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7-13邱梦莹

海峡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辅导员青少年科学

邱梦莹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青少年作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后备军,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尤为重要,其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科学梦想,激发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科技教育不仅包含校内的科学知识学习,也包括形式内容更为丰富的校外科技教育。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主要是指在科普场馆、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校外教育基地开展的各类科普实践活动,通常被认为是培养青少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尝试总结归纳福建省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短板,提出能够有效提升校外科技教育工作水平的一些对策。

1 校外科技教育在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1 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发展青少年创新思维

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为出发点,以启迪学生创新思维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最终目的。相较于课堂教育,校外科技活动以其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的特点,寓教于乐,对于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成效明显。例如,科技馆是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素质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在此通过做中学、玩中学,既激发出科学兴趣,也发展了科学思维。

1.2 锻炼青少年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校外科技教育一般会将课堂内容和课外实践有效融合。引导青少年动手开展科普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其更好地深化课堂所学知识,还能促使其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创新潜能。例如组织中小学生到海洋馆观察鱼类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等,了解其生存所需的环境,激发青少年对海洋保护的思考;经过对场馆实验室静电的观察和体验后,促使青少年思考避免静电的方法和措施,并在生活中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2 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有299家社区青少年工作室纳入省级管理平台统一管理,每年开展的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吸引到40余万名中小学生参加,获奖成绩稳居全国前列,组织全省青少年参与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提交数据13万多个,组织科普报告进校园达100余场。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科技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

科技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对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培养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的短板之一是科技辅导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多数师范类院校未设置校外科技教育专业,相关的课程也开设较少,大量的校外科技辅导员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专业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校外科技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面临升学、成绩的压力较小,科技辅导员的考核也不如校内专任教师严格,因此校外科技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2.2 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大部分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卷面成绩,对于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往往不够重视,认为这些活动既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又于提升考试成绩无益。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取消中高考的自主招生和加分政策,一些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功利性逐步淡化,家长和学生参与校外科技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减弱。以福建省内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为例,多是低龄学生参与工作室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而身处创新思维发展最重要阶段的中学生,往往难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

2.3 校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通常会围绕某一个专题知识展开。有时,为了过度追求知识的“提升”和“拔高”,活动所选定的专题与校内课堂知识联系不够紧密。若校外科技活动的内容脱离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对于校外科技辅导员而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开展实践的时间自然大幅缩减,而对于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来说,校外科技教育的内容于巩固课堂知识、提升考试成绩无益,自然对其产生错误的认识。

另外,由于青少年群体年龄跨度颇大,不同年龄层次对知识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也不同,例如低龄的学生更倾向于以趣味性地方式获取科学知识,中学生更需要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受制于辅导员专业能力不足和校外科技教育资源有限等问题,多数活动的针对性不够强,缺乏体系,甚至有时互抄照搬,“依葫芦画瓢”,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体系。

3 提升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实效的对策

3.1 提升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吸引力

认知内驱力理论认为,诱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驱动行为活动的关键。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与学校教育不同,应更偏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设计上要更多考虑学生群体的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等。对此,社区科学工作室要配备更多适合低龄青少年动手操作的积木搭搭乐、科学调查活动实验包等。另外,不同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风格存在差异,在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采取分级教学的形式,更有益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按兴趣和能力分班,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创意动手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和实地参观考察活动,是能够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的有效途径。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联合学校、社区等,加强宣传,提高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知名度、影响力,鼓励和引导更多青少年投入其中。

3.2 提高校外科技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科技辅导员是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力量,辅导员的专业性会直接影响到校外科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相关管理部门要注重调研了解科技辅导员需求,扩大校外科技辅导员培训覆盖面,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涵盖专业知识,还要涉及科学创新工作方法;在培训形式上要以大班讲座、小班授课和实地考察调研为主,形成系统的培训模式;引导科技辅导员在开展活动时,避免填鸭式的知识传授,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老师辅助答疑的模式,更多关注学生的想法,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3.3 完善校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体系

校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各有所长,只有加强二者融合,实现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才能进一步发展科技教育,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首先要注重整合资源,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相关管理部门等多方协调合作,将校内外科技教育的时间分配、工作分工、绩效考核等成文规定,充分实现校内外科技教育的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第二,加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科普活动场所建设,加大校内外科技辅导员、科普专家团队培育力度,邀请专家指导工作,搭建科技辅导员互联网交流学习平台,打造一批科学名师工作室;第三,工作内容上进一步加强整合,本着“校内加强知识传授、校外加强实践能力锻炼”的原则,积极策划推出契合时代主题的科普活动,如科普知识竞赛、人工智能编程大赛、生态环境保护调查体验活动等,将科普活动进校园与校外课堂深度结合,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校内外科技教育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辅导员青少年科学
青少年发明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科学拔牙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