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伽达默尔问答逻辑的思想渊源

2020-07-14赵苗苗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伽达默尔

摘 要: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理论是他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思想,它的提出和创立受到了柏拉图、黑格尔和柯林伍德等哲学家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启迪。柏拉图的古典辩证法所倡导的对话交谈形式,黑格尔的形而上学辩证法所追求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柯林伍德以问与答为中心的历史学研究方法,都对伽达默尔思考重新构建解释者与历史文本之间的问答对话关系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伽达默尔;问答逻辑;思想渊源

伽达默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解释学代表人物,他在哲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以问答逻辑为核心的哲学解释学理论体系,1960年伽达默尔出版了《真理与方法》一书,并由此代表作而闻名于世,标志着他开创的以问答逻辑为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正式成为一个独立流派。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理论是他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思想,它的提出受到了柏拉图、黑格尔和柯林伍德等哲学家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启迪。柏拉图的古典辩证法所倡导的对话交谈形式,黑格尔的形而上学辩证法所追求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及柯林伍德以问与答为中心的历史学研究方法,都对伽达默尔思考重新构建解释者与历史文本之间的问答对话关系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辩证法的最初本义就是交谈或者辩论,古希腊思想家都特别推崇以谈话的交流方式来获取知识和学问,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黑格尔时期强调哲学的思辨性,概念辩证法成为了以辩证统一关系为特点的范畴,具有浓重的形而上学色彩;后来到了柯林伍德的历史哲学中,辩证法又回到了最初的对话维度,将问答对话作为其历史学研究的方法论。伽达默尔非常认同柯林伍德问答逻辑的方法论观点,突出重构问题在理解文本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解释者只有真正理解了文本所蕴含的那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解释文本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一、柏拉图的古典辩证法

辩证法的词源原意就是对话或者交谈,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都特别推崇这种教学方法,他们大都采用谈话或辩论的形式,以一种最原始的交互问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向学生传播自己的知识或学问。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认为真正的学习不是教师单方面去传播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进一步启发学生探求真理,柏拉图的哲学著作基本上完整记录了苏格拉底与其学生交谈的内容。柏拉图的古典辩证法也叫对话辩证法,首先,问题在对话中具有关键的首要地位,只有先提出一个问题,谈话才能围绕这个问题不断展开,双方的交谈和辩论才是有意义指向的。其次,在谈话的过程中,对话双方必须处于公平或平等地位,如果发出一些独断性的言论,这样谈话就无法顺利有效进行。最后,对话辩证法往往是以提问与回答的对话形式进行的实践活动,在这种活动中,问题的答案必须是开放的、不确定的,这也为不断深入理解的本质提供了优先条件。

柏拉图的对话辩证法给了伽达默尔重要的思想启示,他将古典辩证法的对话特性运用到哲学解释学的方法论中,把对话的形式适用于解释者与历史文本之间的理解与解释,由此创立了问答逻辑理论。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包括提问和回答的二元逻辑结构,即解释者与历史文本之间问答对话的互动过程,解释者先要针对历史文本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带着该问题去阅读文本内容并思考文本寓意,进而深入到对文本的解释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个解释者通常都充分发散自身思维空间,将个人前见融入到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中去,赋予历史文本新的时代意义,实现哲学解释学的视域更新。可见,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将柏拉图的对话辩证法和哲学解释学进行了深层次融合,为现代西方哲学解释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黑格尔的形而上学辩证法

黑格尔被公認为西方哲学史上的辩证法大师,他将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系统化,创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柏拉图的对话辩证法发展到黑格尔哲学时期,被提升到了形而上学的高度,黑格尔的形而上学辩证法强调思辨性,弱化对话性,辩证法被定义为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方法,终极目标是为了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黑格尔提出了著名的哲学原理“实体即主体”,实体和主体实际上是同一真理的两面,实体是真理属于事物的一面,主体是真理属于精神的一面,也就是说思维与存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解释学的根本任务是阐明解释活动是如何可能的,要解决解释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问题,传统解释学可分为虚无主义和历史主义两种观点。虚无主义认为文本只是各种观点的机械堆积,解释者可以任意解读文本;历史主义认为解释者要尊重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对文本的原本意义进行解读。

伽达默尔认为,传统解释学的困境就在于以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关系为基础,但事实上思维与存在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解释者与文本之间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重新刻画了解释者与文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解释者既要忠于历史文本的原义,又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最终历史视域与现实视域发生统一或融合。解释者对文本的解读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解释活动,随着这种解释活动的不断深入,文本的意义能以其自身的有限性经历着无限的可能性。伽达默尔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融入到哲学解释学的研究当中,并对其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改造,通过哲学解释学的辩证法化,解决了传统解释学一直未解决的难题,使辩证法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又再现了新的生机。

三、柯林伍德的问答逻辑

柯林伍德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著名学说,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有很多被隐藏的问题,它们的答案往往就在历史文本的内容之中,真正的史学研究就是根据历史证据来论证具体问题的过程,只有重新构建历史文本所要回答的问题,才能正确认识历史事实,从而再现历史。柯林伍德在其《自传》中说:“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个人说的或写的陈述句子来探知他的意思,即使他是以完全符合语言要求的方式和完全诚实的态度来说或写的。为了理解他的意思,你还必须知道他的问题是什么,因为他所说的或写的东西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柯林伍德不同意过去历史学家所采用的“剪刀加浆糊”的研究方法,他将问答逻辑作为历史研究的新方法论,包括提问和回答两部分构成,问题本质上是历史文本意义的一种预设,回答则是对文本意义的解答和研究。问答逻辑是针对实在论和逻辑经验主义的命题逻辑提出的,命题逻辑的主要任务仅仅是判断命题自身的真假,对知识或真理做出陈述性的表达,这忽略了命题所要回答的历史问题,使命题成为一个孤立的单纯性阐述。柯林伍德主张用问答逻辑来取代命题逻辑,他认为,知识不仅包括命题、判断、陈述,还应该包括它们所要回答的问题,重构这些问题比单纯的命题或判断更加有意义。问答逻辑不纯粹作为一个逻辑问题,更是一个历史观问题,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思想是由无数的问题和答案组成的,问题必须是清楚明白的问题,答案也必须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问题和答案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伽达默尔将柯林伍德问答逻辑的方法论观点引入哲学解释学的研究中,任何历史文本都是作者针对内心某个问题所做的回答,理解文本意义的前提就是理解作者的问题即意向,解释者首先要重构历史文本所要回答的问题,才能把文本思想作为这些问题的答案去理解。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柯林伍德重视研究作者的意向或诉求,认为历史事实是可以被还原的;伽达默尔重视研究文本自身的意义,认为历史事实是不可能再现的。由于时间距离的原因,我们已经无法回溯到过去的历史生活,只能立足于个人前见去重建历史文本所蕴含的问题,充分参与到历史文本回答的内容中去,在解释者和历史文本之间搭起一座理解的桥梁,使历史文本在新的时代背景中焕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意义。

四、结语

解释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每个人都经历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时代经验,解释者总是带着个人前见去解读历史文本,通过解释者与文本的交互问答,获得更深层意义的领悟,从而推动解释者认识的前进。伽达默尔提出了解释学领域的问答逻辑,也就是解释者和文本之间交互问答的对话过程,解释者与文本之间通常以问与答的对话形式展开交流。在这种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文本一方面表现了其原本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又新添了解释者所赋予的时代意义;解释者一方面要还原文本的本身意义,另一方面又要发挥个人前见的作用推动认识的前进,最终达到历史视域和现实视域的统一融合。正是在这种视域融合的过程中,解释者的个人前见赋予了历史文本以创生性意义,从而达到了一种更加完美的认识真理的效果。问答逻辑理论作为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思想,也是贯穿其哲学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它将解释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刻画成问与答的对话关系,为深刻揭示理解与解释的本质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思维模式,获得了非常有价值的开拓性研究成果,推动了现代西方哲学解释学方法论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德]伽达默尔著.宋建平译.哲学解释学[M].夏镇平,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11.

[2] [德]伽达默尔著.余纪元译.伽达默尔论柏拉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3] [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 [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德]黑格尔著.梁一之译.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英]柯林伍德著.陈静译.柯林伍德自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8] [英]柯林伍德著.何兆武等译.历史的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 王康艳.试论古希腊哲学对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影响[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10] 邓晓芒.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372.

[11] 胡晓莺,刘明海.历史认识何以可能——柯林伍德历史哲学的前提[J].天中学刊,2005(4).

作者简介:赵苗苗(1983.10-),女,汉族,山東泰安人,硕士,石家庄铁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内在话语
论伽达默尔的经典观
“友谊”作为哲学问题的深刻意蕴与当代意义*——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中的一种理解和诠释
论伽达默尔的柏拉图哲学视域
伽达默尔诠释学视野下的伦理教化
德法之争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