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系”生活方式的伦理思考

2020-07-14唐幸玲王友良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3期
关键词:佛系

唐幸玲 王友良

摘 要:近些年,“佛系”,乃至相关的一些衍生词汇,例如:佛系青年、佛系员工、佛系考研、佛系恋爱等,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词汇。佛系文化对青年一代的影响巨大,正确和理性地看待佛系现象,有助于科学引导青年的价值观。全文通过分析“佛系”一词,对佛系生活方式的主体加以界定,剖析佛系生活方式产生的诱因及伦理的正、负价值,探索理性调适佛系生活方式的举措。

关键词:佛系;佛系生活;正、负伦理价值;调适路径

近几年来,“佛系”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被广泛接纳和运用,成为当今网络流行用语。“佛系”首先出现在日本杂志中,通常以较为随性、不争不抢的态度,代表着安然处之的心理活动。

一、“佛系”的语境分析

(一)“佛系”中的佛,不是宗教中的佛

“佛系”作为当代重要的网络词汇,其实和佛教中的佛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向,没有丝毫的关联。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体系之一,属于非常完整的宗教体系,至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演变成适应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独特的区域性宗教体系,包含汉传释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三个重要的流派。“佛教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1],有着严肃的佛教教义和严格的规则、标准。佛教信徒和教职人员需一定的资质认证,及相应的考核才能正式被录用。一旦正式成为佛教人员,要经历漫长的刻苦训练和艰苦修行,也要遵守比较严格的教义。本质上是教人向善,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众生的关系,需要不断坚持和崇奉的心态。

(二)“佛系”是什么

佛系是一个网络流行词,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指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最早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佛系男子”开始,该类人群的特点:“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作为自己的第一位置”[2],随后,佛系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女子”等一系列网络词语。该类人群把兴趣和爱好放在首位,无论是做事的方式,还是做事的节奏,依个人兴致进行。在这种不合常理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下,“佛系”男子觉得谈恋爱比较浪费时间,喜欢独处。2017年下半年,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渐渐引申出其他若干涵义。尤其是90后年轻人,喜欢用“佛系”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甚至通过这一词汇进行自嘲,自诩为“佛系青年”。常把“都行”“可以”“没关系”之类的词挂在嘴边,借以表达他们与世无争、甚至有些脱俗的行为和态度。总体而言,“佛系”代表一种无作为、慵懒颓废乃至不讲究输赢的心态,是一种消极的价值观。

从上可以看出,佛教似乎和“佛系”有着某种关联,就是表现精神层面的无为,但在本质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外因和内涵。“‘佛系是当代亚文化领域下之下产生的暂时性的社会群体现象”。而‘佛教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的宗教体系。从人生态度来讲,“佛系”与佛教所讲究的精神和看待世界的方式朝着不同方向发展。

“佛教”中的看破世界,淡然处之的态度,强调的是看开和放下,与“佛系”中人们在面对现实的困难时,主动逃避之态度是不同的。“佛教”看透事务本质,不被表象的困难所干扰,“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佛系”实为逃避,其心态使人丧失原则,随波逐流,浑浑噩噩,走向虚无消极。

二、佛系生活方式主体及产生原因

(一)“佛系”生活的主体

其主体称为“佛系”青年。在90后,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和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白领中极其常见。并朝低龄化的方向发展。2017年年底,微博、热搜中出现话题“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大量原创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对此话题进行了大量的衍生,“佛系”一词在生活中不断泛滥,涉及到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对大学生来说,有“佛系考研、佛系恋爱、佛系健身、佛系朋友圈”等[3];对白领来说,有“佛系购物、佛系员工、佛系婚姻、佛系乘客”等;在生活领域,有“佛系老人、佛系大妈”;在追星领域,有“佛系追星”等等。“从日常办公到衣食住行,只要涉及到生活的某种态度,似乎都和佛系挂钩”[4]。所有有着佛系思维和此种生活态度的人都可以是“佛系”生活的主体。可以直接上升到借用“佛系”的符号,对生活或者工作讲究一种“怎么都行,不走心,看淡一切的生活态度的人”。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是区别于“油腻大叔”,对生活中的欲望求之不得,退而求其次,无法实现欲望,与世界和解、对现实生活充满派遣和自嘲的青年人群。

(二)“佛系”生活出现的原因

主要来自于社会发展、家庭教育、自我人格认知等多方面。本文针对常见的“佛系”青年群体,进行阐释。

首先,当代很多青年“对于自我的认知和期许,与社会客观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造成心理的冲突和不平衡”,进而衍生出不满之后的自我调侃[5]。通常认为,背负着历史使命的大学生及一些刚刚工作不久的青年人群,“本来对于未来、对于社会有着非常多美好的期许”,同时,也对未来的生活呈现出高品质、高追求。一旦踏入社会,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迷茫感,进而出现消极避世、逃避,乃至沮丧的思想,在這种情形下,加上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容易出现自我怀疑和情绪,“进而需要一个心理的发泄口”。

其次,社交网络以及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更加多元的文化出现。“佛系”是网络衍生的热词,因而广泛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之发达的社交媒体以及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非常容易影响青年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在青年学生群体还没有形成深刻的文化认知之前,“外来的文化非常容易造成他们片面的思考和判断”,从而过大夸张其中的认知。青年学生群体为了更加彰显自我性格,地强调与现实生活的对立,从而在片面认知时候,通过所谓的“佛系”进行自我麻醉。

再者,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共同导致的思想单一性。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大,很多父母、包括学校的老师都希望通过严格管控的方式使孩子成长、成才,缺少对于心理和个性发展需求的过问。一方面,青年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学校和家长管控过严,从而使得他们的自我预判和调控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不断削弱,导致在没有得到预期回报的过程中,无法长久的坚持和持之以恒,进而对生活迷茫,没有动力。

最后,多元化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佛系”生活这一词汇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进一步淡化,甚至成为历史,但是“这种现象表现出的生活态度却会在历史的发展前进之中不断被重演”。“佛系”生活彰显当代青年人群多元化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和反思的与社会交流的全新的模式。

三、“佛系”生活的伦理辨析

是当代青年学生群体情感宣泄的重要手段,是网络社会发展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价值,也有消极的价值,需辩证的思考。

(一)“佛系”的正价值分析

“佛系”如水,专门利人而不与人争;淡定看人生,宁静做自我。注重过程,注重活在当下,把握今天,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重实质不重形式。具体表现在:

淡泊名利。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和个人压力随之而来,为了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不断地追逐超出范围的工作标准,贪慕虚荣。而“佛系”生活对于功名利禄,讲究看淡放下,有助于在人生态度上淡泊名利,专注于自己真正感兴趣,并愿意努力付出的事情。因此,其具有樂观积极看待人生的态度,摆脱物质世界的纷纷扰扰,追求和谐自然的心理。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机立断放弃了自己的县令职位,回归田园生活,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比惬意的生活。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无比赞美和推崇他的做法。

人际简单。社会大都市中每个人相处都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陌生,与不同的人交往,有不同的相处模式,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多变,且存在利益关系。而“佛系”生活在人际交往最为明显的就是恋爱和婚姻,通过佛系的态度讲究随缘的心境,不主动追求,也不刻意回避,对于两性交往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避免矛盾,减少社会问题,起到和谐稳定的效果。在朋友之间、工作伙伴之间,同样起到和平共处、互惠互利的效果。

简约生活。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过高的欲望容易滋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导致更多的痛苦,甚至引发社会犯罪或者自杀现象。“佛系”生活是一种低欲望的生活,讲究看淡欲望,随性处之,在简约生活方面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将很多精力放在自己真正需求的物质上,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上,避免盲目的追求物质欲望,促进心灵上的平静快乐以及生活上的简约随性。

(二)“佛系”的负价值分析

“佛系”生活的人,总是过一天算一天,没有追求也没有目标更谈不上理想。他们没有很坚定的个人想法,理想目标,不能坚持;没有持之以恒的理想信念,更多的是随波逐流。容易迷失自己,忘记初衷,忽略曾经的热血沸腾,对很多事情都感到淡漠、冷漠。如同“葛优躺”般生活。具体表现在:

缺乏创造力。崇尚少竞争、不竞争,导致人的精神懒惰,固步自封,发展停滞,不利于当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低欲望低追求。没有欲望,没有追求是“佛系”生活的一个负面的价值。很多青年群体在这种环境之下容易滋生出丧文化,在年轻的时候就放弃对于自我的不断追求和拼搏,导致他们将来无法得该有的回报。

对道德判断冷漠。导致对于社会问题的逃避,社会道德的沦丧。是一种“平庸的恶”。对于他人的问题视而不见,淡化帮助和关心他人的思想,在未形成良好的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时,就形成了对社会冷漠和冷酷。

四、理性调适“佛系”生活的路径

客观、理性地对待“佛系”生活,正确地看待“佛系”生活,关乎广大青年的未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只有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在社会实践中科学合理地对负面的价值进行调试,才能使广大青年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具体有:

培养上进心。“佛系”生活不完全是片面强调随波逐流,要正确引导,培养其上进心[6]。尤其是生活方面,应积极主动面对生活中的困惑,讲究淡然处之,乐观向上。凡事不过分强求,也不过分消极避世。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确立自己将来的生活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从而做出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规划。其次要尽可能主动学习一些知识、技能,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最后要勇于迈开第一步,不断尝试,不怕困难。

树立高追求。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切实可行的理想追求,不被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困惑和挫折轻易打败。同时积极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创新力和干事创业的能力,尽己所能不断发展创新,“不要面对一点点的困难、困惑或者竞争就打退堂鼓”。

提升道德情操。在个人利益上,不仅注重看淡个人得失,而且要辩证统一的看待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遇到自认为不公平的事情,主动获得自己应得,不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讲究一定的规章制度,懂得取舍平衡。

无论工作、学习、生活、婚姻恋爱还是人际交往,尊重个人性格、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性。既不过分评判和批评他人,也不过于自暴自弃贬低自己。

参考文献

[1] 秦关,高哲.“佛系”思想在青年群体中的滋生及其引导路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5):133-139.

[2] 缪笛.“佛系青年”现象生成逻辑与引导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09):102-106+53.

[3] 曹珊.浅析新时代“佛系青年”现象及其价值引导[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07):9-12.

[4] 欧阳照,赵阳阳.从“佛系”流行探析当代青年的社会境遇与心态[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04):125-132.

[5] 汤媛,傅琼.高校“佛系青年”群体:表征、缘由及引导[J].北京青年研究(03):37-42.

[6] 刘小琪.“佛系青年”文化表征及其思想困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王友良(1964- ),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教授;唐幸玲(1992-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伦理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佛系
“佛系”数学家——小平邦彦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三国漫——佛系
佛系枪手
家具也“佛系”?
佛系不如诸子百家系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佛系
佛系
佛系青年(双语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