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在大学中的传承
2020-07-14谢瑾
谢瑾
摘 要: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于新时代的高校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拥有红色基因的上海大学,在传承红色文化,挖掘红色基因等方面有一定探索和积累。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现状分析、问卷调研及对策研究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及利用进行探讨,提出通过体制机制、传播渠道、宣传媒介、资源整合、文化建设等方面破解红色文化基因密码,提升师生对红色文化的知晓度、认同度,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有效作用。
关键词: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开发;利用
上海高校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被称为“红色学府”,造就了一大批职业革命者和专业人才,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和革命史上独树一帜。上海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未进行系统梳理,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需要进一步梳理,做好开发利用。对于高校而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外树形象、内聚人心具有推动作用,在人才培养和高校建设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海大学红色文化建设现状
(一)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场馆建设
先后修建溯园和校史馆,溯园于2014年落成,是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溯园,上海大学的“薪火相传,育人树魂——1922-1927年上海大学红色记忆传承项目”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老上大的历史作为校史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体的形式被呈现出来,在留存记忆、传承文脉、校史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整合学术资源及出版物
积极开展老上大史料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出版《上海大学讲演录(1922-1927年卷)》《上海大学与现代名人(1922-1927)》《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等著作,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议,申报上海市教委财政项目《老上海大学(1922-1927)革命英烈事迹挖掘》,收集革命英烈相关的文献、影像资料。
(三)思政课与党课深入人心
通过在本科生中开设思政选修课《开天辟地》融入老上海大学历史,该课程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受到解放日报、中国教育报、东方教育时报等媒体关注。以《开天辟地》课程为基础的“赓续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主题党课,作为“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之一,以历史的视角讲述红色学府诞生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党课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让师生入耳入脑入心。
(四)组织师生参观等活动,成立红色文化志愿服务团队
学校博物馆、团委、院系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如参观五卅运动纪念碑、六十中学的上海大学(1922—1927)遗址纪念墙、红色文化探寻之旅等,引导学生在游览中学习、体验红色文化。博物馆每年组织“老上海大学校友寻访”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校生利用假期寻访老上大校友,高中生也参与其中。博物馆成立志愿者讲解团队和学生社团,学生开展义务讲解服务,每年免费接待约15000人次参观溯园。主题教育期间,多个师生党支部在溯园、校史馆开展活动,重温党史校史。
(五)自編自导自演老上海大学主题话剧
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特色,2011年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老上海大学主题话剧《红色学府1925》。2014溯园落成前夕,话剧复排并更名为《溯源》,于落成仪式当晚首演。2020年新年伊始话剧《红色学府》再次登上伟长楼剧场,舞台的生动演绎打动了师生。
(六)进行媒介宣传与文创作品设计
上海大学校报设有专栏刊登老上海大学的“烈士英烈谱”。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图情档案系“上大故事”公众号、博物馆“上大溯园”公众号等定期推送老上大的人物故事。各类媒体如文汇报、新民晚报、上观新闻、学习强国等对老上大均有报道。纪实频道《档案》栏目播出《红色学府: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学校开展文创作品设计,如摄制纪录片《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纪实》,协助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创作出版连环画《红色溯源:上海大学》等。
(七)成立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推动建成全国红色文化战略联盟
2019年,上海大学发起成立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召开“全国红色文化战略联盟”大会暨初心讲习所揭牌仪式,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红色学府、红色场馆和企业党建的近百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发布了首批5项“红色文化研究”合作课题。这是上海大学在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中的又一探索和实践,既提升了上海大学的知名度又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发扬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上海大学师生对于红色基因认知的调研
围绕上海大学师生对“红色学府——老上海大学”的知晓度、认同度的调研,通过对593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调研对象的以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主。问卷分析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师生了解上海大学红色文化资源,其中41.15%对上海大学红色文化资源有一般程度的了解,对红色文化资源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的仅占15%。
有近90%的调研对象会主动或者偶尔主动了解上海大学红色文化资源,有10%的研究对象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原因中40%是因为工作或者课业繁重而无暇了解,30%是因为宣传形式单一乏味而不感兴趣。这说明上海大学师生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意愿较高,但课业时间限制和宣传形式单一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生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
在主动或偶尔主动了解上海大学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对象中,有80%左右的调研对象通过参观校内外纪念馆、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老上大,其他调研对象主要通过学术活动和校园活动了解红色文化。这表明上海大学现有的纪念馆例如溯园、校史馆等有助于师生了解红色文化,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校外资源结合,对师生更具吸引力。有超过60%的调研对象希望通过红色文化文创作品和红色文化体验活动来了解红色文化,这也说明文创作品和互动性强的文化体验活动吸引力强。
超过三分之二的师生认为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推动学校建设发展,有利于增强师生凝聚力和归属感,提升学校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强文化软实力,对于上海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具有推动作用。超过70%的调研对象认为红色文化有助于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助于铭记历史、增强爱国之心,有助于了解过去、启迪未来。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对象认为了解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理解。
此外,通过问卷最后关于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的知识竞赛题了解到,学校师生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对于老上海大学在当时的历史地位与评价知之甚少,问卷得出的知识竞赛平均分仅为38.13分,这也说明了师生对于老上大红色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
三、红色文化开发及利用的举措建议
(一)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传播形式,开展特色活动
针对师生对老上大人物故事和历史贡献知晓度不高,相关微信推文点击量不高,对这些红色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笔者建议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研究。以老上大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线索对全国乃至国外的史料进行研究,将老上大历史的研究与中共革命史、党史、教育史、新中国发展史紧密联系在一起,邀请专家、学者,发挥学校相关学科作用共同参与到学术研究中,理清历史脉络,明确老上海大学的历史地位,破解红色文化基因密码。二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搭建红色资源平台,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形式,以人物、故事为主线讲述红色历史,传播红色文化,让师生通过多种宣传渠道了解学校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线上与线下活动,如线上直播参观场馆,讲述红色人物故事,线下研讨、沙龙、诵读会等,做到内容通俗易懂,宣传家喻户晓。三要组织好红色文化体验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地参观红色景点并结合志愿服务讲解工作,推動沪上红色景点与各高校联动,成立“上海高校红色资源联盟”,以学生为主开展志愿讲解服务。将高校的科研技术与红色景点的展示手法有机融合,推动红色文化的可视化、数字化、多样化展示。
(二)拓宽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教育渠道
学校师生对于上海大学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了解较为零散,获知信息的渠道不多。校内的纪念场馆在管理维护方面投入不足,在场馆的修缮改造过程中尚有资金缺口,例如溯园墙上的文字展板陈旧,师生名录存在脱落后得不到彻底地修缮等情况,场地内缺少互动设施和休息场所,校史馆存在着开放时间较短,接待讲解人员不足等问题。笔者建议一要用好传统课程教育渠道,开设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将上大历史与上海红色历史、经典故事结合,传播红色文化。以《开天辟地》课程为例,听完课程的172位本科生的知识竞赛平均分高达93.69分,是问卷调查知识竞赛总体平均分38.13分的三倍之多。可见,面向学生开设红色文化教育课程对于他们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有明显帮助。要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开设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范畴,做到全覆盖,增强学生对于红色基因的理解。二要融汇红色资源,打造第二课堂。将学校溯园、校史馆及上海的红色资源作为学生上课的第二课堂,丰富学生授课形式。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参与方式可以是参观、担任讲解、宣讲或者课题研究等,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和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展示,如VR参观溯园、B站、抖音直播讲解校史馆等丰富的形式拓展第二课堂的功能,增加趣味性与学生的互动体验,提升红色历史的吸引力、感召力。三要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入学入职教育。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入学入职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发放一本书、播放一部短片、聆听一场报告、参观一处景点、观看一幕剧等系列活动,帮助师生在入校伊始就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使红色基因成为学校的名片,师生身份的象征。
(三)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
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入程度不高,在课堂或者纪念馆之外很少见到红色文化相关的展示和宣传。红色文化传播与师生生活脱节,从某种程度而言很难引起师生的兴趣,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也很难真正理解红色文化对于自身的影响及作用。笔者建议一要成立学校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领导小组,加大对红色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统筹校内外各类资源,将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工作融入到学校日常建设工作中,尤其是将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要加强与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全国红色文化战略联盟之间的协作,促进上海高校红色文化联盟成立。加强协作、资源共享,扎实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师生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弘扬者。三要创作更多红色文化文创作品,以摄影展、图片展、广播剧、舞台剧、影视作品等形式进行红色文化展示,拓宽开展活动的载体及宣传形式,提高师生参与度,提升学校红色文化形象展示度。
参考文献
[1] 张元隆.上海大学与现代名人1922-1927[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2] 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上海大学——1922-1927年[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3] 朱敏彦.上海: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革命活动旧址寻踪[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