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

2020-07-14孙玉婷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名作欣赏 2020年23期
关键词:雪国文学情感

⊙孙玉婷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物哀”一向都是日本文学创作的传统,只有深刻了解并把握日本文学中渗透的物哀之美,才能有效掌握日本文学的创作理念和写作精髓。从《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中的描述来看,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之美主要是对岁月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叹,是人的一种忧郁情绪和悲悯情绪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深入挖掘日本传统文化、人文背景和民族主义等,着重剖析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之美”。

一、“物哀”的文化内涵

“物哀”一词是江户时代日本的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提出的文学观念,本居于1758 年在《安波礼辩》中首次提出“物哀”一词的概念,以此描述日本文学中存在的某种特质。简单来讲,“物哀”就是有感而发、真情流露,人在接触外界的客观事物时往往心有感触、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或喜,或怒,或悲,或忧,或思,或惊,或恐,这七种情感简称为人的“七情”,发出以上情感的人都是懂得“物哀”的人。

日本典籍中,“物哀”一词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汉字,“安波礼”,其意义就相当于汉字中的“哀”字,根据日本《古语辞典》中的相关释义,“あはれ”的真实含义就是,人在受到情感刺激时所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啊”,这种感叹是通过对人和自然再到对人生对现实的感触。日本《古语拾遗》中将“哀”解释为一种感叹词,这种感叹词能用来表达人的任何情感,从日本的《源氏物语》中可以找寻“物哀”一词的足迹,书中通过讲述“一夫多妻”制对女性的不公平,从而引发读者内心对女性的怜悯之情,从中可以深刻体会“物哀”一词的真实内涵。

从日本文学层面探究“物哀”一词的深刻意义,主要是由日本传统文学观念孕育演变而来。“哀”是一种悲伤的情感,是人对一切易逝生命、短暂存在事物的感叹,这种情感是主体对外在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和情绪体验,而“物”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事物,将“物”和“哀”两个词语合而为一,于是,“哀”就不再是空洞无物、毫无依托的哀,而是对物的哀伤,“物”也不再是冷冰冰的物,而是附带人的情感的物,“物哀”一词就成为除表达人的悲伤情感以外,还包含怜悯、委婉等含义的通用词语。

二、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起源探究

任何文学的产生都基于它所在国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理念,探究日本文学中的“物哀”之美,就要立足日本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治国理念,将其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全面挖掘日本文学中“物哀”的起源。

(一)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日本文学中“物哀”思想的大范围普及离不开日本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日本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位置,是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屿国家,岛国自古以来多雾霾天气,时常处于朦朦胧胧的状态。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多雨,这种气候条件特别适合植物的生长发育,再加上地形多样、地势多为山川,使得日本的自然地理风光特别迷人,海湾、山川、温泉、峡谷应有尽有。日本地处太平洋西岸的火山地震带的位置,境内有两百多座火山,火山灾害爆发频繁,加之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又会使美好景象瞬间化为乌有。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日本文学领域逐渐形成了含蓄的“物哀美”,同时日本的文坛也出现了很多感叹自然、感悟生命的文学作品,比如从文学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的舞女》等作品中,读者可以深切体会日本文学的“物哀”之美。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学的深刻影响

在日本文学发展的早期阶段,或多或少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比如公元前3 世纪日本文化和中华文化就有历史渊源,日本国民在华学习中国的水稻种植和器皿制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大约在公元6 世纪,佛学开始传入日本本土,日本那时正处于政权更迭、政府官员奢靡无度的艰难时期,在政权统治的黑暗时期日本国民深感精神空虚,因此佛教的“轮回转世”“缘起缘灭”等思想逐渐深入民众的内心,这使得日本民众找到了精神依托,在此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大量关于“哀”的文学作品。在日本江户政府的统治时期,我国的儒学曾一度流传于日本,在儒学思想的引导下,日本出现各种文学团体,并掀起了“国学”活动。在唐朝的繁盛时期,日本经常派学者、僧人来往我国学习借鉴,以后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逐渐深入日本文学领域。“物哀”一词的出现就是日本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共通之处的真实写照。

三、以《雪国》为例探究日本文学的“物哀”美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主要描写的故事情节是京东的一位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他多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并与一名艺伎驹子和一名少女叶子之间发生了的情感纠葛,因而叶子、岛村和驹子三者之间便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一)小说中的男女哀情

以男女之间的恋情为出发点表现悲哀情感,是日本文学创作的传统之一,《雪国》这部小说是川端康成抱着对爱情的感谢之心写就的,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是艺伎驹子真心爱上岛村而不能自持,她深知她和岛村之间身份地位悬殊,但还是渴望得到岛村的爱情,而由于得不到心上人的回应而让她爱得卑微。岛村清楚地知道驹子爱慕他,但他认为驹子的爱情追求本身就是徒劳的和可悲的,驹子徒劳而卑微的爱情注定得不到很好的结果,其中苦涩参半的情绪不仅让人叹息。岛村对叶子一见倾心,但这种倾心又是渴望而不可即的。

(二)自然物的冷寂情绪

日本文学家有一双在自然物中发现美的眼睛,他们通常通过与自然为友进而体现文学之美。在小说《雪国》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山头上罩满了月色,这是原野尽头唯一的景色,月色虽已淡淡消去,但余韵无穷,不禁使人产生冬夜寥峭的感觉”;“盈盈皓月,深深地射了进来,照亮得连驹子的耳朵的凹凸线条都清晰地浮现出来”,从这两段描写中可以深刻体会岛村内心的孤寂和哀愁,这种哀愁情绪依托雪国的景物烘托更加明显,这一点上与“物哀”是相通的。在《雪国》中作者大量描写了山头、冬景、白花、杉树等自然物,以此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大程度展现自然物颓败、悲伤的美感。

四、以《青梅竹马》为例探究日本文学的“物哀”审美

《青梅竹马》是日本文学作家樋口一叶的小说作品,该作品主要描写日本明治维新发生之前,东京著名的风俗地吉原花街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该作品中作者通过对悲剧恋情的深刻描写,运用抒情表意等多种方式表达了物哀审美的基本观念。

(一)以悲伤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日本文学家经常用悲伤、苦涩的语调对故事的结局进行收尾,《青梅竹马》的故事描写也是如此,该部小说以悲为美,从悲伤的故事中挖掘美感,其中描写的大量爱情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小说中出身于花柳巷的主人公美登利一直都对寺院继承人信如抱有好感,但是信如的屡屡无视让美登利心生凉意。女主人公美登利没有杂念的纯粹爱慕之情让读者感到怜悯,故事中这段青涩的爱恋还没有开始便戛然而止,这种描写正符合物哀美的特点,在物哀审美观念的映射下,日本文学更加注重表达爱情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伤。

(二)把握自然物的象征含义

日本文学家偏爱用残缺、淡雅的自然物表达学者内心的悲伤情怀,因此花瓣、落叶、月牙等都是被赋予悲伤情感基调的自然物。在《青梅竹马》的故事描写中,作者多次对自然物进行描写,以此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绪,比如,“信如看也不看美登利丢给他的红友禅的绸条,美登利黯然离去,信如脚旁落下的红友禅绸条就像一片美丽的红叶”。这条红友禅绸条寄托了女主人公对信如的爱慕、哀怨以及悲伤之情,小说中将红友禅绸条比作一片红叶,红叶向来就是秋天的象征,红友禅绸条落在地上让读者更加感到凄凉和忧伤,红友禅绸条在小说中的运用更增添了一丝悲伤情调。

五、结语

在日本人的传统观念中,越是美好的事物就越容易消逝,这可以用“瞬间美”或者“美之短暂”进行概述,“物哀”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至纯、至美、至善的悲泣感,悲与美具有很多的共通之处。“物哀”可以称得上日本美的源流,基于此探究日本国民的性格特征,发现日本人更喜欢傍晚的残月和深秋散落的花瓣,这主要源于孤独的残月和散落的花瓣中隐藏着令人为之感叹和惋惜的哀愁,同时也会带来一丝美感,由此,“哀感”和“美感”就共同体现了“物哀美”的精髓。

猜你喜欢

雪国文学情感
冬牧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雪国的炊事班
情感
台上
文学小说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