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扩展的规范激活模型

2020-07-14杨红娟屈彤彤

关键词:后果主观媒介

杨红娟,屈彤彤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0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趋紧与环境污染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公民的参与和努力,2018年6月5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其他四个部门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对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切实践行节能环保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引导公民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周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工作场所度过,同时企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责任[1].因此,深入探讨员工在企业工作中实施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据此着力提升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对提高企业环保绩效、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将企业员工在工作场所中所表现出的有利于实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自决志愿性行为,界定为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目前,相关学者主要从亲环境行为、绿色行为、环保组织公民行为等视角出发探究此类员工行为.基于此,我国学者重点分析了领导行为风格[2-3]、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践[4-5]及组织支持[6]等情境因素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往往通过影响员工的内部动机与感知对其行为产生影响,即个人因素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会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作用,故而有必要从企业员工自身角度出发展开相关探讨.1977年,Schwartz(施瓦兹)从利他角度出发提出了规范激活模型(NAM)[7],其基本内容为:后果意识与责任归属会激活个人规范,从而影响个体行为.这一理论是解释个体环保行为的有效模型,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研究减少汽车使用行为[8]、公众环保参与行为[9]等.同时,学者们发现规范激活模型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可以在现有模型之中加入新变量来提高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力度.Hunecke等将“主观规范”纳入该模型中,作为个人规范的前因变量,以分析个人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10];石志恒等人加入“大众传播媒介培养效果”因素,进而探讨了农户的亲环境行为[11].

企业员工归属于组织和团体之中,身边重要他人的期望也可能会影响其在工作场所进行生态环境行为的道德义务感,从而影响其行为的实施.同时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发展,杂志、电视、手机等传播媒介凭借其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等优势在生态文明传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向企业员工传播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行为的相关信息,继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认知与行为.所以,本研究通过添加“主观规范”与“媒介使用”两个变量来拓展规范激活模型,以此探讨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从而补充完善现有的研究.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规范激活模型

Zhang等利用规范激活模型探究了员工节电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数据分析得出:个人规范可以正向影响员工的节电行为,同时他们的后果意识与责任归属可以正向影响其个人规范[12].郭清卉等研究发现,个人规范、环境污染感知以及环境关心等三个因素都可以促进农户的亲环境行为,其中个人规范的作用效果最大,他们的结果意识与责任归属能够正向作用于其践行亲环境行为的个人规范[13].同时,研究发现居民的后果意识可以对其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14].本研究中,后果意识是指企业员工对工作场所中不实施生态环境行为所带来不良影响的感知,责任归属是指企业员工认为自己对工作场所中不实施生态环境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负有责任,个人规范则是指企业员工在工作场所中实施生态环境行为的道德义务感.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后果意识会对企业员工的个人规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H2:后果意识会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H3:责任归属会对企业员工的个人规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H4:个人规范会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1.2 主观规范

主观规范主要反映了重要他人或集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它是计划行为理论中的关键概念.针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本研究中的主观规范是指,企业员工所感知到的重要他人对自己在工作场所中实施生态环境行为的期望或观点.主观规范是外在社会影响或者压力的反映[15],很可能会内化为个人的道德义务感.吕荣胜等人发现,社会约束会对个人规范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他们的节能行为[16].刘宇伟提出,驾驶人员对于减少汽车出行的主观规范可以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个人规范[17].因此,如果企业员工通过与身边重要他人的相处,意识到他人对于自己在工作场所中进行生态环境行为的期望,这将会引导其产生实施该行为的道德义务感.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5:主观规范会对企业员工的个人规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1.3 媒介使用

传播媒介的使用已经普遍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媒介传播的消息可能会给受众带来重要的心理变化或者带来一定的社会变化,这一效果是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积累产生的[18].在我国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传播媒介不仅是单纯的向受众传递生态环境信息,还能够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于无形之中影响受众的行为认知与规范.Chan提出,媒介使用会影响个体的环保意识[19];Lee提出,信息传播媒介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呼吁,会促进个体形成积极的环保参与价值观与环保意识,提升其环保行为[20];Othman与Ameer提出,报纸所报道的环境问题有利于增强公众的环境关心水平,提升他们的亲环境行为意愿[21];Hecht等人提出,互联网的使用也会对公众的环境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22];石志恒等人提出,媒介使用可以通过环境知识和环境价值观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农户亲环境行为产生影响[23].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企业员工通过使用具有环境信息传播功能的大众媒介,会对其生态环境认知与行为产生影响,从而提出以下假设:

H6:媒介使用会对企业员工的后果意识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H7:媒介使用会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归属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H8:媒介使用会对企业员工的主观规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H9:媒介使用会对企业员工的个人规范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H10:媒介使用会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规范激活模型虽然在解释个体亲环境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其解释力度是有限的.因此,本研究将“主观规范”与“媒介使用”纳入规范激活模型当中,提出了有关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的理论假设,并构建了理论研究模型(见图1),从而分析探讨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个人规范、主观规范以及媒介使用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的影响作用.

图1 理论研究模型Fig.1 Theoretical research model

2 研究设计

2.1 量表设计

为了保证量表的信效度,本研究以国内外成熟量表为基础,经过预调研之后形成了适应当前研究背景的调查问卷.各量表的测量题项都选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进行计分统计(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此外,还以选择题的形式调查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及岗位等.

2.1.1 后果意识与责任归属量表 后果意识与责任归属主要借鉴Jakovcevic[24]、van der Werff[25]、Han[26]等人所设计的测量量表,分别设置了4个测量项目.其中,后果意识量表的题目如“浪费企业水资源会加重能源短缺问题”;责任归属量表的题目如“作为企业员工,我对企业资源的浪费负有共同责任”.

2.1.2 个人规范与主观规范量表 个人规范与主观规范主要借鉴Ajzen[27]、Gao[28]、Ru[29]等人所设计的测量量表,分别编制了4个与之有关的测量项目.其中,个人规范量表主要调查企业员工对其在工作场所中实施生态环境行为的责任感、道德义务感等;主观规范量表主要调查企业员工所感知到的来自领导、同事、朋友与家人对其在工作场所中实施生态环境行为的期望.

2.1.3 媒介使用量表 媒介使用参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问卷,同时借鉴石志恒[27]等人所设计的测量量表,编制了4个相关测量题项,主要调查企业员工使用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介、广播电视等传统电子媒介、互联网(含手机上网)和手机消息获取信息的情况.

2.1.4 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量表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发布了十项具体的生态环境行为,包括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参加环保实践等.基于此,同时借鉴芦慧[30]、Kim[31]等开发的量表,共设计了6个测量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的题项:针对环境问题向领导提建议、与同事讨论环境问题且提倡节能环保、优先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注重物品的重复使用、节水节电、自觉维持工作环境卫生.

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将企业员工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企业群进行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工作,总共收集了502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共410份,问卷有效率即为81.67%.调查样本所属企业涉及了制造类、服务类、高新技术类等各种行业,包含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在有效的调查样本中,男女占比基本均等,主要以中青年员工为主,受教育程度多在本科及以上(占比72.93%),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员工占主体(占比68.05%),且一半以上的受访者为普通员工(占比73.17%).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打破了传统回归分析法的一些局限,该方法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允许自变量及因变量中存在测量误差,能够估计整个研究模型的拟合度,并分析各潜变量间的关系.应用该分析方法时,需要有合适的样本量:Velicer与Fava通过相关研究提出,当样本数量在200以上时,容易产生稳定的SEM分析结果[32];Rigdon则发现,样本数至少在150个以上时,结构方程模型才可能趋于稳定[33].本研究的有效调查问卷数量为410,符合相应的样本数量要求.因此,本研究采用SPSS23.0与AMOS 24.0软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深入的实证检验分析.

3 模型检验分析

3.1 测量模型检验

测量模型检验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信度检验、收敛效度检验以及区别效度检验.信度检验的常用指标是Cronbach’sα系数,临界值为0.70.利用SPSS 23.0软件得出,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个人规范、主观规范、媒介使用及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等6个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80,由此说明该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见表2).

表1 样本统计学特征(N=410)Tab.1 Sampl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表2 信度与收敛效度检验结果Tab.2 Test results of reliability and convergence validity

利用AMOS24.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而检验模型的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经分析得出测量模型的拟合指标如下:χ2/df=1.943(小于3),RMSEA=0.048(小于0.05),GFI=0.904、IFI=0.970、TLI=0.965、CFI=0.970,均大于0.90,即各拟合指标均已达到良好标准.因此,本研究所建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收敛效度检验一般通过标准化的因子负荷量、组合信度(CR)以及平均方差变异量(AVE)来评估,基准值分别为0.50、0.70、0.50,如表2所示,所有测量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负荷量都在0.60以上,组合信度均在0.80以上,平均方差变异量均在0.50以上,符合基准要求,所以该测量模型具有稳健的收敛效度.

若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都低于平均方差变异量的平方根,则表示该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34].如表3所示,本研究中六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全部在0.01的水平下显著,并且都小于各个平均方差变异量的平方根,说明本研究的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3.2 假设检验分析

3.2.1 直接路径检验 本研究使用AMOS 24.0软件验证后果意识(AC)、责任归属(AR)、个人规范(PN)、主观规范(SN)、媒介使用(MU)及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EB)等变量之间存在的直接影响效应.如表4所示,各拟合指标均已达到最优临界值,即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分析检验.根据表4的假设检验结果可知,首先,后果意识、个人规范以及媒介使用都可以在p<0.001的水平下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假设H2、H4、H10成立),其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252、0.593、0.142,故个人规范的直接作用最大,媒介使用的直接作用最小;其次,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主观规范均能在p<0.001的水平下对个人规范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假设H1、H3、H5成立),它们的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212、0.462、0.272,因此责任归属对个人规范的直接作用最大,后果意识的直接作用最小;而媒介使用对个人规范的直接影响路径,未满足p<0.05的显著性水平要求,故媒介使用不能对个人规范产生直接影响(拒绝假设H9);同时,媒介使用可以在p<0.001的水平下直接正向影响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以及主观规范(假设H6、H7、H8成立),其直接效应值分别为0.289、0.274、0.361,所以媒介使用对主观规范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

表3 区别效度检验结果Tab.3 Test results of discriminant validity

注:**代表p<0.01,对角线为平均方差变异量的平方根,对角线下方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4 研究模型拟合指标与假设检验结果Tab.4 Research model fitting index and hypothesis test results

注:***代表显著性水平p<0.001.

3.2.2 中介效应检验 依据直接路径检验可知,媒介使用可能通过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主观规范、个人规范的中介作用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检验媒介使用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路径.

本研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该方法能够适用于小型样本、中型样本以及各类中介效应模型,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410份原始问卷数据中,经过重复随机抽样获取2000个样本,将偏差校正的置信区间设定为95%.如果置信区间没有包含0,则可以说明中介效应显著[35].如表5所示,媒介使用通过个人规范来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的中介效应的点估计值为0.039,置信区间为[-0.014,0.095],包含0,即该中介效应不显著;其他四条中介作用路径的置信区间均未包含0,所以媒介使用既可以通过影响后果意识进而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先影响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与主观规范,再影响个人规范,进而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其中介效应值依次为0.073、0.036、0.075、0.058,即媒介使用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的间接效应值为0.242.

表5 中介效应检验Tab.5 Mediating effect test

4 结果讨论与建议

4.1 结果讨论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媒介使用对个人规范的假设路径不显著外,其余假设均成立,进而有如下讨论.

1) 个人规范可以直接促进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β=0.593),而后果意识(β=0.212)与责任归属(β=0.462)又会显著影响他们的个人规范,这符合规范激活模型的基本假设.此外,主观规范也可以促进企业员工的个人规范(β=0.272).所以,如果企业员工意识到在工作场所中不实施生态环境行为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且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同时又感知到了身边重要他人对于自己实施该行为的期望,这将会引导他们产生强烈的道德义务感,进而促使他们在工作场所中实施生态环境行为.

2) 后果意识可以直接促进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β=0.252),且其直接影响作用仅次于个人规范.所以,当企业员工意识到不在工作场所中实施生态环境行为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时,能够直接促使他们实施该行为.

3) 媒介使用既可以对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作用(β=0.142),也可以通过中介变量对其产生间接影响(β=0.242),且其间接影响作用大于其直接影响作用.其中,媒介使用既可以通过影响后果意识进而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又可以先影响后果意识、责任归属、主观规范,再影响个人规范进而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因此,企业员工通过使用具有环境信息传播功能的媒介,不但能够直接促进他们在工作场所中的生态环境行为,而且也能够增强他们对于生态环境行为的认知,进而影响其在工作场所中实施该行为.

4.2 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为提升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而提出了以下建议.

1) 构建全面系统的教育培训机制.个人规范是影响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的最为重要的直接决定因素,且后果意识也可以对该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后果意识、责任归属能有效地激活个人规范.因此,首先,企业领导及相关部门应及时关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组织员工参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节能环保的交流会、讲座以及培训等;其次,应重点宣传普及资源环境现状、资源环境问题所引发的危害性后果,增强员工个人在企业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中的责任担当意识,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生态环境行为对企业、社会、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化员工对自身实施生态环境行为的道德义务感.最后,在注重员工交流培训的同时,也要及时关注培训所带来的后续行为变化,根据培训反馈情况开展连续性的教育培训工作.

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榜样模范作用.主观规范可以促进企业员工在工作场所中实施生态环境行为的道德义务感,该因素主要关注的是身边重要他人的期望或者压力.员工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工作场所中度过,除了家人和朋友外,他们会很容易感知到来自同事、领导的期望或者压力.因此,企业可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实施完善的节能环保方案,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通过相关测评,树立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的学习榜样,提高榜样模范的带头作用.当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注意避免给员工施加过多压力致使其工作满意度下降.

3) 切实发挥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媒介使用不仅能够直接促进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也能够通过增强员工对生态环境行为的认知间接影响其生态环境行为.因此,要促进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需要积极运用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功能.政府、社会、企业等多元主体可将多种媒介途径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建设信息传播体系,完善相应的传播机制,实现信息的最佳传播效果,使得企业员工可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不断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行为的认知水平,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生态环境行为.

猜你喜欢

后果主观媒介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耍帅”的后果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众荣的后果8则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