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2020-07-13刘少峰陈昇黄思源郭森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太极拳受试者显著性

刘少峰,陈昇,黄思源,郭森林

(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体适能是指人体具备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 学习) 而不感疲劳,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健康体适能和健康紧密相连,主要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1-3].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众多中老年受慢性疾病的困扰.太极拳运动作为我国传统的养生运动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4],中老年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够预防衰老、延年益寿、达到治未病的功效,还能提高协调、柔韧与灵敏等身体素质[5].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已有众多学者对太极拳运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但在太极拳的文化、现状发展、技术训练以及教学和健身等方面作出的研究较为分散,尚还可以进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此外针对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及对中老年女性健康影响也缺乏深入研究和动态监测.故本研究在全民健身觉醒和健康中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特选取中老年女性这个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着重通过对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的中老年女性的健康体适能进行测试,分析总结其对中老年女性体质健康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太极拳对中老年女性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于2018年3月选取福州市鼓楼区中老年人活动中心自愿参加本研究的44名受试者(年龄范围为55~65岁的女性),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22人)和太极拳组(22人).受试者必需满足:所选人员均身体健康,无先天性相关疾病,饮食情况基本相同.所选实验对象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MI)方面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排除正在练习太极拳或进行其他规律运动的中老年女性.

表1 研究对象实验前的基本情况统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通过中国知网、Science Direct综合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对“中老年女性”“太极拳”“体适能”“Tai Chi”“Health fitne”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及整理太极拳和中老年女性健康体适能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实验法

1.2.2.1 实验方案

对实验组的22名实验对象进行15 d 24式太极拳培训,熟练后配音乐进行12周练习,时间选择为周一至周五晚上18∶30-19∶20,每次练习50 min.练习时通过心率手环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测,使心率控制在HRmax%=65%-70%.实验组以24式太极拳进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实验干预,正常生活,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

1.2.2.2 测试指标与测试仪器

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健康体适能指标测试,测试仪器和测试人员相同,受试者空腹,选择早上6∶30-7∶30测试,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具体指标如下:

身体成分指标:体脂肪率、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肌肉量和腰臀比.

肌力和肌肉耐力指标:握力、背力.

心肺耐力:肺活量、安静血压和心率.

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左).

测量仪器:人体成分分析仪(IOI353)、握力测试仪(WCS-10000)、背力计(BCS-400)、坐位体前屈测试仪(HJ-101)、肺活量测试仪(HJ-201)、超声波身高体重脉搏测试仪(HW-900B)、血压计(HEM-6121)和秒表.

1.2.3 数据统计处理

数据运用SPSS24.0进行统计,实验结果以平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身体成分比较分析

表2 实验前后身体成分各指标比较(n=22)

表2显示,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体重、BMI、腰臀比和体脂率平均值分别升高了0.12、0.12、0.02和0.30;肌肉量却下降了0.14.实验组的受试者经过12周的太极拳训练后身体成分指标较实验前均出现了显著变化,除肌肉量外其他指标较实验前变化非常显著(P﹤0.01),肌肉量比实验前变化显著(P﹤0.05).实验后组间相比体重、BMI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腰臀比、体脂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量变化不是很显著,但具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人体体重由两部分组成,主要包含脂肪和去脂体重,步入到中年以后,因生理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的下降,导致大量的脂肪堆积在体内.通过表2的身体成分指标可以看出,24式太极拳练习者与对照组相比体重,BMI有非常显著性变化,体脂率变化极其显著.实验组的体内脂肪率降低较为明显,这说明太极拳运动可以使中老年女性的体成分得到改善,使体内脂肪含量降低.

表2显示,12周的太极拳练习,实验组的腰臀比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性明显.一方面是因为在太极拳运动中每个动作的规范姿势都要求上体保持中正的身体姿态,这就需要腰腹部的肌肉和臀部的肌肉做到协调配合.汪孟真指出老年人群的肥胖属于“中心型肥胖”,腹部、大腿和臀部的部位是脂肪主要的堆积部位[6].因此,24式太极拳的动作要点,能够促进中老年女性的腰臀比降低.长时间进行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加肌肉含量,增加骨量,降低了骨质疏松、糖尿病和肌肉萎缩的发病机率,进而提高了中老年女性的体质健康水平,使生理机能水平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是因为24式太极拳的核心在腰部,腰椎随动作而动,带动四肢进行运动,同时又是典型的有氧运动,全身各个关节、肌肉和骨骼基本上都参与运动,因此能够调节受试者的心肺功能,增强了肌收缩的能力,每搏输出量增加可以携带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使多余的脂肪组织进行分解,血液循环的加快促使脂肪代谢产物及时排除,从而使体内脂肪含量降低.

2.2 实验前后心肺耐力比较分析

表3 实验前后心肺耐力各指标比较(n=22)

由表3可知,对照组实验前后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肺活量、安静心率和血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受试者实验后较实验前各项指标存在较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24式太极拳运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并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

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脏器,呼吸深度的改变可以提高呼吸肌能力,增大胸廓的活动幅度,使膈肌和腹部的肌肉张力增加,从而提高肺活量[7].24式太极拳常常伴随深长的腹式呼吸,呼吸节奏要求自然平稳,由于呼吸深度的增加使横膈膜向下推移,膈肌的活动幅度就会得到相应的增加,在增加膈肌的活动范围的同时还能够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和肠胃消化能力[8].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和倒卷肱等扩胸动作的呼吸都是采用了腹式顺、逆呼吸和拳式呼吸,呼吸深度的增强对肺功能起到了调整和促进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女性的纤维蛋白原増加,动脉壁出现硬化,血液的黏稠度不断增强,血管弹性变差使血液对血管的压力加大,血压升高.中老年女性的冠状动脉也会慢慢出现硬化,心肌供血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心肌的收缩能力变弱,也会使得血压升高.国外有研究表明24式太极拳运动会对中老年女性的微循环系统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9],太极拳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心脏工作能力提高,每搏输出量增加,血液的溶血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降低了受试者的血压,对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10].还有研究认为,参与太极拳运动的人群可以使血压得到改善,原因是练习时全身肌肉交替收缩和放松,太极拳动作特点是体松心静、圆活连贯、虚实分明、呼吸自然,此时大脑中枢处于安静舒松的状态,使血管舒张能力增强[11].故习练太极拳可以有效地提升肺功能,并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

2.3 实验前后肌肉力量耐力和柔韧素质比较分析

表4 实验前后肌肉力量和柔韧素质各指标比较(n=22)

表4显示,对照组实验前后肌肉力量和柔韧素质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太极拳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握力和背力差异不明显(P﹥0.05),但有好的改善,闭眼单脚站立(左)和坐位体前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太极拳组闭眼单脚站立(左)和坐位体前屈实验后较实验前存较极显著性差异(P﹤0.01),肌肉力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结果表明了经过12周的24式太极拳练习后,太极拳对中老年女性的柔韧性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说明中老年女性经过12周的太极拳运动的干预,柔韧性效果明显.

握力是上臂力量测量方法.人体内的结缔组织和顽固脂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会使身体的肌肉能力出现明显的下降.在本研究实施前分析了24式太极拳的套路动作,例如在“野马分鬃”“海底针”“单鞭”等动作中的手型基本上都是勾手和掌,使手腕得到有效的锻炼.参与太极拳运动一方面可使肌糖原储备增加,有氧代谢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会使肌纤维的横截面增加,因此上下肢的肌肉力量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单足闭目站立(左)是评价人体平衡能力的指标.中枢神经对平衡能力的处理是依靠本体感觉、前庭感觉和视觉来完成的.12周太极拳运动后得出,实验后的平衡能力较实验前效果显著.这主要是由于24式太极拳每个招式都是左右对称的练习[12];并且太极拳的另一个特点是在重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身体的升降和移动,姿势不断的改变,膝关节的微屈和半屈可以刺激本体感受器,使腿部的四头肌和三头肌力量增强;24式太极拳在动作过度的时候都有单腿作为支撑点,如“手挥琵琶”“高探马”等动作整个身体都是靠单腿支撑来完成的,这就对身体平衡能力要求较为严格,这也是平衡能力提高的原因之一.

坐位体前屈改善说明太极拳对中老年女性柔韧性有很大的改观.其主要原因是太极拳练习要求动作舒展大方,运动时肌肉牵拉韧带,重心的下降增大了下肢和腰部的动作幅度.同时太极拳在音乐的配合下动作轻柔缓慢,不易出现损伤,再加上太极拳运动的核心在腰部,腰部的转动可以使小腿的三头肌、股四头肌和韧带得到不同程度的拉伸.故24式太极拳运动也可改善中老年女性的柔韧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科学合理的太极拳运动能有效改善中老年女性的身体成分,通过研究得出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改善非常明显;对腰臀比、体脂率改善相对明显;对肌肉量变化不很显著,但也具有较大幅度的改善.

(2)太极拳锻炼对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一定改善,特别是对于心肺功能有明显提高.主要反映在肺活量明显升高,心率和血压明显降低,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肺功能的增强有一定作用.

(3)太极拳运动能够改善中老年女性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但对力量干预效果不很理想,这可能与训练时间太短有一定的关系.

3.2 建 议

(1)本文通过把24式太极拳纳入中老年女性健身中进行研究,依据实验结果得出太极拳锻炼能提高中老年女性的体质健康,使其成为中老年人健身方式的最佳选择.

(2)在太极拳锻炼过程中,依据中老年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等特点,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不仅有利于培养中老年女性锻炼的意识,还能够丰富文娱内涵.

(3)太极拳运动实施时必须保证练习的时间、强度和频度,否则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身体指标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

猜你喜欢

太极拳受试者显著性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