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T教学法在英语专业精读课程中的反思与运用

2020-07-13吴术驰

卷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

摘 要:GT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但从上世纪80年代起,逐步被以交际为导向的各类教学方法边缘化。至今,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教学实践中都极少提及和用到。本文基于英语专业精读课程,重新反思了GT教学法在夯实理解英语句法逻辑、对比语言差异、监控输出质量、提升语言使用精准度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本文认为,GT教学法在夯实语言基础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GT教学法;英语专业;精读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西南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青年项目:“英语本科专业精读课程教学之根本任务及其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联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 引言

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以下简称GT教学法)是外语教学中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一套外语语法规则”,“阅读和写作是学习的重点”(束定芳、庄智象,1996:101)。“以语法规则为准绳,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语法现象;以母语为基础,理解课文内容。(罗立胜、石晓佳,2004:85)”但由于其忽略听说能力培养,在实际教学效果中,产生了“哑巴外语”一类的问题。随着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在外语教学领域便开始了以提高交际能力为导向的外语教学探索,其中又以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力度最大。交际法、情景口语法、听说法、任务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运用方面成果丰硕。而新方法的出现并非对老方法的补充,而是替代。目前各学龄层次的英语教学都有淡化、甚至排斥GT教学法的趋势,并已成为一种主流。但笔者在英语专业高年级精读课程的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因缺乏扎实的语法分析能力而导致对高级语言材料理解效率不高的问题;在话题讨论、写作训练等输出过程中也存在语言跟不上思维、表达简单化等问题。因此,笔者拟从英语专业精读课程为对象,讨论精读课程的目标及GT教学法在该类课程中的作用与运用问题。

2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中的目标

不同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大多数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精读课(如《基础英语》《高级英语》《综合英语》等)是英语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学分最高、课时最多,持续6个学期,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思辨创新、逻辑思维、文本鉴赏、修辞方法等方面。依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与同行的交流发现,教师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上述能力训练,通常会设计相关任务,要求学习者利用多种渠道,提前搜集、了解、学习相关资料。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分享,并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对文本展开意义层面的阐释和话题讨论。教学参考中涉及的词汇、句法、结构、修辞等语法方面内容教师也会做相关讲解,但从时间安排和训练强度上大都不及其他方面。依笔者在与教学对象的交流中发现,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反差较大。积极且善言者往往会自主获取更多材料,且在课堂上争取较多的学习机会,但这类学习者在班级比例中相对较少。而大多数学习者,或处于表达欲望、个人性格、主题熟悉程度、时间限制等多方面问题而未能获得充分的学习机会(学习态度欠佳者不论)。但当问及具体学习收获时,上述学习者均表示,能从学习材料中积累词汇和部分表达,能了解材料意义,但对较为复杂的句式结构却不甚清楚,也难以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之中,缺乏清晰的获得感与成就感。在话题探讨、翻译练习、作文批改过程中,笔者明显发现学生在想表达和能表达之间的矛盾突出,低质量和简单化运用语言的问题普遍。

交际运用是十分必要的,但低质量、简单化的运用无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且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目的绝不限于日常交流,还应有对语言的精准把握和运用。语言知识本身也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中文专业的目的不仅限于日常交流——那是每个中国人都具备的能力——而是对中文精细化的学习。

3 GT教学法在精读课程中的作用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从课程设置上,也能看到“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课程设置。且在英语核心课程中,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专业技能”课程占到专业核心课程的一半以上。但由于其中的英语语法只作为一门课程开设一个学期,课程容量有限,且集中于规则、概念,远达不到夯实基础、灵活运用的目的。而没有扎实的语法基础,在面对其他全英文的技能课程和专业课程时,往往会出现理解困难或似懂非懂的局面。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语言积累的意识和语言分析的能力,希望通过课内外大量材料的输入来提高语言技能的目的難以实现。

而精读课程有贯穿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整个学习过程的大量课时,选材经典、体裁丰富。因此应该有效利用精读课程,确保学生对课文从词句到篇章都有通透的了解。而这其中,对文本逐句的语法分析和翻译练习必不可少。语法、翻译的作用是树立学生在语言积累与语言分析方面的意识,确保对每个语言点清晰明确,并能在恰当的时候准确运用。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承认英语是第二门语言,它无法像母语学习那样,在饱和的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而是在掌握一门语言之后,依据已有的语言概念和逻辑,在掌握另一门语言的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展开学习。“这种语言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学习者的母语,但它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标语”(Eills,2000:33),我们称之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而要让中介语尽量靠近母语,需要有意识地输入大量正确的目标语文本。精读课程的材料和课程目标正好为此提供了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语法工具,让学生理清句子中的每一个语法结构和语言功能,学会抓住核心主干,区分修饰成分,以提高对句子的理解和鉴别能力。

而翻译一方面是检测理解的手段,另一方面则是语言对比的策略。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常常反映心中理解,但说不出来的情况。而在笔者看来,这实际上是没有理解的表现。翻译过程中,词意的准确选择、逻辑与成分功能的重新组合充分体现了理解的精准性和两种语言的差异性。翻译的过程会不断促使学习者思考在母语中常用的表达应如何在英语中进行恰当的表达。

4 GT教学法在精读课程中的运用

精读课程的材料均为精心挑选的材料,部分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打磨而成为经典。且由于学习者在中学和大学的语法课上已经基本掌握大部分语法概念,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向学习者解释为什么某个句子是正确的,并适时给出类似的例子,而非讲解语法形态本身。换言之,是用精读课程中经典的材料去激活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语法知识。其根本目的是加深对句子的理解。而这一过程事实上是帮助学生养成语法归纳总结的习惯。不应把学生的注意力“局限在形式的辨认上,而要把重点放在用法的探讨上,如结合难句、长句、段落、篇章来学习和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张美平,2007:178)”由于英语是一门形式连接的语言,因此在实践中,笔者常常会让学生确定句子的核心结构(如主语、谓语),然后逐个分析修饰成分和逻辑连接成分,让学生清楚了解句子从简到繁、从繁到简的过程,将学生脑海中的理论语法变为实用语法。通过精读课程大量的课时和丰富的材料,扎实地输入大量表达精细、句型丰富的句子,为理解和输出打下基础。依据学生的反馈,大篇幅的句型语法分析能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理解许多语法的运用,句子的组织能力有明显增强,写作的精细化程度也明显提高。但同时也产生一个问题,即短期内大量学习者口语反应速度降低。他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思考句子语法结构上的正确性。但这正是语法监控输出的表现。“虽然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但意识不到错误或忽视错误都不利于整体语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程晓堂、郑敏,2002:73)。而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这种由于语法监控输出而导致的输出反应减慢的问题,在大约半年之后会有明显改善。

“翻译教学法提倡的是对原文的书面理解,强调的是两种语言书面形式的互译。(罗立胜、石晓佳,2004:85)”前文谈到,翻译是对原文理解的外化体现。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另增加了回译的训练,即要求学习者将中文回译成英文。回译促使学习者重新回顾学习过程中语法分析的过程,确定语句的核心结构,逐步添加修饰成分。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感到阻碍,并促使自己重新审视和学习原文语法结构,起到检验学习效果的作用。同时,回译也是建立英语语言思维和语言逻辑的过程。

5 总结

GT教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价值和优势,在夯实语言基础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应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被边缘化,而应该与不同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扎实的语言基础和精准的语言运用都有赖于对语法的掌握程度。在精读课程中,通过对大量精选材料进行语法分析,一方面有利于将理论语法转换为实用语法,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掌握句子的结构和逻辑。而对原文的翻译练习,能帮助学习者比较两种语言在结构和逻辑上的异同;回译练习则能帮助学习者检验掌握句型结构和词汇表达的效果。最终目的是促使学习者养成注重观察、分析和积累语言的习惯,使英语专业的学习者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參考文献

[1]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张美平.语法翻译法的存在价值及其创新运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76-179.

[5]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外语教学,2004(1),84-86.

作者简介

吴术驰(1986-),男,汉,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与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以BP制辩论为牵引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行动研究用于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