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视域下:薄弱学校深入阅读的探究
2020-07-14简月芬
简月芬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学校分化现象日趋明显,薄弱普通高中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学生素质偏低、教师队伍能力偏弱、不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对此要注重薄弱学校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传统语文教育教学的革新,深入剖析当前薄弱学校高中语文阅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讨新高考领域下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深入阅读的有效路径,强化对高中语文阅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品质和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怀,构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高考 薄弱学校 高中语文 深入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2-0070-02
引言
新高考视域下的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教学日趋开放和创新,要重点关注薄弱学校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推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深入分析薄弱学校高中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和品质,领略丰厚的文化意蕴和人文内涵,促进学生的情感和生命发展,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1.薄弱学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欠缺,办学硬件较为简陋,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而且优秀生源相对较少,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不够开阔,主动学习意识较为薄弱,并存在日益严重的师资匮乏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可知,薄弱学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尚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1 应试教育影响严重
薄弱学校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主要围绕着高考分数、高考升学率而开展,以此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学校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进行教学,剥夺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明显不足,阅读素材积累的不够,缺乏对高中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体悟。
1.2 教师教学理念的束缚
薄弱学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和制约,教师对新高考视域下的阅读教学理念缺乏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认知,单纯关注学生阅读速度和答题正确率,而不注重学生的阅读质量,缺乏对学生自主性、个性化阅读的指导和点拨,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生成,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2.新高考视域下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深入阅读的策略
2.1 营造师生和谐的语文阅读教学氛围
薄弱学校高中生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使之成为活跃、积极的思维舞台,做好点燃学生思维的教学准备和预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和阅读,可以从教学预案准备、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课后总结等方面,合理设置一些思维的燃点,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杜绝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中的惰性,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用心思考阅读过程中的知识点,形成创新、开阔的阅读思维空间。同时,在师生和谐的良好阅读氛围之中,帮助学生建立主动认知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活动之中,对语文阅读知识进行设疑、破疑、再设疑、再破疑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和意识,突破原有阅读思维的禁锢和限制,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认知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创设课堂情境,要使学生充分融入到愉悦的阅读课堂情境之中,通过游戏活动、环境布置、课前谈话等,帮助学生做好语文课堂阅读学习的准备,体验和感知阅读知识的新鲜感和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知识和能力。还可以通过拓展阅读课外知识的方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深入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2.2 注重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生成和创造
2.2.1 注重高中语文原生态阅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感性和理性的阅读引导学生在理解中质疑,在沉浸中反省,在批判中求证,促进学生良好阅读思维品质的生成。为此,必须在课堂阅读教学之初,注重高中语文原生态阅读,强调“思辨读写”中“读”的过程,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逐渐由感知进入到理性的阅读思考过程,从文本的情节结构、文化背景、文本主旨意蕴等方面进行阅读,结合自己的既有生活体验和知识学习程度,逐渐沉入到阅读作品之中,实现由浅入深、由离到合的原生态阅读。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原生态阅读中的个性化、创意性阅读,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体悟,增强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感受、理解、评价、质疑的能力,更好地熏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思维能力,体现新高考精神和要求。以阅读人教版高中语文《红楼梦》一文为例,在《红楼梦》第三回有一段文字,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原生态阅读,引导学生自己咀嚼语言,细细品味“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中的内在滋味,体会此时的感激涕零与当年甄士隐赠送贾雨村白银和冬衣时的自重清高的差异,思考雨村是仿名士故作清高态还是经历宦海沉浮后的老练世故呢?并在阅读“雨村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时进行思考,为何前一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已经全面介绍了贾府的现状,却在这里多此一问呢?从林如海回答完毕后,读到“贾雨村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时,方才悟到原来贾雨村是如此精明和缜密之人,因冷子兴仅仅是贾府管家的女婿,这种极其重大的举荐复职之事还是要多甄别一下为好,由此可以推想到贾雨村自此飞黄腾达对整个故事的推进作用。
2.2.2 鼓励学生阅读的创造性发现。基于原生态阅读的前提,教师还要引导进行大胆思维和创造性的发现,注重阅读活动的“思”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可以采用单向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在创造性发现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思维,以阅读李清照的词作《醉花阴》为例,在阅读“有暗香盈袖”的清幽含蓄到“莫道不销魂”的伤情直抒时,让学生思考女诗人内在心理的转折变化,体味李词“曲折”的情致,由此横向对比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让学生思考这首词的转折点主要是在人物言行方面的转折,由此显示出词人对生命所保有的一种锐感,增添了作品的内在情致,让学生从全新的视角解读和诠释李清照的词作,感受李清照词作中曲折之韵致,深入把握李清照词作的风格和情韵,在创造性的阅读发现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2.2.3 注重阅读时的细节。正所谓“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要在高中语文阅读中关注文本细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从不同层面解读文本的特征,感受文本带来的阅读张力。以阅读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一词为例,让学生细读文本中“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异乡,并与“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的故乡相对照,感受别有意味的思乡之情,深入感知文本的主旨和内在张力,丰厚作品的意蕴。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的“寻常”处,在貌似寻常的地方發现作品之不寻常的意味,以阅读《最后一片常青藤叶》为例,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这位小姐认定自己再也好不了就不知道她还有什么心事吗?……比如说,心里还会想念哪位男人。”在这段貌似寻常而却内含意味的语句之中,让学生讨论“男人”的细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
2.2.4 揣摩文本中的留白。阅读文本创作自身即存在创作空白,体现出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对此要引导学生揣摩文本中的留白,让学生通过细细的揣摩和阅读,思考作者“笔所未到,意有所忽”之处,在创造性的发现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以阅读鲁迅小说《祝福》一文中,鲁四老爷得知祥林嫂是由家中偷跑来镇上打工时说道“可恶,然而……”;汪曾祺《胡同文化》中的“虾米皮熬白菜,嘿!”在这些留白之处可以揣摩作者未表达出来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和期待,感受阅读中的乐趣所在,提升自己的阅读思维能力。还有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全文以绮丽的语言描写女子懒起梳洗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艺术之“象”,以有形、有限之“象”暗示作品内隐的无限审美意味,引导学生体味文本的留白,感知并生成丰富的“象外之象”,领略温词深美闳约的艺术魅力。
2.3 注重高中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
2.3.1 以读带写,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之中,要以读带写,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入、清晰、彻底地了解阅读文本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学内涵和文化素养。以阅读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鸿门宴》一文为例,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不能单一地让学生去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还要让学生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自主搜索相关人物形象,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分析刘邦、项羽等人物,提高学生的鉴别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准确深入地把握人物形象和特点,并谈一谈自己对人物形象及历史事件的内心真实感受,促进学生“评论性”的写作和表达。
2.3.2 以写促读,深化读写一体化教学。可以采用同题异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写法借鉴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以“故都的秋”为主题进行随笔写作,为了避免写作的单调枯燥问题,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欧阳修的《秋声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知这三篇文章的不同秋景和秋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主观、个性化的阅读和写作,抓取自己认为具有特色的景色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唤醒学生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使自己的文章表达更具有特色和灵性。同时,还可以抓住学生文本阅读的感触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发散性的写作,进行阅读文章的联想、想象和扩充,通过感悟点评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小结
综上所述,新高考视域下的薄弱学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在文本阅读的主体感受和思维,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保证学生的阅读是真正有实际效果的,并采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更好地提高薄弱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开.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助推素质教育提升——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评析[J].中学语文教学,2018(07)
[2]精准落实立德树人 大力助推素质教育——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J].N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s Authority.中国考试,2018(07).
[3]尹达.高考语文命题的客观规律与路径选择[J].语文建设,2018(06).
[4]黄真金.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变化及其启示——以2017年全国语文Ⅲ卷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 2018(02).
[5]李祥轩.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 新作文:教研,2019(1).
[6]王明玉.新高考背景下生源薄弱学校的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1).
[7]周艳丽.探究在新高考形势下语文阅读的策略[J]. 南北桥,2017(21).
[8]张海光.浙江新高考背景下薄弱学校政治课教学策略[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