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20-07-14廖品富

建材发展导向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作业工程

廖品富

(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3)

随着近年来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化管理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大大减少了沟通方面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信息化管理技术在不同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建筑企业项目施工管理也不例外。

1 工程概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中梁山车辆段位于九龙坡区华岩镇,线路全长1620m,总占地面积72.7 公顷,主要有综合基地及改河、场坪土石方等附属工程,其中综合基地建筑面积约12万m2,含运用库、检修主厂房、综合楼等15 栋单体建筑;附属工程主要含场区地基处理、场坪土石方、桥涵工程、河道改造工程及道路工程、排水沟槽、边坡防护、支挡工程等。运用库长339 米,宽72.3 米,高16.5m,为双层设计,单体建筑面积达49689.48m2;检修主厂房为大型厂房设计,单层层高15.4 米,最大跨度27 米;该工程的混凝土梁板现浇工程的脚手架及模板支撑体系均为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高峰期布置塔机达16 台,为群塔作业。该工程具有规模大,结构多样,综合性强,对人员、设备投入及现场施工组织管理要求高,安全管控风险大等特点更应加强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2 信息化体系的建立

1) 信息化体系建设目的,为规范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化指挥中心,作为项目进行现场管理的快速反映机构;2) 资源配置,无线球机摄像头16 个,无线桥设备6 对、液晶显示屏6 台、30M 光纤等连接组成施工区域内全覆盖的监控网络系统,网络硬盘录像机;无人机1 台;液晶电视2 台;塔吊安全监控系统16台套;安全体验馆1 个;门禁系统1 处;对讲机等;3) 建立QQ、微信群等交流和信息反馈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达。

3 信息化及管理系统的运行

3.1 现场摄像头通过无线连接

将图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指挥中心网络硬盘录像机并连接至液晶显示屏。通过设置,采取动态轮巡播放并可以调整监视方向及焦距,抓怕现场图像。为便于查询图像及视频资料,需确保其可追溯性,网络硬盘录像机存储量需满足15天录像回放功能并及时拷贝备份。

3.2 无人机的使用

在使用前需到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登记后方可进行飞行,其通过手机及液晶电视实现图像资料的实时共享。无人机主要针对摄像头的盲区或人员不能及时到达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重点巡查,也可对现场全区域进行整体进展了解。

3.3 塔机安全监控系统

基于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融合处理、无线传感网络与远程数据通信技术,能高效率地实现现场塔机单机运行和群塔干涉作业,防碰撞的开放式实时安全监控与声光预警报警功能。系统实时智能监测塔机载重、小车变幅、吊钩高度、吊装速度等数据,实现群塔监测防碰撞的功能。塔吊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驾驶室内显示屏查看塔吊相关作业参数,从技术手段上保障了对塔机使用过程和行为的及时监管、切实预警、控制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监测数据可传输至软件后台,管理人员通过客户端软件或网页实时查阅塔吊的相关数据,以加强对现场塔机的管理,能有效地防范和规避塔机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现项目安全管理目标。

3.4 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体验馆

结合项目特点配置了平衡木、安全带使用、灭火器演示、综合用电、安全帽撞击、高空坠落、急救等相应的体验项目。在进场施工前或结合工种分班组每周轮流进行一次安全体验,让从业作业人员亲身感受违规操作带来的危害,以强化安全防范意识或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达到加强安全管控的目的。

3.5 配置安全平台

配置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安全知识查询平台、安全视频教育平台等设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知识宣传。利用多媒体安全培训工具箱对新进场人员进行信息录入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场作业。在门禁系统处设置安全教育平台和安全知识查询平台,作业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可以随时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要点学习和查询。在门禁处循环播放安全警示教育视频,加强对工人进行警示教育。

3.6 大力推广二维码技术

在现场进出通道口及作业工点处设置二维码管理平台,内容涵盖特种作业、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方便现场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随时查询相关资料并指导现场施工。

3.7 信息化指挥中心安排专人值班

实时掌握现场管理及安全生产情况。可采用对讲机实时传达现场信息,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及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对讲机传达给现场管理人员及工班长,及时进行纠偏或制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安装手机app,在手机上进行实时查阅现场作业情况,达到及时掌握现场施工动态,以实现对现场管理能及时做出动态调整或协调;可利用QQ、微信群等交流和信息反馈平台实时传送现场安全管理重点及现场资源组织情况,以实现现场信息的及时反馈传达,达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4 管理体会

中梁山车辆段通过上述信息化建设和运行及安全体验馆等标准化的投入,已经安全、优质、高效的圆满完成了全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和社会反响。有几点体会如下:

1) 加快信息传递途径,实现协同作业,提高了项目沟通效率。利用信息传递反馈交流平台,可同时传递信息给多人,减少了信息传递和反复交流的次数,使参与相关人员能进行协同工作,且不受时空范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沟通的互动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沟通效率。使项目管理成员间的沟通、决策具有一致性和协同性,更好地实现项目整体目标推进。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过相互推诿和拖拉现象,反馈信息的处置机制和时限性应有明确的管理文件进行要求,并加以考核,否则会出现效率反而降低的现象;2) 实现靠前指挥,提升了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化的建设和投入,虽增加了项目前期投入成本,但减少了在管理过程中,从事沟通方面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大大节约了管理人员的精力,不管在现场或出差,均能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实现了真正的靠前指挥并及时做出管理判断,提升了项目的总体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可推广性。

5 结语

信息化管理具有信息传递快,能有效提高沟通效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在建筑行业正逐渐推广和应用。因前期投入大,目前多数施工企业以项目为单位,结合每个项目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目标,仅有针对性的选择和推广应用。在当前国内外“大数据时代”的形势下,做为建筑企业应当正确面对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估,并采取循序渐进,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全面推广信息化应用以更好的服务于项目管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是当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信息化作业工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作业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工程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