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2020-07-12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0
1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一门课程,经过调查,临床护理工作中,这一门课程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高情商处理医患、护患关系成为了探究的重点。这一门课程是从1997年开始进入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一直以来实行的是课本性学习,很少有临床护理实践。随着护理类专业的发展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让医护人员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礼仪规范,运用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来缓解护患纠纷,是我们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教学目标。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具有着更高的专业素养,其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只注重理论宣讲,而忽视了实践训练[2],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一门科目一定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实施教学。
2 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中的注意事项
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和社会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1],在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事项本文分析了以下几点。
2.1 做好以人为本的中心点 护理专业的学生从本质上来讲可以划分为服务行业,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服务两个字距离我们是非常遥远的,毕竟作为学生,现在进行的是专业知识学习,而没有进行实际操作。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校考试中分数极高,但是到了医院的实际操作中却不能够拿到一个好的成绩。重理论轻实践是我们实践教学的阻碍性因素,在应用型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我们要找好中心点。护理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中心点,以前护理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对的是一些疾病,一般是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进行完成的,而现在服务的对象变成了人,则需要我们的护理礼仪和人际沟通能力都能够达到要求,因此,《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门课程才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只有让学生进行了临床实习之后,才能够深刻的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医院见习,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在课程设计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实现合作指导的目的。
2.2 遵循“递进性”原则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护理礼仪的学习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要遵循递进性原则,让学生能够逐步的了解和深入,而不是单方面追求知识的专业性。我们所说的递进性原则是在实践教学中实现知识和操作的递进,比如说我们在《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一门课程的实训过程中,第一步,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相互问答,并对课堂进行前期问题的处理,由学生提出可能会面对的问题,并逐一解决,在此过程中也可以由老师正确引导,比如说老师可以在课前提问,刚住院的患者护士应该怎么样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呢?想要给患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应该怎么做呢?第二,进行课程演示,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实现护理实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或标准化病人扮演护士和患者[3],模拟接待患者的场景,并加大难度让患者故意“找茬”,从而锻炼护士的实践能力。第三,进行相互的总结和沟通,并对课程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在整个实践操作过程中由理论知识的学习逐步向实践操作过度,从而提高护生的护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状态。
2.3 处理好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的关系 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培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所以处理好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是应用型课程体系搭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参加人员涉及到了各个方面,其中实践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更是丰富多彩,所以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需要老师能够做到正确把控,无论是重知识还是重实践都是一个具有片面性色彩的说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由老师为学生讲解详细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中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是基础,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课抽查、作业布置等方式来加深学生记忆,在打好基础之后再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尤其是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那么我们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实践过后,我们要做好善后工作,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用理论解决问题的目标。处理好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课程体系构建的措施
3.1 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创新教学模式是我们课程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所学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一门课程属于实践性的课程。传统课堂上很多老师选择的是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视频来学习护理的技巧,但是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实践的细节性事情,也可能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所以我们在应用型课程体系搭建的过程中需要把实践教学放到课程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问题讨论来深入了解专业知识。
3.2 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 师资力量是课程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优秀的教学团队对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性,在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我们需要改变原有老师的教学思维,创新老师的教学认知,为学校的教学团队注入新的力量。坚持走出去的原则,并不断地开展研讨会,要求老师不仅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更要追求新思想新方式的应用,将教学内容和临床实践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要求老师不断的提升自身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3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虽然我们在学习《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一门课程,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受到教材的拘束,而应该站在优质教材的基础上,走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在学习这一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搜索来提供一些适合课堂学习的教学案例,和活页教材,在编制活页教材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出具有实用性、启发性、先进性特点的优质教材。将校园学习和临床实践做到无缝衔接,使学生不仅能够接受知识教育,更能够接受社会教育,护理礼仪和人际沟通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处理自己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这一门课中不仅涉及到了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形态、人际沟通等内容,还拓展到了护士的职业生涯,其中包括学习生活、就业、应聘等各种与我们有着直接性关系的内容,所以搭建应用型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开设临床实习的环节,让学生将丰富的课程内容融合到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来。
3.4 制定出适合的教学目标 传统的课程目标一般是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比如我们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对于学生不能全方位的进行衡量,我们应制定出适合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涉及知识、技能、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可以树立起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我们应用型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从技能、情感等方面来凸显出来,而且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也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信。
小结
高职院校开设这门针对护理学生的课程《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是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教学目标的,这一门课程追求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搭建应用型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该走创新发展之路。在教学知识的基础下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目标,望通过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搭建,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