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午门斩首”是讹传
2020-07-14刘一达
刘一达
故宫午门
明代的北京,内城有9个城门楼子,除了正阳门属于“帝王门”之外,其他都属于“平民门”。
所谓“帝王门”,即平时城门不开,即便开了,一般老百姓也不能走,是只能皇上走的门,顾名思义,“平民门”则是平民百姓走的门。
宣武门老照片
老北京人有一种说法,北京城是按《周礼·考工记》设计的,所以每个城门的位置和名字都是有讲儿的。
古代人重视风水学,风水,也叫“堪舆”。您或许有所不知,明代北京的内城,除正阳门之外的8个城门,都是按照《周易》的八卦和《奇门遁甲》的说法,来确定的方位:
西北方的门,属八卦的“乾”位,为“开门”;
西方的门属“兑”位,为“惊门”;
北方属“坎”位,为“休门”;
东北方属“艮”位,为“生门”;
东方属“震”位,为“伤门”;
东南方属“巽”位,为“杜门”;
南方属“离”位,为“景门”;
西南属“坤”门,为“死门”。
按“八卦”的说法,“生”“开”“景”是吉门,其他的属于凶门。当然,这是《周易》“天地人”的方位之说,并不足以说明老北京城门的属性。
不过,位于西南方的宣武門,在清代是走刑车的,您瞧这是不是属于“死门”?
我小的时候,听说书的人讲书,常常听到某大臣惹恼了皇上,于是龙颜大怒,一道谕旨:将其“推出午门斩首”。那会儿,我总觉得故宫的午门,是斩首杀人的地方。
长大了以后,才知道敢情“推出午门斩首”,是民间老百姓的一种讹传。
故宫,也就是紫禁城有4个城门,南边的城门是端门,北边的城门是神武门,东边的城门是东华门,西边的城门是西华门。有人说午门是紫禁城的城门,是不对的。
午门为什么叫午门呢?原来凡是城,都有中轴线,有中轴线就有子午线,午门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位当“子午”,所以叫“午门”。
古代的皇宫讲究“五门三朝”的建制,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在中轴线上设有5座城门,端门的前边是天安门,明代叫承天门,它是皇城的城门,再往前是大清门,也就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明代叫大明门,这个门有“国门”之称。在“午门”的后面是太和门,明代叫奉天门,后又叫皇极门。
以上5座城门,都在中轴线上,过去,皇帝有“九五至尊”的说法,5座城门的门钉都是上下左右各九排,所以“五门”是用来表现皇权威仪的。
“午门”是干什么用的呢?它有3个门,正门肯定是“走”皇上的,每年皇上祭天和到先农坛“农耕”都要出这个门,然后走正阳门,穿过“金街”,到天坛和先农坛。
在“五门”中,“午门”还有特殊的作用,每年的腊月初一,都要在午门举行“颁朔”典礼,向全国颁布次年的历书。
此外,遇到重要的战事,皇上派出的军队凯旋还朝,要在“午门”接受皇上的庆贺,并且举行“献俘礼”。也就是把俘获的战俘敬献给皇上,听候处理。
当然这是打胜仗的情况,打败仗这礼就省了。
在有皇上的时候,午门还有两个特殊的功能,一个是每当殿试结束,考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和探花在出宫时,要走“午门”的正门,享受一下皇上的恩典。
另一个功能,是大臣遇有触犯皇上权威,或违法乱纪的时候,皇上要在“午门”进行“廷杖”,也就是说在此接受皇上的惩罚。
“廷杖”,就是屁股蛋子上挨板子,这跟“斩首”脑袋搬家还有一段距离。那么,“推出午门斩首”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内城西南的宣武门,按《周易》八卦的说法属“坤门”。“坤门”是“死门”,因为清朝京城的刑场设在了宣武门外的菜市口,犯人开刀问斩的刑车,要走宣武门。
当然对犯人来说,这是有去无回的一座城门,据说当年宣武门的箭楼下的西侧,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三个字:“悔已迟”。
这碑是清代刑部立的,以此来警示世人,犯了杀头之罪的人,到这会儿可不是后悔已经晚了吗?
由此看来,犯了死罪的人是被“推出宣武门斩首”才对。
为什么把开刀问斩的事儿,跟皇宫的“午门”联系到一起了呢?
原来北京人说话频率快,所以常常会出现吞字的现象。比如中央电视台,会让北京人说成“装电台”;告诉他,北京人会说成“告儿他”;这样子,被北京人说成了“酱紫”。同样,“推出宣武门斩首”,被北京人说着说着就讹化成“推出午门斩首”了。
所以,您再听到“推出午门斩首”时,一定要理解成是“推出宣武门斩首”,别糟改人家“午门”,那可是从前走皇上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