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训室利用率提升对策浅析
2020-07-12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1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中,护士仍然是缺口较大的工种。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的使命和职责。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而实训室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场所,需要加强建设、加强利用率,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1]。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实训基地利用率不足的原因及对策,以期切实提高我校护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1 目前实训中心使用情况
护理实训室主要为(1)常规课堂教学;(2)学生课后自主练习;(3)护理技能大赛培训及考核;(4)养老护理员、育婴使培训及考核提供场地、人员和所需实训用物。
2 利用率不足的原因
2.1 实训中心仿真性不足 仿真病区一般由护士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急救室、模拟病房、库房、准备室及示教室等组成。同时设有更衣室、库房、污物处置室等。目前,除更衣室和污物处置室,护理与助产实训中心均包含上述区域,但个别区域的实际利用率不高。如准备室,学生领取用物的模式是在课堂教学或自主练习之前至库房领取用物,由实训中心教师和护理管理部学生将学生需要的实训用物打包交给学生,学生无需自主整理,因此准备室便形同虚设。护理与助产实训中心未设置污物处置室,不能模拟用物处理相关的操作流程。同时,实训室和库房相距较远,不能形成教学单元。
2.2 实训中心管理力度不足 管理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实训过程中的管理。对学生进入实训中心的轨迹,学生自主练习情况、练习之后的用物整理归还和实训室环境卫生整理都不能做到有效监控管理。这影响实训区域和实训物品的重复利用率和有效利用率。
2.3 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不足 护理临床技能训练过程应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简单护理操作、工作任务综合操作、临床整体性护理能力。目前教学中开展的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不足。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评价仅依据学生单一护理操作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和临床整体护理能力未作强化训练和要求。这导致学生课后自主练习的次数和动机不足,实训室预约率不高。并且,由于综合技能实训教学不足,实训中心不能更大程度地进行功能划分和整合,导致基护、外护、内护、妇护和儿护实训区域不交叉,整合度不高,利用率不高。
2.4 实训中心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主要任务是为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对口支援与社区服务的平台,其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目前,实训中心的社会服务主要是养老护理员、育婴使培训及考核,未能在区域内形成特色。
3 改进措施
3.1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职业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实训室的数量不断增加,实训设备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原有的实训室管理模式和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2]。我校护理实训中心亟需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实训室的开放预约、进出实训室人员轨迹、实训用物管理进行实时跟踪。
3.2 完善实训区域设置 完善实训中心区域设置,添加更衣室、处置室,改变实训用物的发放模式,将实训用物放置在实训室和理实一体化教室的中,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自主领取用物,保证仿真医院、教学场所和准备室紧密衔接,教师在教学后能够带领学生进入仿真实训场所进行练习。配合教师,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强化综合技能训练。根据综合技能训练要求,重新规划和整合实训区域。
3.3 与政府、行(企)业和社区合作 积极承接政府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将技能大赛培训场所打造成为护理技术技能研发基地,为医院提供技能支持和培训。组建慢性病咨询门诊,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基础的护理服务。
3.4 引入“互联网+”理念 引入“互联网+”理念对校外人员开展远程教学和指导。在实训室安装线上教学设备,对实训教学进行录播,对校外人员进行远程教学。
4 结语
实训室利用率是职业院校迫切需要提升的一项指标。使用信息化手段、拓展实训室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提升实训室利用率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