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山的浮现与自溃
——以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库布里克的电影特点

2020-07-13武汉大学艺术学院430072

大众文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布里克潜意识集体

(武汉大学 艺术学院 430072)

一、引言

库布里克被称为“电影届的天才”,不仅源于其高超的电影拍摄技术,更是因为其多变的电影风格和哲学反思无出其右。其作品无一例外地展现出了人性思想不同层面之间的挣扎和冲突,其人格结构的分层见解与荣格对于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略有相似之处。

心理学家荣格曾经就其多年的实践研究提出了关于人格结构的哲学理论思想,他将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项,这三部分以金字塔的排列方式依次自上及下的进行组合。其中,意识代表着所能被个人所确实感知到的部分,个人潜意识则为个人思想层面被遗忘和压抑的情绪和记忆,类似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潜意识概念,而集体潜意识则跳脱出了个人思想的局限,是为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在不断繁衍、不断进化的过程中所积累和保留下的共通思想,集体意识不是人拥有生命之后才产生,而是在个人主体出现之前便已经注定的,是遗传而来的记忆和思想,通常是无法被感知到的,这样的思想概念经常被应用于影视领域阐释人性思想的哲学主题。

而库布里克则热衷于在其电影作品中塑造思想冲突的边缘性人物,使其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发生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冲撞,探寻个体在共体之中的生存难题,并以带有讽刺意味的悲观结局,展现出具有个人意识的个体在集体意识的洪渊之下的淹没和消逝,纵观其影视作品,其中都不免透露出宿命论的悲哀和惋惜。

二、孤独的他者——游离于主流价值边缘的个体人物

库布里克尤其喜爱塑造矛盾冲突极其强烈的个体人物,其影视作品的主角通常都面临着自我价值定位的困境,他们处于社会价值观念的边缘,难以真正融入现实环境之中。如《全金属外壳》的派尔、《洛丽塔》的亨伯特及《发条橙》的阿历克斯,都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他们相对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并不在于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是他们游离于社会主流观念之外的思想取向,他们是“思想上的边缘人”,因此他们所面临着的是关于价值观念的认同困境,对于社会主流价值的大环境来说,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他者。以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这种思想冲突的产生源于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之间的冲突和碰撞,这也是影片发展的动力和推进力。在库布里克看来,通过个人生活经历所获得的个人意识必然无法阻挡历史洪流积淀下的集体意识,因此在他的电影作品之中,这些思想边缘人物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毁灭性的。派尔最终在社会环境的逼迫下饮枪自尽,亨伯特失去了赖以为生的爱恋,而阿历克斯则是被环境所同化为一个完美无瑕的机器,可以说他们所表现出的个人意识都已经被共体所吞没和同化,这是库布里克悲剧性的体现,也是他以影视画面为工具对哲学层面的探究。

库布里克对于每一个具有非主流思想的边缘性人物都抱有极大的同情和关注,这一点从电影悲壮的氛围之中便可以得知,如果说他仍然对于个人意识残存一丝希望的话,则体现在《全金属外壳》的小丑这一角色之上,在影片的结尾,小丑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对于倒地哀求的少女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她悲悯的结束。但是尽管是如此残存人性关辉的结局在整部影片之中仍然显得十分纠结和悲哀,小丑那一枪更像是疯狂的战乱环境之下最后的无力抵抗。

三、性与暴力——思想冲突的外现

在库布里克的诸多影视作品之中,性爱与暴力永远不可忽视的叙事元素。在《全金属外壳》中枪作为隐藏线索中的重要道具,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步入高潮,更是片中人物派尔思想冲突、内心挣扎的外现象征,同时也暗示了派尔最终所面临的悲剧性的毁灭结局。而在《洛丽塔》和《发条橙》之中,不道德的性爱则成为了贯穿影片全局的主线要素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直至高潮和溃灭。略有不同的是,在《洛丽塔》之中亨伯特所面临的道德困境在于自己深陷于违背伦理常规的爱恋之中,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对这样非正常的情绪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和忧虑,在影片之中这种恐慌经由夏洛特的车祸和奎尔蒂的怪诞行为被具象化了,而这种畸形的性爱和恐慌情绪恰恰就是亨伯特曾由于失败的爱恋关系所生发而出的内心思想冲突的外现,是意识、个人潜意识及集体潜意识三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冲撞的结果。而在影片《发条橙》之中,集暴力与淫荡于一身的主人公阿历克斯并没有太多地受到自我内心的挣扎和压抑,对于他这种非道德的个人意识,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的压迫和强制性改变,阿历克斯与被现实毁灭的亨伯特不同,他所面临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摧毁,而是基于集体而被迫接受的排异与同化,接受治愈之后的阿历克斯已经被抹杀了不道德的个人意识,转而成为了传统正派的集体意识的发言人,但是库布里克在结局所呈现给观众的却并不是美好结局,反而是带有强烈反讽和同情意味的镜头语言,这无疑是抛给观众一个难以启齿的有关于人性的难题,那便是在道德与非道德之间人们究竟该如何界定自我与他人,人们是否能够泯灭个人的畸形,从而实现集体道德的乌托邦呢。

纵观库布里克所创作的电影作品,他经常在其影片剧情之中掺杂敏感的边缘性话题,利用性爱与暴力等非常规要素,表现人物内心思想性的矛盾冲突,赋予人物以丰富的层次感,碰触观众对于人性的哲学思考的底线,直击观众内心最深处。

四、俄狄浦斯的再现——反讽性的悲剧结局

在库布里克的影视作品中,极具讽刺意味的悲剧性结局屡见不鲜。在其诸多作品之中所表现出的主题各不相同,但是他却极其热衷于使用强烈的反讽手段强化影片的主题思想,这一点在其影片《全金属外壳》中表现得最为显著,该影片是典型的“以暴力反暴力”,影片前半段以派尔的毁灭式自杀揭露出战争和军队对于人性的压迫与泯灭,而后半段则聚焦于战场上真实而残酷的厮杀,以生与死的搏斗触发人们对于无谓的战争与战时疯狂的民族情绪的反思,从而表达出对于战争与暴力的反思和忏悔。除此之外,库布里克擅长于在影片结尾处利用悲剧性的结尾给予观众思想防线最后一击,在其影视作品之中,毁灭和溃败是他最常使用的结局范式,这种毁灭通常表现于人物内心思想层面上的崩溃,而非现实具象的摧毁,无论是《洛丽塔》中的亨伯特、《发条橙》中的阿历克斯还是《闪灵》中的杰克都难逃这宿命式的终结,即使《全金属外壳》的结尾之中小丑仍旧表现出了人性残留的光辉和同情,但是这在残破而疯狂的战场之上却显得更加无力和悲哀。毫无疑问,库布里克是一个悲观主义的创作者,但他却不满足于平淡的悲剧,他更擅长带有反讽意味的精神毁灭,并且带有强烈的宿命论的色彩,片中人物终将面临残忍的结局,就如同无法逃避命运的俄狄浦斯一般走向毁灭的深渊。而这也应证了荣格所阐述的意识、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这三者形成的冰山结构,集体潜意识作为个人意识的基石,在个体所无法感知的领域占据了人性的绝大部分领域,个人意识的生发基于集体意识的积淀,终究无法偏离其主流的价值取向,正因如此,个体的毁灭是自我的毁灭,是无法逃避的毁灭。

五、结语

不容置疑的是,库布里克凭借其作品中奇特的影视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性社会题材,在电影领域占据了极高的艺术地位,他的创作不仅象征了单调乏味、脱离现实的旧好莱坞电影体制的衰亡,更是为后来无数的电影工作者开创了全新的艺术世界,他运用镜头揭露出社会与人性中的不堪与无奈,用画面诠释了关于人的哲学思考,他绝非仅是一个优秀的电影创作者,他更是一位在艺术与哲学之间构建桥梁的开创者。

猜你喜欢

布里克潜意识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分析还是吸收
——浅析弗洛伊德与荣格对待潜意识的不同态度
勇闯糊涂岛
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奇点
人们还在热议他是否来自未来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