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钢琴演奏专业学生舞台心理素质调控研究

2020-07-13艾希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心理素质调控

艾希

摘 要:钢琴教学的中心是钢琴演奏,作为表演艺术之一的钢琴演奏,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技术基础、音乐表现和心理素质,三者缺一不可。在通常的钢琴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注重技术方面和音乐方面的训练,容易忽略心理素质调控的问题。本文就高校钢琴演奏专业学生舞台心理素质调控进行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钢琴演奏;专业学生;舞台;心理素质;调控

钢琴艺术和其它表演艺术一样,要求演奏者把平时练习的成果在演奏的刹那间完美地表现出来。为此,除了要求演奏者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和乐感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钢琴演奏者必须要有着良好的表现力和演奏技能,演奏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保证钢琴表演的顺利进行。

一、钢琴演奏的心理因素

在高校钢琴演奏专业学生教学中,学习演奏音乐作品的第一步一一读谱视奏,就与由外向内的心理活动——“视”密切相关。钢琴谱较其他乐谱复杂,眼睛同时要看两行谱表,既有主旋律,又有各种和弦和伴奏音型;既有几个声部的同时进行,又有不同指法、各种符号以及踏板的运用等等,视觉的注意内容量大、面广。在实际弹奏中,眼、手往往不同步,必须“视”在先,“奏”在后。如果看一拍弹一拍,音乐必然停顿,没有连贯的进行,缺乏流动感。视觉的提前量来自读谱的瞬间,乐谱符号对视觉刺激后产生瞬间记忆。

乐谱一经读出就要弹奏,弹奏的正确与否要靠耳朵来鉴别。从音乐角度来说,对听觉的要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是通常所谓的“听音”,即听辨音的高低,听辨和弦的功能异同,听辨各种变化的节奏等等。这样的“听”,必须非常注意、非常细心,对于这些,有的人能“听到”,有的人“听不到”,这种听觉来自对音乐诸因素的整合能力,比前一种听觉更高了一层。而“内心听觉”,则是听觉的第三层次。演奏者通過读谱,面对各种无声的符号,在内心就能产生音响和音乐进行,感受到旋律与和声的力度,感受到情绪的起伏变化,甚至将整个作品的效果、细节与整体的结构,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音响图像。这是更高级的心理活动。

与“视”、“听”的心理活动相对,演奏时的“触觉”与“运动觉”则是由内向外的心理活动。“触键”表现为手指上下的纵向运动,形成非常大的立体空间感。钢琴的音色在他们手下可以随心所欲,千变万化。这些都源于极敏感的指尖“触键”技巧。“纵向空间”也同样存在于脚的运动——踏板的运用中,这是钢琴演奏技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踏板运用的优与劣,相当于“画龙点睛”与“画蛇添足”,而手脚的协调配合还取决于敏锐的听觉。

在钢琴演奏时,眼睛看谱,双手触键,脚踩踏板,耳朵聆听。演奏者必须在这流程中抓住各种细小、复杂、多变的瞬间。它的核心问题是“注意”,即按照音乐的要求,迅速分配、转移、调整好自己的“注意”于各个不同的侧面,这都离不开大脑的控制。要做到演奏时注意力集中,就要专心致志,排除一切杂念,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干扰和突发事件的影响,一门心思弹琴,有“泰山压顶不弯腰”、“黄河崩溃不眨眼”的一股子“傻劲”、“痴劲”、“韧劲”、“倔劲”。

二、钢琴演奏紧张心理的控制

紧张心理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引起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主要有注意力、情绪、心理压力、心理素质和外界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原因,它们都是制约钢琴演新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的科学脑是解决紧张心理的前提,而恰当的心理干预同样也是克服舞台紧张的方法。

我不认为钢琴家们仅仅因为他们整天用高度敏感的手指尖敲打,便比其他行业的人更容易紧张。实际上,小提琴家在小提琴的指板上会施加更大的压力,也就是说,小提琴家在每个音上花费的力气要远远超过钢琴家。紧张来自于对心理和生理控制能力的缺乏。有的学生因为没有一下子成功,便认为自己缺乏天赋或是落在后面了。音乐学习中真正成功的是那些笑到最后的人,学习钢琴的学生必须学会控制他急切想要往前跑的愿望。当然,所有这些的前提是,演奏者已经可以彻底驾驭这首乐曲。驾驭的能力是应对紧张的极佳良方。并不是说但凡掌控了乐曲的人就都不会紧张,但是对乐曲的掌控会给表演者带来无法描述的自信。

当一个钢琴家知道他能够把一个作品准确稳定地弹出,并且不失美妙之感时,他就不该担忧。如果他还是担忧,那么他应该像关心他自己的神经一般去关心一下乐曲。如果听众反应冷淡,没有获得表面上所谓的成功,他会静思是否对自己的表现满意,是否演奏的曲目对于一般听众来说太深奥,太抽象,或太新异,无法听懂。不管什么情况,并不存在紧张的必要。表演者会带着使下一次演奏更加理想的态度诚实地、发自内心地挑剔他的表演,没有比他自己更严峻公正的法官。永不满足是真正艺术家的力量所在。这个念头会一直激励他,因为艺术家生活在理想的世界,他力求完美,但是深知完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通常,一位艺术家表演后迎来了震耳欲聋的掌声,但是同时他意识到其实他并没有表现得最好。真正的艺术家会忘记听众的热情,马上开始改进那些听众没有听出的瑕疵段落。

紧张心理是钢琴演奏之大忌,它极容易影响全局、溃不成军,造成不可收拾、无法挽回的后果。尤其是初学钢琴者和年轻的钢琴者,更易产生演奏时的紧张心理,因而也就更要特别注意克服这种紧张心理。克服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准备充分。要对所演奏的曲目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练到滚瓜烂熟、闭着眼睛也能准确无误弹奏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心理有底,出现任何情况都不会乱了方寸。②精神放松。演奏前与演奏中,都要精神放松,并在精神放松的基础上,做到身体各部位的全方位放松,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处于舒展、轻松、自然、协调、沉着、冷静的最佳状态。③足够的自信心。要对自己的艺术水准有足够的自信心。当然,这种自信心是建立在客观分析中和与他人的比较中的。④心理调节。当万一出现紧张心理时,要及时稳妥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调节手段,克服紧张心理。例如用深呼吸法克服紧张心理;用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的方法克服紧张心理,内心深处发出“我能行!”“我能赢!”的呼喊;用注意力临时分散或临时转移的办法克服紧张心理,如想一下自己最高兴的一件事。但这种临时分散或临时转移不宜时间过长,以不影响注意力集中为原则。当然,注意力集中和临时分散或转移,是心理学上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它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变为一种心理自我调控能力。⑤排除杂念。要一心弹琴,不想与弹琴无关的事。以免越想杂事、乱事,越紧张越心乱。⑥应变能力。弹奏时遇到听众不欢迎甚至尖叫、喝倒彩,或领导与权威人士坐在下面,或有人讽刺、挖苦,乃至剧场音响条件不佳甚至突然停电等意外的发生,高校钢琴专业学生要做出应变反应,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

三、不良歌唱心理的表现与调控方法

心理自我调控钢琴演奏者的心理自我调控,在钢琴演奏中也相当重要,有时其至起到决定性作用。虽然钢琴心理学还并没有系统地建立起来,但是这一新兴学科的亟待建立是许多钢琴人的共同愿望。并且有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学术成果。

(一)自卑心理与调控方法

自卑心理就是在进行歌唱能力水平的自我估量时,对个人能力、品质作出与实际偏低的评价,存在着实际水平与期待水平的鲜明落差。这就要求制定合理的目标与要求。这个要求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偏高易使表演者受挫折,偏低又易使表演者没有自信,易放弃。所制定的目标应该与表演者的实际水平相吻合,或稍微高出表演者的现有水平。

(二)胆怯心理的调控方法

造成胆怯心理的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种。克服胆怯心理,首先要增强自信心,多为自己做一些好的心理暗示。其次要创造表演契机,增加舞台经验。再次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最后要做好上台前的准备工作,即对自己所演唱的作品要非常的熟悉。另外,演唱者还要实现自我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调节。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必须静默一下再起第一个音。起音之前,可在心里默唱乐曲第一句,并把速度故意放慢一点点(防止由于心跳加快带来的“超速驾驶”)。如果心跳实在太快,可再准备一会儿,做一两次深呼吸,并可做些前面提过的心理调节,产生放松、自信的意念。在演奏时,演奏者应当大胆去表现,树立自己的风格,演奏时想到的只是如何去表现音乐,达到忘我的境界。在台上,应凝神一志,心中的杂念尽量排除,使自己的心成为一张白纸,一面镜子,反映出作品的真面目,不觉得自己的存在,心中只有音乐,并把自己的体会倾诉于听众。

四、心理素质的构建

(一)联想与想象

钢琴演奏者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首先是联想与想象力。联想与想象是一切艺术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听觉艺术的钢琴演奏,就更不可以没有丰富的联想力与想象力。凭借联想与想象力,演奏者一方面可以准确能动地理解表现作曲家的乐曲内涵与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以演奏者自身的联想与想象力作为中介和桥梁,调动听众和观众的联想想象力,从而使听众和观众同演奏者一起互动,最终完成钢琴演奏全过程有受众参与的演奏过程。在这方面,有许多有力的例证。例如芡扎特的《C火调钢琴奏鸣曲》,就和莫扎特一样,充满了天真与烂漫。要使这首钢琴曲的演奏尽如人意,只有凭借联想和想象才能唤起受众记起那份久违了天真。又如贝多芬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原本无标题,是因为德国诗人莱尔塔听了这首乐曲之后联想与想象到月光,于是才以《月光》作为标题。可是俄国作曲家兼钢琴家鲁宾斯坦却认为:《月光》的标题是荒唐的滑稽的,他觉得应该有另一番解释与演绎。由此可见,联想与想象也会因人而异,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感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联想与想象是钢琴演奏艺术创造的动力和神髓。的确如此,联想与想象本身就是创造性的心理活动,惟有联想并加入丰富的想象,钢琴曲的演奏才能真正“动”起来。钢琴演奏是艺术创造而不是机械操作,其要点也正在于此。

(二)理想与意志

理想,在心理上讲就是对于未来的一种想象和构想,包括目标、志向、抱负、愿望等等。钢琴演奏者每一个人都会有美好的理想,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伟大的钢琴家。这不仅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正如拿破仑的那句名言所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虽然并不可能所有的士兵都能当上将军,但是立志高远、抱负远大对每一个士兵来说都是必要的。我国古语也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意思是说:把目标定得大一些,仅能达到中等水准;把目标定在中等,仅能达到下等水平。所以理想之人、之美、之伟,是必要的。但是,要使伟大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这中间有一条十分艰辛曲折的路要走,要经受挫折,经受考验。这时候,意志就成为决定性因素了。所谓“意志”,从心理学上讲,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所独有的心理能力。钢琴演奏者在学习钢琴与演奏过程中,都会面对激烈的艺术竞争与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要依靠意志来正确处理竞争中的矛盾和艺术中的难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心理自控力、心理调节力。要临危不惧,具有大心胸、大气量、大气魄。贝多芬年轻失恋,悲痛后更添毅力,同时又失聪,愤极时却变顽强,他没有倒下去,而是勇敢地站起来,创造出聋人作曲的旷世奇迹。他成功的秘诀只有两个字:意志!

(三)情绪与情感

如果说,联想与想象是钢琴演奏艺术创造的手段的话,那么情绪与情感则是钢琴演奏艺术创造的目的。情绪与情感,也是钢琴的生命和灵魂,能够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使演奏达到最佳境界。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我们可以从录音带中听到的现代“钢琴王子”法国钢琴家克莱德曼演奏的许多钢琴曲中,领略到情绪情感的含量与作用:他演奏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也把贝多芬视爱情如生命、视爱人如星辰的真挚热烈之情,演绎成现代人的至爱深情。钢琴演奏中情绪与情感的表现,主要有两大层面:一个层面是表现音乐作品中作曲家所表达的情绪与情感;另一个层面是表现演奏者自身的情绪与情感。这两种情绪与情感合二而一,水乳交融,才能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演奏,收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结  语

心理素质对于表演艺术实践中的钢琴演奏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表演的效果,如何将内心和身体与音乐相结合并创造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一直是钢琴演奏者们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为民.鋼琴艺术的多维度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2] 张佳林.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高校钢琴演奏专业学生舞台心理素质调控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B021)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心理素质调控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网络技术对钢琴演奏的影响
如何调控困意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