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与实践基地的整合?教案
2020-07-13谢春蓉
谢春蓉
我们的学生长在农村,长期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但很多学生长期处在留守状态,因此很少和家长一起参与生产劳动,有不爱劳动倾向,更是不能把知识用于实践。针对这点我们学校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劳动实践课,让很多学科教学搬入了大自然,给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培养爱劳动习惯,让知识学以自用。
一、本节实践课的教学目的
1.实践出真知印证一些容易忽略的生物知识
2.认识生物知识是如何在实践基地被充分利用的。
3.用生物知识解释自然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学生参与劳动和实验操作。
二、组织形式
以教学班为整体,以小组为单位
三、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提出学习疑问并集中在笔记本上。
(2)确定进入实践基地的路线。
(3)学生自由分成四个小组,组长对组员的学习、安全负责,老师对所有学生学习、安全负责。
2.材料准备
(1)走进实践基地,于大自然融为一体,作好细致观察事物,聆听相关的解释的准备。
(2)老师收集好相关典型植物的文字资料准备。
(3)老师收集好平日生活中的误识和疑虑。
(4)准备相关的劳动工具、实验工具。
四、活动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操作法、觀察法、参观法、总结法
五、活动过程
(生物学科与实践基地整合的易错知识印证性学习)
1.师生一起进入实践基地,来到入门的茄子田地。
师问:各小组仔细观察田中的茄子植株、茄子花、茄子果实,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问?并汇总在展示板上。
小组1:茄子叶排列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按一定距离栽种?
师讲授:茄子叶排列特点是:轮状排序,这样能充分利用光照。植株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株距:两株之间的距离。行距:两排之间的距离。做到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除了这些,为了果实更好、更大,我们对茄子叶还可以做哪些处理?
生答:修剪枝叶,把被遮挡的枝叶剪掉,把瘦弱的花去掉。
学生活动:学生们一起用枝剪对茄子进行去叶处理。
2.师生一起离开茄子地到达玉米地。
师问:学生们对玉米为代表的植物有多少了解?
小组讨论整理:并把讨论结果写在展示板上。
小组2:汇报讨论结果。
(1)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判断方法:看种子、看花序、看叶脉。
(2)玉米是异花传粉还是自花传粉?
师讲授:玉米、高粱、水稻、小麦均是单子叶植物,叶脉是平行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玉米的雄蕊和雌蕊,并理解玉米是异花传粉。
3.师生一起离开玉米地到达萝卜地。
师问:我们吃萝卜是它的那种器官?观察萝卜的生长情况,并分析形成萝卜如此性状的原因有哪些?
小组3回答:萝卜属于变态茎,地表部分是绿色、地下部分是白色。这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所以性状=基因+环境。
(生物学科与实践基地整合的知识应用性学习,学生参与劳动实践)
4.师生一起来到小黄瓜地
学生对小黄瓜枝叶进行修剪、搭棚的完成。(要求美观而科学)学生体会到种植过程中如何做到充分利用光照。
师讲授:充分利用光照的具体方法还有(1)、套种(注意套种品种的选择如:成熟时间要错开、枝叶生长类型一横一纵、圆叶和尖叶套种、根系深浅不一、高矮套种、结实的位置考虑、)比如圆白菜和水白菜的套种(2)、合理密植(以成熟植株的大小为参照点)确定株距和行距。(3)藤曼植物搭棚也是充分利用光照。
5.师生一起移栽小葱
(1)松土,(2)加入自制的固体农家肥,(3)带土移栽小葱,(4)盖上遮阳篷布。
学生分析操作原因: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 有机物 )+( 无机物 )
无机物=( 水 )+( 无机盐 )
有机物通过叶光合作用由上往下运输,无机盐通过植株的根尖从土壤中获取由下往上运输。
学生分析化肥和农家肥的区别:
农家肥”
(1)可以全面供应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不板化土地。肥效慢但持续时间长。
(2)可以减少养分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化肥”
(1)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但持续时间短,养分较单一;
(2)施入土壤后,有些养分会被土壤吸收或固定,使土壤板化,降低了自身养分的有效性。
所以农家肥种出的蔬菜比化肥种出的要环保、绿色。
所以我们后续考虑把校园的生活垃圾制成农家肥投入实践基地促进学校的生态发展。
(生物学科与实践基地整合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6.师生一起来到南瓜地
生操作实验:花的结构认识,果实的形成推理
生准备的工具:镊子、刀片、探针
取南瓜花,解剖南瓜花,指认花的各结构,推理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学校实践基地资源,实现了实践基地与生物学科的有效结合,解决实际生活生产问题,落实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爱劳动习惯和操作能力。
不足之处:在实践基地学习过程中,有破坏绿色环境现象,产生不良影响。学习过程中有少数学生还不能识别常见的植物,老师也不能鉴别某些植物品种。准备工作还要全面。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合作学习精神还要多加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