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年代革命音乐同儒家音乐观貌离神合

2020-07-13孙瑞婷

黄河之声 2020年8期
关键词:儒家孔子革命

孙瑞婷

摘 要:儒家音乐观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审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音乐观,仔细剖析儒家学派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并将其思想与我国上世纪30年代的革命音乐理论作比较,分析其之间表面上虽性质不同,但其核心实质却是相同的。

关键词:孔子;30年代革命音乐;音乐观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条主流文化,其思想对之后各个时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音乐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就上世纪30年代的革命音乐理论来讲,儒家的音乐观与其究竟是否存在联系,它算是对儒家传统音乐观念的继承还是另辟蹊径有所创新便是本文所探讨的。

一、儒家音乐观

“所谓音乐观,即音乐思想,是指对音乐的看法。”从古至今大家对音乐的想法、看法可谓见仁见智,各有不同,而儒家的音乐观对我国的音乐文化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仁”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其多种思想都离不开“仁”,故而在谈音乐时,他也强调要符合“仁”的要求。他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音乐与社会的政治风俗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而,要想使音乐这种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规范,不能放任其随意的发展。所以对此他强调“美”和“善”的统一,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和”的审美标准①。除此之外,在孔子的影响下,还形成了一种把音乐艺术与政治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

关于“美”与“善”的统一,在《论语》有这样的记载:1.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2.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可以看出第一句话孔子告诉我们,他从韶乐中获的了很大的审美享受,听了韶乐,可以三月不知肉味。在第二句中,孔子告诉我们为何韶乐可以使其产生如此强烈的感受,为何韶乐如此之美。因为韶乐不仅单纯的只符合音乐形式中美的要求,而且也符合了人们对道德要求,故称其“尽善尽美”。而武乐虽符合了音乐形式美的要求,却不完全符合道德的要求,不符合“仁”的理念,因而是“尽美未尽善”。可见,在孔子看来音乐这种艺术必须得符合道德的要求,这样才会“美”。故而“美”和“善”在音乐中必须是统一起来的。可以说,孔子很注重音乐的思想性及教育性(道德要求),但也不忽视音乐的艺术性(音乐形式)。由此看出,儒家虽推崇音乐,但他所推崇的音乐是“美”与“善”相统一的韶乐,而不是别的音乐。因为韶乐才是符合“仁”的要求的音乐。

而关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则是在说孔子认为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必须是一种有节制的、有限度的情感,要讲求适度、平和。这是孔子对于音乐的审美标准,它符合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另一范畴“礼”的规范。(而郑卫之音由于有着过分强烈的情感,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淫”,不符合“礼”的规范,这便也不符合其对音乐审美的标准,因而是儒家所严厉排斥的一种音乐。)

因而可以看出,儒家的音乐思想的总特点是:“充分肯定音乐的社会功能作用,视音乐为道德教育的手段,主张礼、乐配合治人治国,提倡礼、乐和谐观,反对变革。”②

二、30年代音乐思想及革命音乐理论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社会极具动荡的年代,当时的中国人民一方面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掠夺,同时又受着国内官僚买办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号召和组织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给全国各阶层人民以巨大的鼓舞。虽然当时南京国民党政府下令禁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且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尊孔復古、“复兴礼乐”的逆流。但由于社会现实生活的召唤,阶级、民族解放斗争意识的觉醒、提高及全民族抗日情绪的日渐高涨,在文艺界,便逐渐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阵营③。

于是伴随着音乐文化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展开、活跃与扩大,在其后的活跃便是音乐的思想内容方面的东西。此时的音乐活动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借鉴、吸收西方的音乐文化,或是完全性的接纳、继承传统的音乐文化,而是在此基础上有了自我的创新。但这个创新并不是凭空出来的毫无根据的,它是有一定的渊源出处的。因而能说30年代的中国音乐是处在一种艰难生存、缓慢发展的状态之中的。

“五四”时期“以美育代宗教”的音乐狂飙,荡涤了两千余年来‘德为上‘艺为下重在政治教化功利的儒家音乐观,体现了对人和音乐艺术价值的新的认识④。在此时最为突出的音乐创作人聂耳、冼星海他们在音乐创作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当时所特有的“对现实尖锐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敏锐的感受、对理想社会热情乐观的憧憬。”使得他们把握住了在当时混乱年代中的普通民众的音乐审美幅度,从而赢得了大批听众,是的其作品成为当时乐坛的主流。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时的群众歌曲创作获到了充分的发展(由于条件的不允许,器乐创作发展较慢)。这些作品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时代的需求,也为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创作主力军中的代表人聂耳的作品是以群众歌曲为主的,大多数内容都反映了当时最迫切的主题——人们大众反帝爱国的斗争。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体现出了我国当时革命音乐的正确的方向,他的音乐同时也传达了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和革命精神。因而这些作品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后来乃至现在我国的音乐文化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而另一代表人“人民的音乐家”的冼星海,他的创作则具有强烈的号召性、鼓动作用的战斗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其作品表现出了他个人创作中所独有的特色,且具有当时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由于他们的创作都是以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为背景,且作品都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因而在如今,当我们纪念这两位音乐家时,有些人就会用“政治标准第一”来谈他们的作品⑤。

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对社会环境的反映,但更多的还有对之改造的作用。可以说他们是抱着“音乐救国”、“代替大众在呐喊”的态度,积极的投身于当时的抗日救亡活动中去,与时代、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可以说他们音乐作品的产生并不是偶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因“民族救亡”的政治需要而产生的。⑥

结  语

儒家思想产生在社会大变动和思想意识形态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社会中各阶级的矛盾也及其尖锐复杂,政治动荡,因而各领域的有识之士便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相应的社会责任,音乐领域也不例外,无论是教化、规范、政治作用极强的儒家音乐,还是“代替大众呐喊”、有“民族救亡”内涵的30年代革命音乐,他们存在的形式虽不同,且大有差异,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应当时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且有另当今的我们学习、发扬、继承的内容存在。

注  释:

①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8.

② 张小虎.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对我国古代音乐的影响[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03).

③ 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山海音乐出版社,2004,4.

④ 戴嘉枋.面临挑战的反思[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⑤ 孙笑盈.革命音乐家的“侠骨柔情”[D].中央音乐学院,2010.

⑥ 戴嘉枋.面临挑战的反思[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2.

参考文献

[1] 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8,3.

猜你喜欢

儒家孔子革命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知命
中国的出行革命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茶道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颜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