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水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0-07-13宋海军
宋海军
(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042)
1 背景
20世纪90年代,数字化管道的概念被提出。随着3S技术的推广与集成应用,城市管网管理已从CAD时代过渡到GIS时代。如今,GIS技术在我国城市规划、水电气热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天津水司与时俱进,大力开展信息化工作,瞄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在管网普查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了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该系统自2009年正式运行至今,基本替代了原有纸质图档资料的作用,同时具备爆管分析、在线监测数据实施展示、运行数据统计等功能,为生产决策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支持。
为推动水务事业发展,着力打造城市水务统一运营平台和责任主体,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务集团)于2015年11月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相关的引滦入津、南水北调原水管理单位等优势国有资源整合而成,并于2016年1月注册。水务集团业务布局为打造“一主三辅”业务格局,其中“一主”指供水板块,包括原水输配和城市供水业务,为集团核心业务板块。随着水务集团业务领域的拓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对管网系统的统一管理、资源的整合等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真正实现原水、供水“一张网”管理,对GIS提出了新的管理和使用要求。
2 GIS的需求梳理
天津GIS在建设之初主要用于市政供水管网的运行管理,水务集团成立后对供水业务进行了深度扩展,对标原水管网一张网运营布局,GIS尚存在以下方面的需求。
2.1 原水工程方面
目前,原水输送已基本形成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格局。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原水供水工程已纳入运行管理,供水范围覆盖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武清、宝坻各大水厂和海河沿岸各大电厂。原水工程中的明渠、暗渠、管线、水库、泵站、水闸等相关设施的管理相对独立,缺乏整体的智慧化管理软件。为进一步提高原水运行管理水平,为全市用水调度建立水力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支持,需将原水工程资料纳入GIS管理。
2.2 二次供水方面
天津市现有二次供水设施5 000余处,其中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近3 500处。目前,水务集团已接管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1 085处,主要负责对二次供水泵房、地埋管网的巡查、维护、抢修等工作。二次供水设施资料的存储方式较为传统,主要采用纸质资料和电子CAD竣工图纸。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二次供水用户的比例不断增大,后续接管的二次供水设施将进一步增多。为提升二次供水管理水平,响应水务发展一体化要求,亟需将二次供水资料纳入GIS。
2.3 管网管理方面
2.3.1 缺乏统一GIS管理平台
目前,GIS的应用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塘沽区域和部分西青、津南、静海范围。随着集团供水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三供一业”项目的移交接管,滨海新区大港油田地区与诸多开发区范围内的供水管网尚未纳入GIS管理。GIS由各二级单位按照供水范围管理使用,水务集团缺乏一个相对完整的GIS以统一管理各单位系统运行。
2.3.2 城市发展地形变化
GIS管网资料均为竣工验收合格的管网,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往往分为若干标段实施。但因为工程整体未完工,有些已通水运行的标段迟迟无法实施GIS上图,给后期抢修维护工作等造成不便。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系统内地形多发生改变,尤其是中心城区以外区域的地形变化较为突出,使GIS地形与实际有所不符。
2.3.3 管理辅助决策方面
区域供水公司只能查看各自供水范围内的管网信息,遇到工程涉及跨区域停水(降压)时,无法第一时间查看、分析,影响工作效率。管网管理辅助功能有所欠缺,抢修、维护信息不完善。
2.4 数据管理方面
压力、流量、水质监测数据等是管网运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信息,目前数据由各二级单位管理,尚无统筹管理部门。水务集团成立后,急需对各单位的压力、流量、水质监测情况等开展统一管理与实时监管。
2.5 系统软硬件需求
09版GIS选用ArcGIS9.3作为基础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开发方法已有根本性改变。目前,该平台已经相对落后,行业最新科技成果无法在此平台上实施。需对ArcGIS平台进行升级,从而更好地为GIS提供服务。随着硬件设备性能的提高和硬件成本的降低,64位操作系统已经取代32位的WinXP系统,成为当前计算机的主流操作系统。09版GIS是基于后者开发,后期系统提升也将影响计算机性能。
3 GIS的提升与改进
3.1 原有GIS的升级
3.1.1 数据管理子系统
将原数据管理系统使用的ArcGIS平台从9.3版本升级到10版本,在保留原有GIS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系统优化、功能改造,并按新业务需求调整数据库结构,以适应管网管理发展的需要。
3.1.2 基于Wdb的发布管理子系统
将基于ADF框架的ArcGIS Server9.3发布平台升级到基于Htm15的ArcGIS Server10发布平台,有权限的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网页查看当前的管网情况,并可对管网数据应用统计、查询、分析等高级功能。
3.1.3 移动系统
增加移动系统对缓存数据格式的支持,减少外业使用的流量消耗,保证原有功能的正常使用。
3.2 GIS的功能扩展
3.2.1 建立水务集团GIS
将现有3家区域供水公司的GIS数据整合,统一保存到水务集团数据服务器中,实现自来水管网资料的统一管理、统一应用,建设水务集团GIS,为全市GIS管理提供基础支持,为使用GIS基础数据的各个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将全市的供水管网压力、流量、水质监测数据接入后,可通过集团GIS实时查看并统计、分析。
3.2.2 原水资料拓展
将原水数据纳入GIS统一管理,对市区内长度为60多公里的原水物探管线、引滦工程项目资料、南水北调工程项目资料,以及沿途各关键点位信息统一在GIS管理。以水闸为例,通过GIS属性查询,可调出该设施的全部属性资料,见图1。
图1 原水GIS资料
3.2.3 二次供水资料拓展
建设二次供水设施图层,将二次供水数据接入GIS管理。可通过GIS查看全市的二次供水情况,点击可查看每处二次供水设施的具体情况,根据二次供水设施服务的小区用户进行了区域辐射划分。可通过GIS直接查看单个二次供水设施供水服务区域,如图2所示。
图2 二次供水设施分布
3.3 提升资料准确度
针对GIS地形图不够精确、范围不够广泛、管网资料更新不够及时等相关问题,逐一解决。
3.3.1 购置新地形图
原有GIS地形图仅涵盖市内六区和外环线周边地区,通过采购全市区域内地形图,一方面新增了扩展业务地区地形,另一方面更新了原有地形区域地形。购置了全市域现势遥感影像图电子地图切片数据以及全市域现势1 ∶2000地形图(其中中心城区为1 ∶500),统一数据坐标并定期进行地形图数据更新,保证地形资料的现势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满足集团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具体需求。
3.3.2 规范数据管理
出台《天津水务集团有限公司GIS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单位的管理职责、资料数据录入和协调同步周期。明确所有通水运行工程要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资料的录入工作,将部分已通水运行但未总体竣工验收的项目的数据录入临时图层,待正式验收后调整至正式图层。各营销公司每个工作日编辑提交系统数据,各GIS运管单位每个工作日对数据进行协调和数据压缩,解决上传数据问题并将数据整合到GIS主信息库。集团每个月同步处理整体GIS数据,确保资料更新及时、准确。
3.4 构建三级管理体系
形成水务集团三级GIS管理体系。水务集团GIS为一级管理平台,负责全市管网资料的统筹管理;各区域供水公司GIS为二级管理平台,负责各自管辖区域内管网资料的管理;各营销分公司GIS为三级管理平台,具体负责营销范围内管网资料的上图、维护和使用等工作。按照三级管理体系职能,合理匹配各级GIS管理人员操作权限。打破原有区域公司无法查看其他地区管网资料的尴尬格局,开放查阅权限。各区域公司均能查看全部供水管网GIS资料的权限,使爆管分析、停水分析等管网管理和分析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4 结语
伴随信息化水平的提升,GIS的应用使管网管理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近年来智慧水务的概念越来越为国内外供水企业所接受,智慧管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成为未来管网管理的发展方向。GIS作为智慧水务的底层应用平台,具备强大的图形、效果展示和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并可为其他业务管理系统提供平台支持,必将成为智慧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水司结合管理需求,不断开发完善GIS功能,将供水运行中营业、计量、客服服务等诸多业务工作架构于 GIS 平台之上,形成了综合管理平台。未来,天津水司将继续开发和优化GIS功能,使之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内外部各系统的有机衔接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各类数据的自动归集与深度分析,提升系统工作效率,进而更有效地支持和服务供水企业管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