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策略
2020-07-14皮修彦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这几年已经成为大多数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但是,这么多年来,教师主导教学和课堂,一直是众多老师习惯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老师主体得到充分发挥,忽然进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怎么放,放些什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怎样发现和规避教学活动出现的新问题,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还是一个处于探索阶段的事情,文章尝试用教学的案例,结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师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强调“传道授业”,教师整堂课以讲、传授知识为主,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意识到在课堂中反复地传授知识,还不如交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不仅在课堂中学习,还能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找到一种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模式: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孩子们的信心,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这一年多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中,我发现了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一、一放就散,课堂成了一锅粥
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学生自由,但同时也容易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有的学生为了让其他同学听清自己的声音,就成倍地加大音量;还有的小组争执起问题来,个个扯起嗓子喊,结果造成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学的学,玩的玩。表面上围坐在一起,实际上是一盘散沙。
著名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者斯莱文等人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如果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喧哗,噪声太大,会导致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音,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某些措施以改变这种状况。
二、成绩好的尽力表现,成绩差的进步不够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合作学习我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实际上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成为了小组内主要的学习者,成绩差的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还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成绩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这就导致了学习好,自觉性高的同学往往能主导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权,不爱学习甚至学习不好的同学,往往更达不到老师放手让同学自己主动学习的目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三、自说自话,互动性不够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本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同样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自身的原因,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坐等着别人直接把结果拿出来;也有一些学生不愿在小组内将自己的答案说出;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为了小组荣誉,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也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合作教学中老师的策略
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有时老师的问题设计得不够好:过于简单则没有讨论的必要,学生自己能马上拿出答案;过于难如果没有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回答的难度会加大,同样也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针对以上出现的现象,我认为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不可否认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策略作用,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
(一)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必须建立在“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热情”的基础上,教师应通过认真地备课,挖掘出教材中有深度、难度、有开放性等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
(1)设计知识面广,开放度较高的问题作为小组学习的问题。
当学生因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多角度思考,充分发挥其群体创造性。如在教《颐和园》这篇课文时,在最后一个阶段是让学生做小导游游览,这一教学任务又是和本单元的习作紧密结合的,针对我们班上孩子的实际(学生普遍是打工子女,由于家庭自身原因,完全由自己找全资料几乎不可能),在上课之前我就提前布置每小组下来收集有关的资料,在课文结束进行到这一阶段时,要求孩子们在小组内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统一交流,通过这样的小组交流,学生所收集到的资料能在一个组内互享,所了解的知识就更多了。到了这一单元写作的时候,我也高兴地发现学生们能用的资料更多,介绍也更全面了。这也正是小组的合作交流带来的好处。
(2)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多设计有争论性的问题。
争论性的问题如果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知结果不晓过程。反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就会越辩越明。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语文教学文无定论的特点。当然,在课文教学中有不少争论性的问题,但我觉得其实作文的评价也是很有争论性的。
于是在这一学期的作文教学中,我也尝试把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入其中,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有时会这样觉得:每次的作文老师讲、改,但是效果都不大明显,学生似乎从中获益很少,于是在这几次的作文中我就尝试在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一堂作文评讲中,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而对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这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我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小组里交流作文,并互相评价。在小组活动前,我就提出明确的作文评价的标准:在组员读作文时,其他三个同学要认真听,边听边想,他的作文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等他读完后,三个组员就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作文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出修改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应该及时在作文旁记上自己认为好的建议。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明确自己要做些什么,小组活动就会开展的更有实效了。通过两节课小组合作修改作文,不难看出孩子们的作文比以前有了进步,特别是成绩差的孩子在其中更是收获颇多,至少知道了作文从何入手,怎么表达比自己以前写得更好一些。
(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交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方法。
记得我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的教学中,在教到对燕子的动作的描写这一过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都能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于是我就直接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写燕子的动作的?”一说完,整个教室顿时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当时我还心想:大家讨论得这样热烈,那效果一定不错。看到同学们似乎讨论得差不多时,我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结果首先我就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举手的都是班上成绩稍好的同学,而成绩差的同学就根本没有任何反应;最关键的就是班上的好同学仅仅就只能抓住动作,但这些动作描写的好处(作用),学生却不知道从何去下手分析,最多只是说某个词用得好,究竟怎么好,怎么也说不全面。
课后我就想:我自己提的问题直接就问词语的好处,对于中低段的学生才接触到对文段关键字词的分析较为困难,这对学生而言完全是一片空白的,那是不是应该在合作前对学生思考方面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呢?这样会不会让学生在思考的时候知道如何用自己熟知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呢?
恰好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发现了《翠鸟》和《燕子》两篇文章都是对动物进行的描写,在写法上应该有共通之处。于是在教学文中第二自然段翠鸟动作的片段中,布置讨论之前,我先让同学回忆学习《燕子》一课中动作描写的词语,特别抓住“掠”,通过示范动作让学生明白这个动作写出了燕子贴着水面飞行的姿态,从而表现出了燕子动作的迅捷,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描写翠鸟的动作的词语有哪些?分别写出了翠鸟的哪些方面的特点?”“同学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这些动作我们说出来的话可以用哪些语言代替?或者可以用哪些动作做出来?”这样问题出来之后,我下到各个小组中去,发现同学们的讨论变得有的放矢了,知道具体到动作本身去认真领会,再结合情感写出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去进行思考。
从两堂相似的课的教学中,我看到了第一堂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不知从何下手,完全是根据自己现有的学习经验,仅仅只知道从文中找出词语,而第二次的课上,有了相似的課的铺垫,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明确了方向,慢慢知道了如何把这些抽象的问题用自己所知道的语言去进行表述,讨论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也更有收获了。
(三)鼓励学生出错,错了不怕,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合作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出现,和学生合作能力差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自然生发的,它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地训练与实践。要真正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技能,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掌握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的成功保证。教师可以列举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事例使他们明白掌握合作技能的重要性。其次,让学生清楚要掌握的合作技能的具体表现。我国学者陈燕认为,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有十项,它们是:(1)听取;(2)说明;(3)求助;(4)反思;(5)自控;(6)帮助;(7)支持;(8)说明;(9)建议;(10)协调。最后,教会学生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敢说——会说——创造性说”的习惯。
如果课堂上教师能当好小组合作交流的“舵手”,做好学生的引导作用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学习、自读、自注、自评,学生的读读、写写、圈圈、划划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那么,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学生用心经历了学习语文的过程,久而久之,也就培养了终身学习的能力。也更能让小组合作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学到“语文”。
作者简介:皮修彦,重庆人,大专,小教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