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梦有痕
2020-07-14北京刘筱静
北京 刘筱静
我的父亲是一个语文老师,严谨一点说,应该是一个国文老师。因为他从小是在旧社会私塾中背诵国学经典长大的,当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时,他还用狼毫毛笔在宣纸上书写着文言古文。
当他决定生下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已经年逾不惑。我儿提时候经常听他吟诵起孔夫子的名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小时候懵懵懂懂听了许多遍,虽然听不太明白,却在父亲无聊时的喃喃低诵声里记住了“四十而不惑”,隐隐觉得这句经典对他,似乎有不一样的人生感喟。
人近中年,经常在清晨梦醒时分呆坐床头很久不愿起床。用一个不甚清醒的混沌状态反复与大脑皮层的模糊记忆对抗挣扎,总试图存储梦中的一切,结果还是徒劳。梦中境终归渐行渐远,绝大多数被现实彻底遗忘。迷迷糊糊就是想不明白,刚刚经历的与即将面对的怎么也不能在睁眼的瞬间串联成一个真实的世界。
没有人能解释清楚梦境是怎么回事,这个仿佛平行于我们现实生活的另一个“真实”的世界总让人迷惑不已。这也使得人类总想一探究竟。据科学数据“证明”:成年人每晚大约做梦4-6 次,人一生共做梦约15 万个。梦有彩色的、黑白的、无声的……弗洛依德试图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梦”,他耗尽心力写出了《梦的解析》;东方也一直在关注梦,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所有的研究都是徒劳,梦以一种人类无从把握的状态发生和消亡,我们只是梦的载体。每个人沉浸其中不能控制自己,不由自主地混淆了现实与梦境,因为那些梦是如此真实,执着而顽强的侵入我们的生命体验,使得我们的成长都伴随了它的顽固。
有时候想,人可能就是活跃在阴阳两界边缘处的一类精灵,既属于白天也属于黑夜。我们的双眼,就是那扇门。
艺术也是个梦吧,而艺术家,就是那个喜欢做梦和造梦的精灵。
每个人都有梦,与之俱来,如影随形。不一样的是,大多数人习惯了遗忘,艺术家却能用自己的方式挽留,积聚欢乐,也品咂痛苦。
和梦境的虚无缥缈、不可把握相比,在一片未知的空白处留下情感流淌的痕迹,保存到时间的硬盘里回味咀嚼,让我内心踏实,更有存在感。
感到幸运的是,在这世界上的诸多行业里,我选择了绘画为生,也选择了和梦相伴。
也许是一种对梦境幻灭焦虑的天性,我一直迷恋各种各样的“痕迹”。小到一本旧书刊、一页父亲当年留下的手稿,大到一片数百年前的古城老镇和寺院道观建筑群,都能引起我长久的关注和沉迷。我对由于人的参与而在时间长河里沉淀下来的一切遗存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希望珍视爱护,仿佛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当下的工程机械噪声原理主要分为两种:①工程机械在正常运行时候进行气体交换时造成的“空气动力噪声”。常见的例如风扇噪声,进气噪声,排气噪声等。②工程机械在运行时自身震动产生的噪声也成为“结构力噪声”。在工程机械中一般“结构力噪声”噪声源一般为工程机械的大功率高转速的发动机。工程机械发动机的“结构力噪声”又被分为燃烧噪声与机械噪声两类。除了“空气动力噪声”,“结构力噪声”这两类噪声外还有因为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时造成系统压力改变的引起震动而产生的“液压系统噪声”和因为二次振动引起的“板辐射噪声”等。
作画的过程中,对“痕迹”的无限关注,我不经意间重新认识了传统的魅力,“没骨法”在我近“不惑”的年龄重新走入了我的视野。
在以线为造型统领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没骨法是独立于传统画法中的另类表达,历史上一直是小众和边缘的画法。以清水为媒介调和墨与色,摒弃线条勾勒,完全靠墨色与宣纸渗化交融后形成的水渍痕迹区分物象边界。没有刻意表现线的存在却同样有线条审美的表现力,水的作用稀释了色与墨的浓度,以彼此接近的明度呈现出一片迷蒙高雅的浅灰水渍。我不由自主地对这种独特的痕迹产生了深深的迷恋,在半透明液体自在的游走中,若有若无地碰撞交汇,有意无意地述说情绪的游离,恍若梦中。
和西方的传统绘画方法不同,中国绘画选择大量以水为媒介来调和色墨的比例变化,中国人也赋予了水更多情感属性。当水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一遍遍转化为刚与柔,对绘画语言的介入就不仅仅是调和本身,还有创作者弥漫的幻觉。
从这个意义上,“没骨法”与其说是一种绘画的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
很长时间里,我一直有一种内心分裂般的迷茫。每次惊讶于古人画面上各种仙魔灵兽的奇异造型,不禁开始佩服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突然有一天反应过来——我们认为的想象,恰恰是古人生命的常态与情感的真实。中国传统文化体系里面有太多让我们不解的神秘,近百年的历史变革,陌生了我们和传统的距离,曾经古人经验信崇的一切,被我们科学的“伟力”剥去了它的无穷魅力,我们再也无从感受古人对自然与生命的认知,无论我们怎样通过各种痕迹来想象古人,还是无法深入体味。换句话说,我们和古人之间有道墙,我们隔离了古人或者说古人疏远了我们。
在梦幻和现实间,我们的眼睛关闭了另一个空间,也就少了另一种体验。
几年前曾去海南写生,第一次进入热带雨林的深处,恍惚进入了异域,印象深刻!背着画夹漫步其间,举目所见:巨大的树木笔直冲向几十米头顶上的阳光,密密匝匝参差交错;长度夸张的藤蔓缠绕攀缘而上,编织着凌乱的大网;硕大如伞的海芋叶子在头顶展开蔓延,纵横肆虐。无数彩蝶穿行其间,数不清也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古怪植物分布在你能看到的每一个角落,填补着丛林的空隙;刺眼的阳光透过树冠织就的缝隙丝丝缕缕扫射下来,打在潮湿的苔藓上。悄然间,身边雾气开始蒸腾,弥漫开来,远处树梢上影影绰绰的长臂猿腾挪转移,密林深处蕨叶后面偶尔还会闪现水鹿的一个背影,惊鸿一瞥。
我行走于狭窄的小径环视四周,就像是一只蚂蚁的眼睛!
颠覆了视觉经验的另类场景和陌生的物种突然呈现在眼前,如梦似幻,深林未知的神秘给了我意外的惊喜。虽是在白天却如同行走在梦里。古人有庄生梦蝶一说,醒来的庄周混淆了物与我的分别,一场梦迷失了存在的意义。想起当时我的感受,约略于此吧。
无论如何,不管这世上有没有另一个世界,无论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中,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留下那一抹痕迹,权当作清醒时的纪念,是最适合自己的表达了。
其实,对每一个追梦的人来说,醒不醒来又有什么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