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帅为钢琴而作的《三首前奏曲》
2020-07-13王湉
王湉
摘 要:张帅的为钢琴而作的《三首前奏曲》作于1998年。于2000年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是是中国9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被演奏次数最多的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作品之一。此作品將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和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结合,加上爵士化切分节奏的充分运用,使这部作品带有民族性,现代风格和异域风情,为听众所接受。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文结合分析其音乐语言与作曲家的思想意图,给予演奏这首作品的演奏者一些启发。
关键词:张帅;《三首前奏曲》;中国现代钢琴作品
一、创作背景
张帅的为钢琴而作的《三首前奏曲》作于1998年。于2000年再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厅首演,是是中国9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被演奏次数最多的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作品之一。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逐渐进入中国作曲家的视野,如“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电子计算机音乐”等作品,影响了一批中国作曲家在创作中做民族与西方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尝试。这些具有一定探索性的作品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将五声体系与西洋作曲技法相结合,用现代新颖的作曲技法,将民族音乐融化其中,以新的力度塑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表达了民族音乐的神韵。[1]这一时期如陈怡,赵晓声等人都纷纷做出了尝试。张帅为钢琴而作的《三首前奏曲》便是中国现代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前奏曲这一音乐体裁最为大家熟知的是巴赫的前奏曲,肖邦的前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在巴洛克时期用于活动手指,经过时间的发展,前奏曲在浪漫主义时期成为了独立的音乐体裁。20世纪30-40年代的作曲家们开始尝试这一体裁。中国作曲家创作了众多的中国的前奏曲,但大多不为人熟知,这些作品大多运用中国民歌或民间音乐的优秀素材作为乐曲的主体,结合各种作曲技法创作而成。[2]到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许多青年作曲家都利用此体裁将自己学习到的近现代作曲技法做出创作实践。张帅为钢琴而作的《三首前奏曲》作为“金钟奖”必弹的中国曲目之一无疑是成功的典范。
笔者认为此作品最值得演奏者注意的是它的创新之处。
1、众多中国作曲家运用中国民间音乐素材作为创作基调,此作品的主题旋律运用现代的创作技法,用简单的五声调式,七声调式进行勾勒,具有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是传统的,中国化的风格特点。
2、同时运用了切分节奏,带有爵士的律动和流行音乐的情调,带有现代的,异域风情的风格特点。
二、作品主题内容
作曲家张帅认为他的第一首作品力图表现年轻人的叛逆与骚动,第二首作品表现青年人恋爱期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装腔作势,故作神秘之态,第三首作品试图表现青年人的狂野之情。[3]笔者希望能结合分析其音乐语言与作曲家的思想意图,能给与演奏这首作品的演奏者一些启发。
(一)第一首
第一首前奏曲是一首无调性的作品,1-2小节用五声调式的五个音构成动机,3-4小节是1-2小节的模进,带有叹息性的,像是中国山水画,带给这首作品具有意境的“传统”风格。随后出现了具有“现代”风格的爵士的切分节奏和半音进行的肢体材料,两个小节的跳跃和连贯交替切换的半音阶上行,打破1-4小节的意境感,产生强烈的情绪对比。一开头,作曲家便用创作材料的强烈对比为演奏者和听众创造了一个青年人的形象。
紧接着的7-10小节用C为低音,左手部分不断重复5-6小节的半音阶上行,右手是1-2小节的动机扩展,带着加花装饰,将传统的五声调式带上爵士的节奏,随后在第11小节进入以G为低音的左手织体进行,并以5-12小节,13-16小节,17-22小节,23-28小节层层递进,A段结束。在29小节开始B段,仍然使用主题动机,使用左右手交替不断积累情绪,像是一问一答,在41-43小节使用切分节奏,柱式和弦,不断向低音模进的三小节过渡句,进入再现段。再现段在演奏时需要更加饱满的情绪,运用注释和弦不断丰满这一作品,最后通过右手的五声音阶进行和左手的半音阶进行与开头进行呼应,用坚定的四个和弦结束第一首前奏曲。
全曲演奏时需要注意爵士音乐的旋律走向和节奏变化,五声音阶的传统韵味和爵士音乐的韵味,还有青年人年轻俏皮,叛逆不羁的形象都需要作为重要的音乐风格进行把握。演奏技巧上需要手指的灵活性,作品听起来清晰,通过力量变化和速度变化带给听众情绪上的波动。
(二)第二首
第二首前奏曲作曲家表明了调性为降E大调,因此第二首前奏曲相比第一首前奏曲调性更加稳定。与第一首前奏曲一样,此曲第一小节运用简单的几个带有倚音的六度跳进勾勒出右手的主题动机,这一小节被作曲家成为“神秘动机”,带有很强的民族性旋律的主题动机。这个动机体现了年轻人有时候故作神秘的特点。之后的织体是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对置,给人冲突感,带有青年人不稳定的色彩。这种冲突感在69-71小节更是加上了传统的旋律,再次给听众带来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在72小节处作曲家重复了“神秘动机”,并由此开始了三次的主题旋律发展直到第80小节进入B段。B段不断发展神秘动机,运用不断模进带倚音的六度跳进,左手仍是柱式和弦的不断碰撞。B段带有西方化的随想的风格,通过几次模进,直到99小节停留在最高点。随之进入再现段,又将听众带回民族化的旋律,持续和声的五声性。从第114-119小节,在“神秘动机”的引导下,自然引出第三首前奏曲。
笔者认为第二首前奏曲需要更多的使用弱音踏板。第二首前奏曲里表达的是青春期的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弱音踏板发出的柔和音色将羞涩与懵懂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在这首作品的第99小节开始,是双手演奏的散板部分,加上弱音踏板是作曲家想表达情感的关键技术,让人感觉琴声渐渐传开,将一种年轻人的浪漫的感觉表达出来。[4]在第二首的演奏中,我们除了注意现代作品的旋律走向,还需要注意这首作品的和声碰撞,横向和纵向相结合,要注意通过不同和弦的色彩的碰撞来体现一种不稳定的情绪,全曲强调的神秘动机使作者的意图得以体现,更好地把握这首作品的碰撞感。
(三)第三首
第三首前奏曲为g小调,情绪上较第一首更為激动,右手是带着半音进行的柱式和弦织体,左手是带有半音进行的切分节奏,改变重音原有的位置。同第一首相呼应,带有半音进行和爵士节奏的特点。我们可以从122-123小节联想到第二首前奏曲的“神秘动机”,从123小节,124-126小节的半音阶和切分节奏联想到第一首的织体,126-127小节同样能联想到第二首前奏曲的“神秘动机”,通过不断变形原有的柱式和弦,并保持切分节奏,逐渐引出B段,B段的旋律材料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例如第156小节,通过切分,连线和跳音的运用,表达出妖娆的美感[5]全曲通过左手丰满的和弦和旋律交织在一起,利用切分节奏推动音乐前进,表现了一种不稳定的,狂野的情绪,不断的模进,和弦碰撞,将作者想要表达的青年人的不稳定的精神状态描绘出来。并在第三首前奏曲体现了三首前奏曲的内在联系。
这首作品在旋律中又许多重音记号标志,更加打破了原有的节奏基础,休止符和切分节奏的使用让这首作品有很强的顿挫感,在演奏时需要把握这一风格。在这首作品的演奏中,演奏者不能一昧地“砸”钢琴,演奏者需要有力量控制地演奏和弦,将和弦演奏的更加集中。
结 语
张帅为钢琴而作的《三首前奏曲》是中国90年代以后在世界范围内被演奏次数最多的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作品之一,是中国现代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带有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碰撞等风格特点,笔者认为演奏此作品最重要的是把握其风格和触键。演奏现代派的作品的方法与演奏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方法都不同,演奏者不能躲避作曲家所追求的不协和因素,要将每个不协和的和弦不协和地演奏出来,同时需要该和弦更加集中,饱满,并非散落一地的声音,而是管风琴式的“立起来”的声音。但是由于《三首前奏曲》并非完全的无调性作品,我们在关注现代派作品的演奏方法和旋律走向的同时也要重视其调性的变化,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碰撞。
综上所述,张帅的《三首前奏曲》丰富了中国现代音乐,是我们学习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作品,通过研究分析此作品,笔者希望能给自己和读者的演奏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2][3] 王袁.张帅三首钢琴前奏曲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1.
[4] 张漫茹.张帅《钢琴前奏曲三首》中的爵士音乐元素与演奏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6.
[5] 蒋慧.张帅的《钢琴前奏曲三首》演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