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资本视域下“五个认同”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行为影响探究

2020-07-14钱程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资本

摘 要:文章基于心理资本视角,探讨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现状,通过分析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教育对就业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和乐观等心理资本四个维度的影响,探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路径。研究认为:强化“五个认同”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积极的心理意义,有助于其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找到心理归属,真正实现生活融入、心理融入。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五个认同”;心理资本;大学生就业指导

我国幅员辽阔,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由于区域资源分布不均和国家政策因素,导致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经济、教育、医疗、环保等社会资源的巨大差异。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居住特性上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聚居地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部地区,其主要地形为山地、高原和草原,截至目前,少数民族中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从事畜牧业劳动,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体现出经济发展较不平衡,但整体较为落后的情况。

“五个认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民族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五个认同”的重要作用,不断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心态决定成败,心理资本是现阶段影响大学生就业成败和未来职场发展的核心素质之一。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民族振兴和民族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受民族文化、民族习惯、思维观念、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民族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相对于汉族学生,往往遇到更多的挑战。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因此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特殊性,帮助他们成功就业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难点工作。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行为的特殊性

在谈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之前,必须要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就业行为中,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差异,以及差异的产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影响。通过差异分析,明确民族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特殊性。

(一)文化基础的差异

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从小接受的基础教育较差、民族宗教文化思想束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弱,有的地区针对民族学生在中高考中甚至降分四、五十分录取。文化基础的差距导致部分民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求知欲不强、竞争力较弱,在毕业季的求职就业过程中表现为不善于表现自己、害怕竞争、遇事逃避躲闪。

(二)语言交流的障碍

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共有40种语言文字,很多来自民族聚集地的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较差,刚进入大学时或多或少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虽然部分同学获得了极大的进步,但仍有不少民族学生乡音难改,汉语说的比较吃力,英语口语就更是只懂一点皮毛了。汉语/英语水平较低成为部分民族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障碍,严重掣肘了求职行为。

(三)抱团与返乡心理较为普遍

由于民族学生相对于汉族而言人数较少,本身容易出现自卫防范心理,而相同民族的学生由于民族传统、思维习惯、文化意识等较为一致,导致民族学生更容易出现抱团情况。在求职过程中表现为民族学生容易受到相互影响而抱团求职,且更倾向回到民族聚集地的生源地就业,就业的地域选择限制较汉族学生而言更强。

(四)对自身民族身份依赖严重

由于民族政策的倾斜,使得民族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际方面更依赖于自身民族身份。该身份在学业过程中的便利性有的涉及困难生帮扶、减免学费,有的涉及考试加分、优先录取,有的涉及单列招生计划、单招民族生源。但是在民族学生刚进入社会的求职阶段,多数企业单位优先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任人唯贤,公平公开的进行招聘,这对部分竞争力不足且有身份依赖性的民族学生是一个较大的冲击,在求職过程中表现出容易遇到挫折,悲观失望,韧性不足。

二、“五个认同”教育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在2015年8月召开的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并多次强调增强“五个认同”的重要意义,没有“五个认同”,民族团结就是无本之末。与心理学关注的个体认同感不同,政治学关注的认同感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民族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政党和制度的认同感教育,对提升民族学生心理资本有着积极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以认同感带动自信心提升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学习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国家的强盛与统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与保证。在民族学生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就是要增加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提升生活幸福感和自信心。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对增强民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民族命运共体,以一家亲的心态强化乐观心态

我国56个民族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加强民族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指导民族学生从狭隘的民族观、护族观中走出来,以更加友善的态度其他民族的同学,既维护了民族学生的自尊心,又加强了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教育体系下,更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增加乐观主义,更好的提升民族学生的心理资本。

(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最深层次的认同来提升对未来希望的合理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其中,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少数民族中最先进最具活力的一群人,但同样,他们也是最脆弱敏感的一群人。他们有着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积极一面的继承和对外族文化排斥的一面,也有着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消极一面的否定和对外族文化吸收的一面。坚持文化上求同存异的思想,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加深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信与认同,弘扬文化主旋律,有利于民族学生了解过去,肯定现在,期待未来。

(四)树立正确的政党观和制度观,感受光明前景,增强自我效能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各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进一步加强民族学生对政党的认同和对制度的认同,有利于增强民族学生的民族自信。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脱贫致富,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不仅对民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提升意义重大,同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给少数民族大学生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心理资本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强化对民族学生的“五个认同”教育,对民族学生的心理资本积累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在现实工作中,饱满的心理资本通常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行为带来积极影响。

(一)自我效能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正相关性

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高的民族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就业择业活动,该类型同学在应聘时往往能克服自身诸如普通话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掌握不是特别精细等缺点,展示出自身的优势,正常甚至超常的展现出综合能力,顺利完成择业就业活动。

(二)乐观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正相关性

乐观是指个体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受传统民族文化影响,乐观感普遍较高,乐观感高的人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不会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身努力拼搏来获得有利地位。在就业中表现为乐观的民族学生能更快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次的求职活动。

(三)希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希望是个体能够设定现实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期望,并通过自我引导性的决心、能量和内控的知觉来实现这些目的。民族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求职目标,既是对个人能力的合理评估,又是从理论中来到现实中去的科学体现,合理的希望会大幅度提升民族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四)韧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韧性指当遇到问题和困境时,能够坚持、恢复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民族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从小罕有父母家人呵护备至,经历过挫折的,加上往往是独自在外地求学,心理承受能力往往较强。所以韧性越强的民族学生,越不会轻言放弃,更可能接近成功。

五、思政就业两不误,将思政工作融入就业每一个环节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高校思政工作中,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这样一群特殊的工作对象,思政工作者要常抓不懈,将思政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环节的每一个步骤,在就业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五个认同”教育,积累心理资本,提升民族学生就业品质。

(一)学会倾听,强化心理效能。毕业求职季,民族学生因为没有相关经验时常产生困惑,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倾听,了解民族学生内心深处的困惑,及時进行疏导;同时也要安排同学,特别是汉族同学进行朋辈引导,真正拉近与少数民族的心灵距离,获得学生的喜爱与信任。

(二)努力帮助,引导乐观心态。少数民族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经验方面的、经济方面的或者是精力方面的困难,作为教师,要提前关注提前预案,说千句好话不如做一件好事,在民族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切实让民族学生感受到一家亲的感觉,强化认同意识。

(三)合理规划,点亮未来希望。受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限制,部分来自于民族聚集地的民族学生对于外界社会表现出迷茫大于期许,作为教师要教会民族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分段目标,各阶段目标之间渐次递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四)真心祝福,练就百折不挠。部分民族学生从小在民族聚集地环境长大,接触外界社会机会较少,表现为胆小、自我防范意识强。作为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的对民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创设受挫情境,适时提供建议、给予鼓励以及心理安慰。通过训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在求职过程中让民族学生认识到社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机会是依靠自己努力得到的。

“五个认同”教育务必贯彻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始终,通过对思想意识价值观的渗透,帮助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和世界观。通过“五个认同”教育,增加民族学生的心理资本存量,增强综合心理素质,努力在未来的职场路上走的更远走得更顺利,通过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在职场中找到心理归属,从而真正实现生活融入、心理融入。

参考文献

[1] 师玉生,安桂花.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社会心理学,2014,29(157):448-456.

[2] 张雯,陈海泳.“五个认同”时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3):20-24.

[3] 曹鹏飞.少数民族群众“五个认同”心理分析:基于社会认同理论[J].党史博采,2017(10):35-36.

[4] 李萌.心理资本理论对高校就业指导有效性的启示[J].科教文汇,2016,12(360):139-146.

[5] 扎克尔·居马洪.论心理资本视域下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30):10-12.

[6] 王伟,张立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07):123-124.

[7] 陈举.心理资本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就业指导,2019(06):34-38.

[8] 钱程,乔静.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探究[J].教育界,2019(07):36-37.

作者简介:钱程(1984- ),男,讲师,硕士,安徽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工作。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指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资本
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环节渗透廉洁教育的实现途径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