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去“抓狐狸”
2020-07-14邢敏赛场图
邢敏 赛场图
我正奔走在“抓狐狸”的创业路上……
身经百战“猎狐者”
“抓狐狸”是圈内人对无线电测向运动的爱称,这是一项科技与体育结合的运动,多在风景宜人的公园、郊外开展比赛,参赛者依靠信号接收设备,独立判断信号来源方向,采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离,迅速、准确地逐个寻找到发射信号的隐蔽电台——“狐狸”,以在規定时间内,找满指定台数、且用时最短者为优胜。该运动由无线电通讯发展而来,后成为一项军事体育运动,并于1979年被原国家体委正式列入了体育竞赛。这种类似捉迷藏玩法的运动项目,能够让参与者在运动的同时享受到一份趣味性,这也是我们认为测向运动还有很大空间再进行普及和发展,并选择它作为创业项目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想通过“抓狐狸”,帮助人们把运动变成习惯,从而习惯地去运动。
说到“抓狐狸”,我也算得上是个身经百战的“猎狐者”了。小学四年级时,我被体育老师推荐进入了无线电测向社团,如今回想,当时在操场上和老师对话的场景,仿佛都还历历在目。因缘而起,便一发不可收拾,玩到现在,细数也有十三年了吧。
可以说,无线电测向运动伴随着我一路成长。记得小时候经常外出参加比赛,总是风吹日晒的,条件艰苦。每场高强度的训练或比赛坚持下来,浑身都会肌肉酸痛。但记忆中更深刻的,却是每一次跑测向,我都像是完成了一个目标:在历经曲折后一步步靠近电台,听着测向机内的信号声音越来越大,直到最终发现电台时收获莫大的喜悦和满足感,这让一切汗水和付出都变得值得。后来参加的比赛多了,我发现,这项运动中独立寻找电台的过程考验的不仅是测向技术和体能,还有独立判断、思考的能力,因为在赛场里除了自己,只能依靠和分析测向机引导的方向。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度过的,经常随队外出集训、参赛,一离家就是十天半个月,和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大家一起去到全国各地,相互陪伴鼓励,比赛空余时间一起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那份来自测向大家庭的温暖淡化了对家里的想念,也淡化了一切的苦和累。在那些与测向相伴的日子里,我不但开阔了眼界,还锻炼了胆识,结识了不少能够相伴一生的挚友,也收获了不少饱含努力的奖牌。
让我感到最荣幸的一次获奖,莫过于2013年,代表国家参加亚锦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国际级别的赛事我是懵懂的,赛前国家专业队集训的强度之大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专业队员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即使入选了国家队也不可骄傲懈怠。训练时我尽力跟上其他老队员的脚步,完成教练布置的全部训练内容。
比赛时,赛场设置的难度远超预期:每部信号源架设的隐蔽性极强,要求测向技术扎实精湛;整场比赛的跑动距离及爬坡量又对我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考验极大,所以比赛时我需要依靠技术上的优势来弥补体能的不足。因为参赛人数远少于国内的常规竞赛,一个人在深山中奔跑,前后都看不到一个人影,赛场的空旷加剧了我内心的紧张。
获奖的那场比赛在一开始就出现了小插曲,起点被安排在小山坡上茂密的竹林之中,出发下山的过程中,我因为压力和紧张没有注意到脚下的情况,一脚踩空栽进了水渠沟中,胳膊和小腿都被划伤流血。但我仍清晰记得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刻,我忘记了疼痛,一心想着自己的每一个判断和行动都关联着国家的荣誉,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测向机继续跑向前方,寻找下一个电台。“嗒嗒、嗒嗒嗒”……最后冲向终点时的场景让我至今难忘,赛道两旁不分国籍的震耳欲聋的加油声,那声音来自一群热爱测向的人们,有和那时的我一样大的孩童,也有头发花白但仍坚持测向的外国友人。或许也是那声音,将对测向运动的热爱在我心中埋藏得更深更深。
教练、裁判的幸福
一路走来,与无线电测向运动相伴的身份几经转变,但那份追求的执着丝毫未减,而且,精力越投入,热爱就越浓烈。我从运动员慢慢变成了教练、裁判,从自己参赛逐渐变为训练指导学生参赛。做这一切的同时,若是遇到能够参加的比赛,我依然会以运动员的身份披挂上阵。
作为教练,能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一群更年轻且热爱测向运动的孩子们,并陪伴他们成长也是一种幸福。现在的我,对测向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再反观小时候在测向上吃过的亏,我做了系统化的总结,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测向中少走弯路,提高测向水平。一开始做教练,接触小学员时,总担心他们是被父母宠大的一代人,会像温室里的花朵,吃不了苦,但看着他们在训练后不服输的劲头,总结每场训练比赛中出现问题时那认真的样子,为了一个找台时的小失误而自愿申请加练时发自内心的真诚,我感受到了我作为教练的责任。陪伴孩子们训练长大,看着他们从天真无邪的孩童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也看着测向运动和测向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身上传承,幸福和感动在内心不断酝酿。
作为裁判,能从另一个视角再度认识无线电测向这个项目更是一种荣幸。感谢前辈老师的赏识与信任,让我在近几年的北京市赛、区赛中担任裁判员一职。当身份从带领孩子们参赛,转变成为孩子们比赛服务,让我又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了测向比赛。场地选择、人员统筹、物料准备、安全保障,促成了一场无线电测向竞赛的顺利举办。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其他担任裁判的老师们对测向的付出与热爱。总裁判长全神贯注地操心着整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起点裁判长全时段地监听电台信号以保证赛事的正常进行;场地裁判长从未停下过脚步,全场巡视着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情况并及时处理场地内收容运动员等特殊情况;终点、成统裁判长实时在后台系統中关注着运动员返回情况,并在赛后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出成绩上报总裁。这一切,我看在眼里,也默默地向前辈老师们学习着他们执裁时的方式、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执裁水平。我学习着更专业的布台思路以用于平日对孩子们更科学有效的训练;也学习着各位前辈们为测向无私付出的精神。
慎重又“草率”的决定
心怀满足地止步于此吗?我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我还想再加一把劲,再使一点力,把这个陪伴我一路成长、给我诸多感悟与收获的有趣运动,再朝大众面前推动一步,让“抓狐狸”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被更多的人们所看到、认识、喜欢和热爱。
于是,在2019年年末,我和朋友做了一个慎重却又“草率”的决定——自主创业,带更多人去“抓狐狸”。
说这决定做得慎重,是因为我和朋友已经多维度地审视了目标行业的现状,并分析思考了其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对以我们的能力水平在行业中可寻求到的发展机遇已经心中有数,并从宏观上规划了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为了创业项目的稳妥起步,我们还登门请教了多位业内前辈,虚心听取学习了他们的宝贵经验和建议。
但这创业的决心下得也不无“草率”,因为在公司经营方面,我和伙伴们都是零基础,专业又不对口,管理和运营经验方面的匮乏必然成为创业路上的短板和阻碍,在深知自身各项创业能力均需恶补提高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坚定地认为:趁年轻,该去闯!
2019年11月,这个想法落了地。
很庆幸,当时校内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创业中。外部:选择办公地点、工商注册、银行社保注册开户等等,亲力亲为。内部:公司架构、经营范围、发展方向,不断地推敲、琢磨、讨论。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将发展和普及无线电测向这项运动视为己任,公司专注于发展测向培训、赛事运营等,我们决心注重产品质量,用心做好服务。
疫情的不期而至的确让许多项目方案受到推延,但往好处想,这也给了我们时间去整理、优化现有的教学服务规范和流程,借机完善内功。我们一边打磨着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一边也期盼着,疫情过去之时,我们可以以一个更优的面貌和姿态回归。
静下心来想,创业这条路,很难。一步步走来,我越来越真切地感觉到,仅靠激情创业那是痴人说梦。一旦下决心朝着“创业”路标的指向前行,那就意味着方向盘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一路上的“凡事”都要靠自己了,他人的建议和意见可作参考,但每一个决定的责任和代价都要自己扛。
去年12月,公司接到了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承办一家企业的户外团建活动。无线电测向穿插在活动中,作为一个小环节,需要全队成员依靠测向机寻找到隐蔽电台,才可打卡过关。团队成员既要每人利用测向机判断方向,又要统一行动,朝一个方向前进。考验了团队为了共同目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和团体意识,增加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从而提高团队凝聚力,让个人组成一个更紧密的团体,为后续工作中的配合打下基础。
拿到项目后兴奋的同时,我们又开始担忧,干吧,时间紧迫,测向活动达不到最优质的效果怎么办?会不会还没开业就砸了招牌?不干吧,白白浪费一个机会又怎么甘心?不能犹豫!考量再多最后都是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我来做。
事后回想,好在当时我们选择了接受挑战,并开始积极筹备。从前期的与甲方负责人商讨敲定活动策划中的细节和应急预案,联系、沟通活动场地的使用方案,到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所需物料的准备等,我们内部多次开会、讨论、模拟,相互配合、协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优化。在活动执行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按照既定的流程和安排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的监督、把控。正是因为我们在活动前做足了准备,规划了合理的流程,最后活动效果非常好,甚至在活动结束后,有的小组队员还在讨论当时哪个环节可以更加节约时间、测向机如何使用能更准确地判断方向,有的客户还想带着孩子来参加我们的测向日常训练。客户的满意,让我一直悬着的那颗心也终于落了地。
从毕业迈向创业,我更加坚信,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有了这个成功的第一次,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了。我们为自己创办的公司取名“执雍”,它从我们热爱的测向运动中来——“执”是指“拿”,雍有“所奏的乐歌”的意思,暗含着我们项目活动中使用的测向机发出的“滴滴”摩尔斯电码的声音。同时,“雍”又有和谐和睦、欢悦之意,表达了我们对创业、对“抓狐狸”测向运动的美好期许。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