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星子西河戏的创新式传承与发展

2020-07-13黄莹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存状态创新

摘 要:星子西河戏是江西传统戏曲的代表,负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对其创新式传承与发展,是其经久传唱的根本,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本文基于对星子西河戏历史渊源及其生存状态的概述解析,着重就其创新式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星子西河戏;生存状态;传承與发展;创新

星子县居于江西北部,濒临潘阳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沉淀,并因西河戏而广为人知。现阶段而言,星子西河戏作为我国古老的剧种之一,得益于国家及政府的有效支持,其传承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其在现阶段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除了多元文化冲击之外,还受制于自身戏曲特色,受众市场不断被压缩,相应的传承人日渐减少,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亟需做出有效的回应和调整。在这样的现实情态下,星子西河戏创新式传承与发展,引发了学术领域的高度重视,并形成了热烈讨论的局面。

一、星子西河戏的历史渊源

西河戏作为一类古老的地方戏曲,有着悠远的历史传承,最早可追溯到清嘉庆道光年间,并在星子、德安、九江县一带广为流传,从属于弹腔体系。纵观星子西河戏的整个历史传承脉络较为清晰,据史料记载,其发源于德安弹腔艺师汤大乐所组建的“汤家戏班”,其人强识善学,尤爱观戏,为之创作及演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因其常年活动于星子、德安一带,使得该类曲目在赣北迅速传播开来。后到了道光末年,汤大乐弟子周自秀进一步将星子西河戏传扬出去,并主导成立了“青阳公主星邑义和班”,积累了大小剧目80余本,后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到了1950年,受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义和班被迫解散,星子西河戏再无职业班存在,部分传承无法延续。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业余戏班蓬勃发展,再续星子弹腔戏“前缘”,加之地方政府的有效支持,一直发展至今。星子西河戏深深植根于群众生活,发源于村野乡里,高亢且奔放、浑厚而质朴的旋律,搭配以西皮、二黄的基本声调,加之兼具渔歌、民间小调等特色,带给听众悦耳之声,戏曲艺术的美感油然而生。星子西河戏看似曲目单调,多以历史袍带戏为主,取材于历史典故,但实则孕育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颂扬着忠、义、廉、孝等中华民族传统优良品质,加之其七字句、十字段的唱词排布,令人深谙其蕴,并沉浸之中。星子西河戏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对其传承与发展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是再现中国传统文化“精彩”的重要资源,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星子西河戏的生存状态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星子西河戏现今虽未有职业班传承,但是民间业余剧团则多达120余个,并且全县几乎每个自然村落都有独立的演绎能力,广泛见于节日庆祝活动当中。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星子西河戏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占或压缩,其未来发展令人堪忧。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兴起与应用,重塑了社会空间形态,在开放、自由的信息传播格局下,形成了我国多元文化生态结构,人们的审美价值亦是趋于多样化,流行音乐、电视综艺节目等盛行开来,进一步丰满了大众精神文化生活,导致传统戏曲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其中星子西河戏亦不可幸免。同时,星子西河戏源于地方,附着了浓郁的地域气息,唱词方言过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受众群体,不少外地观众难以领略其中的趣味和魅力,仅仅局限于地方,市场萎缩,势必不能发展长久。星子西河戏作为一类古老的艺术传承,现已陷入了青黄不接的尴尬时期,健在的艺人日趋衰老,而青年后辈的兴趣不足,导致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重问题。另外,从社会发展层次上讲,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始转向城市,而星子西河戏最忠实的观众在农村,高速发展的经济,使之与现代年轻人之间的鸿沟不断拉大,传承与发展没有了着力点,如草根般的生存窘境,使得其未来还有很多令人优思的地方。

三、星子西河戏的创新式传承与发展策略

星子西河戏作为极具特色的地方戏,有着两百多年的传承,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其创新式发展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星子西河戏创新式传承与发展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扶持专业剧团

以当前阶段的星子西河戏生存状态来看,得益于民间业余剧团的支持,其才传承与发展至今。对此,要进一步扩大优势,基于政府系列政策指导与支持,充分发挥民间业余剧团的作用,努力为之创造更多演出机会,扩大星子西河戏的影响力,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民间艺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同台竞技、相互学习,传承星子西河戏的同时,带动更多的创新创作能动因子。时至今日,星子西河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传承,深深植根于乡野土壤里,并培育出了一大批忠实的观众,其中不乏满怀热情的艺术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星子西河戏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要加大对星子西河戏专业剧团的培植,将那些富有热情且具备良好戏曲素养的人团结起来,改变一盘散沙的现状,推动星子西河戏的规范化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驱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创新式传承与发展亦是如此,是最根本的源起所在。对此,以政府为主导,依托系列政策支持,基于职业班组剧团载体平台,加大对专业演员的引进和培育,充分发挥老辈艺人的经验积累,丰富一代新人的知识构成,共享表演经验,提升整个班组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保证星子西河戏创新式传承与发展足够的智力支持。同时,为了进一步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并激励每一位星子西河戏从业者的能动性,还需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全方位关注他们在各个时段的表现与发展,奖励优秀,树立榜样典范,激励其为星子西河戏的创新式传承与发展做更大贡献。

(二)鼓励剧本创作

剧本创作始终是星子西河戏的传承与发展之本,是保持其与时代同步的关键一环。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已有戏曲剧目的收集、整理,以群众喜爱偏好为切入点,重点筛选故事性强、脍炙人口的剧本,并进行刊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建档留存工作。事实上,对此,星子西河戏协会亦是做出了多重方面的探讨,邀请文化艺术界人士纷纷参与进来,并衍生出了激烈的争论局面,其中不少建议值得借鉴。有人指出,星子西河戏的发展只能顺其自然,最好是保留现状,以免经过改革后的西河戏丧失其原始风味。而有的人则指出,星子西河戏的方言色彩过于浓重,是其自身的一大不足,外地观众听不懂,无法实现地区间的交流,应破除这一发展阻力。客观维度上分析,这两种观点均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应当科学采纳,既要考量星子西河戏的受众范围扩大,还需重视其原有的风采味道。因而,星子西河戏切勿不可全盘“普通话”,如此势必会影响其语音的押韵和腔格,同时还有可能陷入与其他剧种冲突的局面,在具体的践行中,亦不可过度借鉴其他剧种,以免沦为其他流派。除此之外,星子西河戏的创新式传承与发展,应当转变思路,从其他要点入手,谋求新的路径。例如,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布局年轻一代受众群体,结合他们的审美特征,着重改变僵化的表演方式,选择新的题材进行剧本创作,突出地方文化特色,重燃星子西河戏的艺术活力,使之传承与发展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主动、积极参与其中,献智献策。

(三)扩大受众市场

星子西河戏有着浓郁的地域特征,其受众市场主要面向于星子县农村,即使在城镇亦或其他县市鲜有演出机会,受众基数的不足,限制了其传承与发展。对此,应当改变这一局面,拉近星子西河戏与城镇市场之间的关系,让更多的观众认知和了解,如此一来,不仅奠定了星子西河戏的创新式发展基础,又有助于树立本土民众的自豪感,并主动参与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优势,依托互联网络应用支持,加大对星子西河戏的宣传,深挖其中文化底蕴及内涵,扩展影响范围,让更多的人熟悉星子西河戏,并参与该项事业的传承建设当中。同时,在高速传播的互联网空间生态下,录制星子西河戏演绎相关视频,并将之上传到互联网公众服务平台上,加强商业化推广,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增强相关从业者的发展信心。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商业化发展道路上的星子西河戏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心”,切勿随波逐流,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突出传统文化韵味,如此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长远。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对星子西河戏的线下推广,如送戏到企业、院校亦或社区,让更多的人领略其中风采,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情趣熏染,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尤其对于高校而言,星子西河戏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门类,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两者相融,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亦有莫大好处。

(四)依托现代经济

星子西河戏带动了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为星子西河戏创新式传承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具体而言,源于传承与发展发方面的责任,星子西河戏应当进一步布局农村这片热土,增加演出次数,在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的双重作用下,提升观众对星子西河戏的忠实度,并成为有力的传承力量。同时,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宏观战略导向下,星子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迅猛发展,而星子西河戏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应注重星子西河戏与文化旅游之间的关联性建设,以星子西河戏的系列组成元素为基点,开发相关旅游纪念品,将星子县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散播出去,实现其传承与发展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格局下,这也有利于带动星子县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除此之外,星子西河戏的创新式传承与发展中,还应重视与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传播行业之间的交互联动,协同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生态,协同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并将富有本土风情的戏曲演绎地点发展为景区,提供专业化的演绎服务,再现星子西河戏“精髓”,让游客沉浸其中,并由此获得情感方面的熏陶和影响。如上所述,星子西河戏中多以历史典故为素材,传扬了忠、义、廉、孝等优良品质,而这也正是现代和谐社会主义建设所极度倡导的,体现出了星子西河戏的社会价值,奠定了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立身之本,应着重渲染该方面的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星子西河戏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其在新时期的创新式传承与发展势在必行,是進一步激发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创造的关键,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应立足当下,通过业余剧团和专业剧团的双重支撑作用,紧跟时代潮流,鼓励剧本创作,并依托现代科技支持,不断拓展受众市场,建立新的产业结构生态。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测度分析星子西河西的生存窘境,深度解析其中因由,继而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创新式传承与发展策略,再现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使之影响悠远。

参考文献

[1] 胡劲松.振兴戏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艺术时空,2018,(06):10-18.

[2] 赵海英.新时期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研究[J].名作欣赏,2018,(24):136-137.

[3] 傅润杨.古代传统戏曲传承与保护探研[J].黑河学院学报,2018,(06):183-184.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星子西河戏的本土文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S18112)

作者简介:

黄莹(1985-),女,江西南昌人,博士在读,讲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器乐教学与演奏。

猜你喜欢

生存状态创新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枣庄民间乐器——唢呐艺术研究
云南阿峨壮族农民版画研究
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