难理解和接受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隐性教学经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策略等知识。

3.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分析

3.1改善教师知识共享意愿

知识管理理论告诉我们,知识共享可以提高整体的知识水平,但这是有利于整体而不利于个人的。当知识的创新无法通过学校获得补偿时,教师们就会有意无意地限制知识的共享。为此,要保障知识拥有者的利益,又要改善知识共享者的意愿,于是,根据知识管理平台共享模型理论,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激励措施来提高教师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第一,贡献度进行排名。按照用户对知识的贡献度进行排位,并在知识共享平台首页位置上进行动态显示,同时将知识共享平台集成到校园信息门户中,让全体教师、管理干部、在校学生都能在校园信息门户中看到他们的老师在知识贡献上的量化的排名。第二,实施政策管理创新。将教师知识共享的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当中。

3.2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通过思考、对比、抽象以及概括的加工后,教师才能提炼出知识的精华并加以系统化。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白我反思能力:

总结反思法。有人说过,一个人连续写三年的他很快就会成为教师名师。教师可以利用白己的博客、微博、微信撰写教学反思口志,整理白己个人的学科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对白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

观察反思法。高职教师在知识管理平台上卜载白己或别人的教学录像、科研讲座视频,通过观察白己或他人的教学实录,围绕课堂教学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观察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自我提问法。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社会性软件进行自我提问,包括理论、认识、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等,从而促进白己对情境的理解,关注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隐性知识“外显化”的过程。

3.3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专业隐性知识经常是模糊和情景化的,要获取它的完整意义,需要知识共享各方积极进行交流、不断试验与反馈。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共同进行探究的一种学习型组织,它可以由来自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不同学校的教师组成,且每个教师的身份都是平等的。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分享对方的观点,相互帮助,并最终促使教师在专业上共同发展。每个教师在观点、专长、技术或经验上都存在着差异,通过交流,不仅使教师将自己的专业隐性知识显现出来,同时还可以分享其他教师的隐性知识,充分体现了差异是一种教育资源”这一观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途径比较多,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教育论坛如南京大学小百合BBS的‘教育论坛”、水木清华BBS的教育论坛”等,也可通过应用聊天室、QQ聊天群等实时聊天工具来实现。

参考文献

[1]Macheal polanyi.Personal Knowledge.London:Routledge1958:69-71

[2]施琴,崔志明.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2-64

[3]朱彬.知识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47-152.

[4]马秀峰,周洋.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07:35-39.

[5]代君,张亚珍,李健.高职院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研究:知识管理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3,28:74-77.

[6]索好.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21-22

[7]程志,范爱华. 促进教师专业隐性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5:51-54+50.

猜你喜欢

教師隐性知识共享
教师作品选登
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招聘教师
又是一年教师节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馆员隐性知识在团队管理中的应用
新产品开发中的隐性知识转移障碍探析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