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珠区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和启示
2020-07-14俞乐
俞乐
摘 要: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基层社会面临诸多风险矛盾,城市基层治理面临诸多难题挑战,基层治理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方式途径。文章拟对广州市海珠区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作研究,为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一些建议与借鉴,不断扩大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整体效应。
关键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并深刻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因此,如何围绕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直面基层社会治理诸多难题挑战,积极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途径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答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当前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一部分基层党组织认为基层党建主要是党组织的自身建设,而基层治理则是社会多元主体的自治与共治,二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还有些观点认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就是党组织包办,认为只要基层党组织全面管理到位,社区治理就能良性运行,从根本上忽视了社区治理是需要多元化的。因此,会导致由于思想认识上出现误区而导致实际工作存在偏差。比如,社区治理过度依赖行政化,这样制约了党领导基层治理的活力,同时过度依赖行政化的社区治理模式,这样导致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工作的重心和精力都是忙于各种资料、台账、报表、迎检,没有更充沛的时间和精力深入一线做社区治理工作,严重影响了社区治理工作成效。
(二)难度不断增大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这些都对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现实中,一方面,部分基层党组织和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化解社会矛盾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强,存在本领恐慌,不善于用新思维、新办法、新载体来解决新问题,造成工作被动,难以充分调动更广泛的社会居民参与社会治理,严重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另一方面,大多数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基层事务的机会不多、空间不大、渠道不畅,甚至有的地方,有部分群众的正常呼声得不到倾听、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从而使得有些地方出现信访举报、集访上訪等现象,给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带来严重隐患。
(三)基层治理体系不健全
党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党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是我党在新时代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工作机制,也明确了相关部门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推动了部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从实际看,在基层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机制不够配套。比如,有些地方会针对社会治理某一个问题或方面建立一个机制,但有些时候,发现是各管各的,没有贯通起来;另一方面是现有机制大多数是停留在区级以上,对基层延伸不够,使得基层常常面临“肠梗阻”。
二、广州市海珠区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实践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党组织领导力
(1)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时时处处事事讲政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发挥党内政治生活优势,深入实施《海珠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坚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持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健全意识形态分析研判处置和问责机制。
(2)出台城市基层党建“1+1+4”文件。从2018年开始,海珠区先后出台《海珠区全面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实施意见》《海珠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2018-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海珠区机关党的建设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1+1+4”文件,就进一步推动海珠区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作出新的系列部署。
(3) 增强党员教育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推行社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党员定期培训制度。充分发挥各类学习教育载体的作用,利用海珠区内“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邓世昌纪念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推进街道党校、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建设,打造富有新时代特色的宣讲教育阵地,积极创新“三会一课”形式。
(二)开展党员先锋行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开展“头雁”培育行动,全面提升带头人队伍建设水平。选优配强社区、联社“两委”干部,按1:2比例,建立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队伍。配齐社区组织员队伍,充实社区党务工作力量。健全基层党组织设置,合理设置“两委”职数,社区、联社党组织委员人数一般不少于居委会、社委会委员职数。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大轮训”。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制度,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
(2)开展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全区各街道建立在职党员回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服务制度,形成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常态化机制。比如,有的街道立足街道实际,统筹推进社区开展在职党员报到工作,指导各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微信工作平台,印制《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服务证》,实时登记回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服务记录,激励党员“八小时之内努力工作在单位、八小时之外无私奉献在社区”,并以此作为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密切党群关系、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
(3)组建“两支队伍”,把党旗插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海珠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战役第一线。为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海珠区直机关工委积极整合机关党员力量,组建海珠区直机关党员先锋队和海珠区直党员突击队。党员突击队主要根据区的统一部署,下沉至全区18条街道,再根据街道的安排到社区、村社疫情防控一线,而先锋队队员则是根据区的统一调配,深入一线协助、支援各项急、难、险、重任务。
(三)开展整顿转化行动,补齐基层党组织建设短板
(1)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海珠区完善动态排查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机制,针对社区、联社(经济社)、机关、“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党组织实际,精准排查、大力整顿。对社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点整顿带头人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组织动员力弱,办事不公、管理混乱,反复整顿无效,党员群众反映强烈且问题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对机关(事业)单位,重点整顿管党治党不力、歪风邪气盛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淡薄、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对“两新”组织重点整顿活动不正常和“空壳”党组织等。
(2)强化“神经末梢”常态化督促检查。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定向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区每年开展一次涵盖18个街道、20个经济联社、265个社区和229个经济社党组织的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专项督查。其中,海珠区率先开展经济联社专项巡察工作,重點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高发频发腐败问题开展巡察监督,抓紧抓实基层正风反腐专项治理。另外,全区还关注薄弱环节,对全区中小学、医院等其他各领域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开展经常性抽查。对督查中发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严重或整改不力的,采取约谈、实名通报等方式予以处理,并与干部绩效考核、选拔配备、评先评优等结合运用。
(3)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一方面加大选拔力度。全区建立健全组工干部挂点联系基层单位常态机制,定期对干部的表现进行“扫描”“摸底”,及时识别选用潜力大、表现突出的干部;打破“隐形台阶”,把“想担当”、年龄较轻、敢闯敢拼、综合素质好的干部,用在急难险重岗位上,确保做到人岗精准匹配,好“钢”用到“刀刃上”。其次是强化监督管理。筑牢干部监督“防火墙”,推动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常态化,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启动约谈函询等工作,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三是加强培养锻炼。安排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急难险重工作岗位历练成长,提升干部综合能力。
三、以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的启示
(一)转变治理理念,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首先,要树立“引领”理念。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因此,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教育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要树立“共享”理念。要做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全面落实“一盘棋”理念。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并进。另外,还要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挖掘好的经验做法,加大优秀案例选树力度,充分调动基层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第三,要树立“服务”理念。治理思路从“要把群众管理好”转变为“要为群众服务好”,把本职工作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推动基层群众从徘徊观望向共建参与转变。因此,要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二)提高治理能力,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牢牢把握群众工作法,有效动员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其次,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在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推动社会治理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精准预测预防各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以稳妥有序管控风险,把稳大局,保持定力,最大限度化解风险于未然。再次,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不断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提升村务、政务、党务等信息与服务在线化水平。
(三)健全自治制度,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第一是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大“三务”公开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建立由居(村)委会、辖区单位代表、居(村)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协商机制。第二是激发群众参与意愿,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居民群众感受到基层自治的优势与实惠。同时,要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根本手段,经常性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突出便民服务的功能,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提高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 陆军.加强新形势下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J].共产党人,2019(18):32-34.
[3] 袁明.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思考[J].四川党的建设,2018(23):36.
[4]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