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钢琴音乐教学教改策略的思考与初探
2020-07-13唐宁
摘 要: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是输送钢琴教育培训师资的主要力量。钢琴教学教改,特别是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调整,是在钢琴教育在新时代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琴演奏技能上,本文从钢琴音乐素养培养、钢琴集体课教学、多媒体数码教学进行了讨论,为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进行了拓展。在民族音乐文化及艺术背景上,对西方爵士乐与民族音乐演奏的特点进行讲述,对我国民族乐曲演奏与钢琴爵士樂演奏的结合方式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钢琴;教改;民族音乐
普通高师钢琴教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大学本科学生学习、掌握钢琴演奏、感情伴奏的技能,并培养学生的钢琴音乐素养,使学生具备从事中小学钢琴教育、教学的能力。
随高师院校扩招以来,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高师院校的重难点任务。一方面,钢琴教学是小班上课,必要时候需要开展一对一辅导;另一方面,钢琴起源于西方,音乐素养培养与钢琴艺术的结合在中小学的教育较弱,中小学教育更侧重于钢琴技能的训练;同时,钢琴教育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曲结合,特别是钢琴教育与地方民族音乐的结合,也是地方高师院校的重要任务。
本文结合作者从事钢琴教育数十年的经历,对钢琴集体课教学、多媒体数码教学等可行性及教学方式进行探讨,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去自主、自觉学习;对网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集体课教学答疑。通过集体课教学,单个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的建议,可在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集体课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发现更多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钢琴艺术起源于西方,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是缺乏对钢琴音乐艺术素养的,但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地方院校的学生带来的新鲜元素,包括地方特色音乐、民族特色音乐,其中一部分曲目是可以通过钢琴弹奏。这两个方面,有互补的地方,也有拓展的地方。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如何培养高师院校的学生的音乐素养、感受西方钢琴音乐的魅力,为普及中小学钢琴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音乐、民族音乐、本土音乐能否通过高师教育、钢琴演奏进行展现,也是中小学教育、高师教育的一个结合点,这个结合点的基础在于高师本科生对西方音乐素养的认知、对部分民族音乐曲目的钢琴表现形式的探讨。
一、钢琴多媒体数码教学
目前学前教育、中小学的音乐理论课程进行了相关改革,但没有结合适龄儿童的教育特点特征进行调整,高师院校的相关课程也没有结合适龄儿童进行调整。音乐理论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没有兼顾儿童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中,教师采用讲读法,教授纯理论、枯燥乏味的内容,未考虑到学前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系的学生将来面对的天真、散漫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善于发现、模仿,喜欢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强的音乐内容,需要感受钢琴音乐的美,在趣味性中传授给适龄儿童。另一方面,中小学的学生时间有限,要学好语数外等多门课程,能花在钢琴音乐上的时间有限,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在课堂外获取音乐知识。
大学扩招以来,高师院校的学生数量也急剧增加,现有的教师资源有限。钢琴音乐课程无论课上课下,均离不开钢琴,特别是琴房数量有限,学生需要在固定时间内练琴,自由度较小。学生在上完课后,也很难有充分的时间来联系和巩固学习的内容。如何在有限时间、有限的教学资源、课程设置上去培养更多优秀的本科学生,是高师院校遇到的难题。
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钢琴数码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图文并茂、影音效果、人机交互等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世界,也让学生对数据信息感受的淋漓尽致。多媒体教学利用影音文件充分表现钢琴音乐背景/意境,并能通过人的主观意识、计算机处理进行人机交互,教师作为主观意识的表达者,学生作为意境、钢琴演奏的全身心的体验者,将多媒体信息映射到头脑中,进而全身心的感受音乐魅力。
通过多媒体数码教学,高师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学习,一方面收集幼儿、中小学等适龄儿童的教学曲目,特别是教学实践视频,优秀儿歌曲目,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将大学的教学理论、技能与适龄儿童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合理编排和设计教学内容,选取钢琴音乐素材,让适龄儿童通过旋律、歌词意境,培养适龄儿童的审美情感。
另一方面,大学钢琴教育,可以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课堂内、课堂外的教学,学习钢琴基础知识,比如音阶联系、钢琴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及代表作品。在教学表现方式上,能使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在课外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课件的学习、知识巩固。钢琴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文字、影片、音乐三者同时体现出来,便于学生手、心、脑的三者的感受,增加学习印象。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编排,将钢琴学习中练习中手指弹奏错误、演奏出错时的音乐效果进行评讲,可以实现学生、教师的互动。
高师院校的毕业生也可将钢琴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应用到适龄中小学儿童的教育,对教学内容和深度、影音文件进行适当选取即可。同时,这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高师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同样可以长期、持续的通过多媒体教育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钢琴集体课教学
传统钢琴集体课教学,包括钢琴音乐理论教学,钢琴艺术在各个文化时期代表作、知名作曲家、演奏家等内容的教授,比如对《钢琴教学法》、《钢琴作品赏析》等,以建立理论知识、概念、钢琴音乐体系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掌握,构建钢琴音乐体系和结构,夯实基础知识,构成网络化的钢琴知识集,以便于后续高难度的学习。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钢琴知识方面的培训,内容枯燥,学生缺乏积极性和趣味性。传统钢琴考试的考核方式落后,教师主观性强,难以通过教学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但仅限于这些内容的教学是不够,需要通过集体课将钢琴教学实践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点评、讨论。通过集体课教学,将钢琴音乐理论课程、钢琴基础实践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钢琴艺术主要包括演奏和即兴伴奏两方面,演奏中的共性问题可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学、师范。即兴演奏,是学生具备一定演奏基础上,开展与声乐、管乐的伴奏和弹唱,加强学生之间的配合。将管乐、器乐、声乐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或关联性,通过音乐基础课程及知识点进行连接,比如钢琴知识点与声学知识点,需要教师在集体课上进行引导和剖析,加强学生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钢琴音乐的习得能力。
可以将小班教学与钢琴集体课评析进行相辅相成,提高集体课效果。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按曲目类型、钢琴演奏水平、管/器/声乐配合形式进行小班教学、并录制相关视频。将小班教学中的问题,对应的影音片段在集体课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比如中/西方乐曲对比、高水平组/低水平组对比、器乐声乐/器乐管乐伴奏的对比。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集体课与“一对一”授课的相辅相成。个别辅导在当今钢琴教学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对一”辅导可细致而深远的观察、并解决学生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在集体课中适当鼓励能力强、弱的学生进行演奏,进行点评、分析,可以从技术、艺术两个层面进行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
高师院校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学教育输送师资力量。高师本科生,在大学扮演学生角色,毕业后扮演中小学教师角色。因此,集体课应该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教”,因此在集体课上,高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将来的中小学学生。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结合钢琴意境、中小学学生感兴趣的乐曲进行演奏,结合演奏情况,分享对乐曲的认知,教师可点评,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达到集体课交互学习的目的。
三、中小学、幼儿钢琴音乐素养及爱好培养
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下,素质教育发展是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重中之中。现阶段,青少年、儿童课业负担承重,补课多、睡眠少,学生厌学、逆反心理严重。钢琴演奏过程中,把青少年儿童的手、心、脑并用,可潜移默化的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专注力,从而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普遍高于没有接受良好音乐教育的学生。钢琴音乐教育即是中小学、幼儿在感官上的快乐感受,也是对其内心心灵境界的提升,更是对坚毅性格养成的良好手段。
大学音乐教育在音乐素养方面,除了经典的中外名曲,更要引入一定数量的正能量的流行乐曲。现今社会的流行音乐对中小学、乃至大学都有较大影响力,逐渐成为他们心中的主流音乐。引入这些音乐,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和注意力不集中。比如《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曲适合于幼儿教学,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希冀,使使我们拥有面对困难的力量,在内容上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里,通过演唱和钢琴演奏,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再比如《水手》这首曲目适合于中小学教学,励志的歌词和畅快的旋律,特别是“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让学生能更乐于从心里上,不放弃、坚持到底的性格,将正能量传给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对这种音乐也不会感到厌倦;对大学生,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国内外都有相应版本的流行曲目,在描述了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描述了年轻人的心声、对爱情的向往和珍惜,用作曲家本人的话来说,歌曲是“顺着字母从笔尖底下流出来的”。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感受音乐的震撼、钢琴演奏的魅力。比如,“梁祝”,教师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电影文件,并进行剪辑。通过图片、文字进行渲染,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声学、器乐(钢琴)相互配合演奏,从而从视频、音乐上达到意境的共鸣。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对“美”的发现,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怀,让音乐渗透学生的心灵,让钢琴乐曲塑造他的灵魂。
四、民族音乐文化与钢琴演奏的结合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被应用于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民族的作品中。西方钢琴演奏中的爵士乐,强调即兴性,强调感官刺激,曲谱作为参考,更需要根据演奏实况进行自由发挥,即兴伴奏。这要求在曲目演奏中挖掘更多技巧花样,激发自己的灵感和思维。
钢琴作为中西方音乐交融的媒介,将西方爵士乐钢琴风格应用到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产生一些具有爵士风格的中国民乐作品,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学以致用,也可以将这些作品在中小学地方院校进行推广。
现阶段,地方高师院校教学中,主要以欧洲作品为主,主要是钢琴起源于欧洲,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的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在观念上,高校学生认为钢琴发源于欧洲,其作品应该是欧洲作品,让高校学生接受我国民族音乐曲目用钢琴演奏有一定難度。
其次,我国的民族音乐曲目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语言特色的地域。地方高师院校有很多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地域,有自身的音乐文化特色,有一些曲目是用地方方言进行传唱,这些曲目因为只在中国少数民族和地方方言中流传,并没有相应的钢琴曲谱,这就需要能够利用钢琴进行能即兴发挥、即兴伴奏。需要选取一些合适的曲目用于钢琴教学需求,避免学生忽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典型的作品有《茉莉花》、《彩云追月》、《玫瑰玫瑰我爱你》、《梁祝》等,流行乐曲,均是在我们的民族乐曲风格中加入了爵士元素,让整个作品焕然一新。这些作品将我国的民族音乐走出国门,以更崭新的、易被西方钢琴家接受的方式呈现在世界面前,也是钢琴教学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乐曲在节拍、节奏上,可将爵士乐音乐元素与我国民族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在符合我们民族文化审美的同时,体现爵士乐特色;在作品中一方面要挖掘我国多民族、多地域的民间代代相传的音乐,另一方面,要将这些乐曲利用爵士乐的风格进行融合,取精去粗,将地方历代相传的乐曲可以满足现代音乐听众的需求,突出民乐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高师院校对民族音乐钢琴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民族音乐渗透到钢琴艺术中,丰富民族音乐价值与内涵、改变民族音乐的传承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高师钢琴教学,在扎实学习西方教学模式与体系的基础上,应结合教育改革和民族文化传承,建立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体系,这需要我们构建并完善相关民族音乐鉴赏课程;在教学大纲与正规考试中增加名族音乐作品,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作曲家将更多民族音乐用钢琴谱曲,进一步完善钢琴教材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钢琴演奏技能的同时,促进钢琴教学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播。
结 语
综上所述,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钢琴音乐教学,对幼儿及中小师资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高校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实现手、心、脑的配合,将理论、技巧、实践相互结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集体课,一方面要完成钢琴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集体课对小班课、分组教学的内容和效果进行点评,对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纠正共性问题。钢琴素养的培养,要结合青少年适龄儿童的音乐认知,选取正能量、节拍适合的歌曲,逐步加深对钢琴演奏的认识和感悟。最后,钢琴作为西方“乐器之王”,高师教育应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径,将地方民族音乐元素、没有曲谱的民族乐曲,采用爵士乐的演奏模式,即兴表达,通过钢琴展现我国民族乐曲的特色。在我国钢琴教学事业迅速发展的势头下,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教学革新,调整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计划,才能将地方高师院校的钢琴音乐教学事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甘娜.多媒体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2] [加]乔克西.二十一世纪的音乐的教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9.
[3] 周温玉,蒋为民.带伴奏视唱曲160首[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
[4] 胡小兵.教育改革初探之音乐教育数字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1).
[5] 郭真.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93.
[6] 戚萌亚.钢琴集体课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探索,2009,(06):113-114.
[7] 刘岩.新课程下中學音乐教学方法探索[J].甘肃教育,2017,(02):63.
[8] 吴铮玉.爵士钢琴教育思路浅探[J].音乐探索,2011,(06).
[9] 贺乐.中外经典爵士钢琴曲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海南音乐与舞蹈元素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YJA760056)
作者简介:
唐宁(1982-),女,研究生学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教育与演奏、高师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