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之我见(下)
2020-07-14王锋朝冯凯戴亚强
王锋朝 冯凯 戴亚强
(接上期)
5.彼不动,己就动,抢占先机。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措施。例如不清楚彼方是否因为有后援而在与你拖延,或自己因各种原因需要快速解决问题而脱离,就不适宜采取后发制人的战术。俗语说:“先下手为强,晚下手遭殃。”“先发先至(制)”因其积极主动,更加被诸多拳种优先采用。“先发制人”与“后发先制”都是客观存在的攻守表现形式,都有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关键在于操作者行动的水平。而现代世界各国武术搏击擂台赛,由于比赛自身追求激烈火爆、刺激观众,忌讳拖延的节奏,所以鼓励主动进攻,对于总是等待机会想后发的,裁判则以“消极”来惩罚。
太极拳在一些拳谱里也有“先发制人”的主张,如“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鹞下鸡场”“心要占先,意要胜人”“先动为师,后动为弟”等说法。《形意拳术》里也说,“形意拳在攻防中强调快攻直取,先发制人”“遇敌交手要求先发制人,快速突然,一发即至”。在“八字诀”中对“敏”的要求是:“……手要敏,如扑羊之饿虎,能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与“后发先制”可以从兵法中获取启示。“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进攻时努力做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或“攻其所必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防守时努力做到依托有利条件和采取各种虚实相生的布防,从而使“敌不知其所攻”。中国兵法中,孙子的“致人”侧重通过谋略诱使或调动敌人按我方意图而动的“谋战”;尉缭子的“夺人”侧重在军威气势上压倒敌人而不被敌人压倒的“心战”鬼谷子的“制人”侧重于发挥实力优势以己之长制敌之短的“力战”,而这一切,都要解决主动权问题,抢占先机,夺取胜利。
6.彼不动,引彼动,调动对方。彼不动,己虚动,虚实转换。
对方不动使自己难测,自己先動手又容易被人看明我方动向而相应防御并进攻,只有对方先发力才有可能借力,若对方不先发力的话,我可以采取以静制动,诱之以利,引其先发。以静制动的静,不是静等着挨打,是在静中做好一切应敌准备,在引其先发时就做好了有针对性的“预案”,即备好了“口袋”。也就是意在人先。引进落空,这个“空”是“空子”“陷阱”的意思,即引诱调动对方落入我布下的“空”中,达到制胜的目的。
交手中可以等待战机、寻找战机、创造战机。等待战机是指静以待动,后发先至。寻找战机是指在与对手周旋中,调整角度方位,伺机进攻。创造战机就是利用佯攻干扰对手,造成对方摸不着头脑的心理模糊,使其上当受骗,从而为我所制。
例如在引动对方向我进攻时,在对方接触我身发劲的一刹那,依靠身体接触点松柔顺势化解,把攻来的劲消化掉或转移出身外,不受其劲力的作用,消除对方发劲的锋芒,废掉对方发劲的机会,同时在对手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对其相应薄弱环节及时准确发起进攻。在交手中,要想借人之力,需要诱使对方先发力。在对方发力之机,顺人之势接定彼劲的瞬间敏捷地后发先至,使其败北。这也是力从人借、机由己发,以彼之劲击彼之身,先人而至。
再如典型的“指上打下”“声东击西”,“指上”或“声东”为攻其所必救的虚动,但要做得跟“真动”似的,彼被相应的引动后,己则“打下”或“击西”,由虚动转换为真动,成功的概率很高。
双方交手总是要有一方先发招的,招有虚实,一招发出,既可由实化虚,也可由虚化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随机应变,先发招的可以变化,后发招的也可以变化,怎可拘泥于谁先动手发招。
中华武术中诸多拳种主张积极主动,武林前辈中的佼佼者在经历血与汗的实践后,主张初手一般采用“引手”而虚实两便,造成对方无法判断,见虚则进,遇实即虚,虚实转换。此真妙诀称为“出入莫测,变化无穷”。虚实两便的转换较好地解决了先动后动问题。
“先发先制”有习练必要,“后发先制”也有必要习练。先动为攻,后动为守,交手过程就是双方进攻和防守阴阳转换的客观过程。攻与防是相对的,攻可以转化为防,防也可以转化为攻,应做到“攻不忘防、防不忘攻”“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中华武术各拳种既有先动的攻势招法,也有后动的防守反击范势,而作为基础训练的对练套路和拆开对练的单操,即是对先动与后动及攻防转换的练习,为的是熟能生巧地应用到实际交手里。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说的是交手双方动手时间先后方面的一种情况。在上面已谈几个方面之外,还有“彼不动,己微动,彼大动,己已至,彼已至,己已发”等问题需要习武者研究。
进一步来看,双方较技的胜负,其关键恐怕不在于“后发”或“先发”,而在于得气、得机、得时、得势。得气,“气以实志”,而“勇”则是“志之所以敢也”,所以说交手“以勇为先,以气为决”。得机,“察其动向,乘其未定,击其不意也”。交手莫“神于得机”,“先后不容瞬,远近不容分,先之一刻则大过,后之一刻则失时”,须恰得其宜,方为得机,善得机者胜。得时,“见利不失也”。双方交手,有利于我时不能狐疑不决,犹豫则失时,失时则败。因之交手讲究“得时无怠,时不再来”,胜负之分,“得在时,不在争”。得势,“顺其势也”。“势者,皆顺而不逆之谓也”。因势而利导之,不相违阻,“逆阻则失势”,失势者败。
对于攻守之道及其变化,习武者都应清楚认识、勤学苦练、全面掌握。
(完)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