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实践研究
2020-07-14王飞涛
【摘要】为了切实优化课程育人的功能,重庆市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笔者所在的学校成功申报了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在实践中,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主要有以下路径:一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型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二是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维听说”课程教学环境,三是建设强大的“多维听说”自主学习平台,四是开发富有特色的“多维听说”课程资源,五是构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中心,六是探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基地;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育人
【作者简介】王飞涛,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长期以来,高中办學同质化现象突出,千校一面,毫无特色可言。随着发端于本世纪初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办出有特色的高质量的高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中特色办学的发展路径,包括:“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为此,重庆市于2014年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以期推动重庆市高中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在我校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功申报了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创新基地项目,并且期望通过该创新课程基地的建设探索课程育人的创新途径,切实提升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效能,努力把本基地建设成为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示范基地。
一、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的内涵
王一军(2013)认为,“所谓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尤其是听说能力低下的现状,本基地打造的英语“多维听说”创新课程,以“听说为主、综合发展、多维并举、素养提升”为宗旨,以立体化、多角度、多维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抓手,以听说能力提升带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这里的“多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听说课程目标的多维(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提升听说能力方式的多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等);听说课程教学内容的多维(听、说、译、辩、演等);听说课程评价的多维(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目标多维化等)。该创新课程模型如见图1所示。
二、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目标
1. 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的开发基地。 本基地将依照最新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依托高水平的专家团队和师资团队,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开发资源,精心规划、缜密实施,努力开发出全国领先的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体系。首批课程已经开发完成,还将陆续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发更多具有时代适切性的课程,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库,为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课程研发基础。
2. 听说能力拔尖的优秀学子培养基地。依托本基地一流的硬件环境、强大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国际资源、完善的多维听说课程体系,全方位精心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的英语听说等综合能力在全国领先的优秀学生队伍。
3. 全市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基地。 借力本基地全国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和高水平的专家团队,以开发和推进高中英语“多维听说”创新课程为突破口,积极探索长效的中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实现“学生培养和教师发展”双突破,并积极与西南大学、重庆市教科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培训,为全市中学外语教师,尤其是薄弱地区的外语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发展培训。
4.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示范基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当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本基地将以开发高中英语“多维听说”创新课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创设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育教学模式,努力把本基地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示范基地。
三、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路径和实践
1.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型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基地建设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创新基地目前共有成员45人,组建了由6位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已经开始运作的有六个部门,分别是行政部(负责基地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外联部(负责基地网页、公众号、展板以及后期的推广工作)、课程部(负责研发基地的“多维听说”课程)、测试部(研发测试题库、编制试题等)、精品教辅部(负责配套教辅开发)、学生发展部(学生各类英语活动和社团的组织管理工作),今后将成立三个部门,分别是培训部(培训校内外教师)、精品选修部(负责选修课程开发)和信息技术部(负责Moodle英语自主学习平台的开发)。本基地是目前重庆市高中英语课程创新基地中人数最多、部门最齐、影响最大、成绩最显著的。
2.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多维听说”课程教学环境。 课程教学环境的创设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没有教学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设施作保障,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将难以实现。“在课程基地建设中,通过教学环境的重建和丰富资源的引入,教学内容和资源都不再被‘教师独占,学生可以随时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变得越来越迫切,新型的环境催生新型的学习方式、教学行为和师生关系”。为此,本基地拟建设“352”创新课程教学环境,即三大研修中心(创新课程研发中心、学生自主学习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五大功能室(可视化情景交互语言实验室、 “模拟联合国”活动室、英语听说能力评估室、英语音像观摩室、远程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两大多功能馆(英文图书馆、数字音像制作馆)。
3. 建设强大的“多维听说”自主学习平台。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学习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高效地开展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本基地全力建设以Moodle系统(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为基础创建功能强大的“多维听说”自主学习平台。Moodle系统能为基于网络的课程的教与学提供全面支持。另外,该平台还具有学习跟踪记录分析功能,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改进等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 开发富有特色的“多维听说”系列课程。英语“多维听说”创新课程依托巴蜀独特的人文环境、英语教学传统和多元开放的办学理念,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中国国家英语能力量表》,在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选择性较强的“多维听说”英语课程体系。该课程设置由浅入深,螺旋式重复,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该课程体系由主课程和系列选修课程组成,其中主课程教材《高中英语“多维听说”教程》(四册)由课程部22位中国教师、2位外籍教师(美国、加拿大)历经一年多编写完成。教材基于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和BL(Blended Learning)等理念编写,提倡“Learning by doing”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辅助(AI),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的自适应学习。
5. 构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中心。作为课程研发的具体实施者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師队伍的素质是决定课程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离开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开发和实施都无从谈起。基地成立近两年来,教师专业成长显著:有3人获国家级赛课一等奖,收获4人获市级赛课一等奖。共有30余篇论文发表,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有27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论文大赛一等奖,8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优质课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本基地的成员已经主持结题了三项市级课题,同时还主持在研三项市级重点课题。基地成员多次在全市举行公开课和讲座,3000多位英语教师受益。基地内开展了11个专题项目研究,有50多名教师参与。
6. 探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课程基地是核心建设目的在于通过新型“课堂” 和“教学平台” 的建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基地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旨归,联合高校、教育科学院等研究机构,有机结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我市地域实情,落实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路径。
为在我校进一步营造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氛围,培养我校学子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高中英语“多维听说”课程相关目标,全方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人文素养、创新意识的英语听说等综合能力在全国领先的优秀学生队伍,基地创办了“巴蜀学生英语新闻社”。该学生社团负责开发巴蜀中学英语视听节目“BS Student News”,目前学生自己制作高质量的全英文视频节目深受师生欢迎。同时巴蜀“英语角”也在每周四下午开放,为热爱英语听说的学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2019.1.2.
[2]王一军.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习场域建构——基于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