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玉米大斑病与丝黑穗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020-07-12梁岩
梁 岩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1 黑龙江地区玉米大斑病与丝黑穗病的成因
1.1 玉米大斑病
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过程中,大斑病是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危害的主要部位为叶片及苞叶。病害早期为比较小的斑点,呈青灰色,发展到后期斑点会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形成大斑,并纵向开裂。玉米感染大斑病后,叶片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变黄,并枯萎死亡。当叶片大量枯萎后,植株便会随之死亡,由此会导致玉米大幅度减产,即便植株存活,结出的玉米品质也会降低。导致大斑病的主要原因如下:
1.1.1 选种问题
种植玉米时,如果所选的品种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比较差,那么会进一步增大各种病害的发生几率。若是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强,则可以降低大斑病的发生几率。由此可见,选种与大斑病的发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1.1.2 气候问题
对于玉米而言,气候对其生长发育具有直接影响。同时,气候条件也是大斑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湿冷的气候下,大斑病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大斑病的致病菌在空气相对湿度超过85%,温度为20℃左右时最为活跃。此外,当玉米进入拔节期后,若是连续降雨,则会使大斑病的发生概率提高。
1.1.3 耕作问题
实践表明,玉米连作会导致大斑病的发生几率显著提升,虽然通过轮作的方式可以能够使大斑病的发生有所减轻,但随着黑龙江地区玉米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使得很多地块无法进行轮作,只能以连续重茬的方法进行连作,从而造成大斑病的致病菌随之增多,发病率大幅度提升。
1.1.4 收获问题
黑龙江垦区玉米成熟之后,采用的是全程机械化的收获方式,收获之后的秸秆则直接还田。由于大斑病的致病菌会潜藏于残株内越冬,从而使其会随着秸秆还田残留在田地当中,若是下一茬继续种植玉米,则会进一步增大发病几率。
1.2 丝黑穗病
丝黑穗病是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玉米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之一。染病的玉米植株雄性花器会出现变形的现象,花基膨大,内部包裹黑粉,无法形成雄穗。若是雌穗受害,基部位置处会变得异常粗大,果穗呈散乱的丝状物。该病害对玉米的产量影响较大。导致丝黑穗病的主要原因如下:
1.2.1 土壤问题
当玉米连作达到3 年以上时,丝黑穗病的致病菌(丝轴黑粉菌),便可能在种植地的土壤当中生存2-3 年,由此会导致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若是之后仍不轮作,则会导致丝黑穗病的发生几率大幅度提升。
1.2.2 肥料问题
秸秆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资源,既可以作为饲料,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也可作为肥料使用。潜藏在秸秆当中的丝轴黑粉菌,会随着秸秆还田进入到土壤内。不仅如此,带有丝轴黑粉菌的秸秆进入牛羊消化系统后,并不会死亡,而是会随着粪便被排出。若是这些粪便在未充分腐熟的情况下作为肥料使用,则会导致丝黑穗病发生。
2 黑龙江玉米大斑病与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2.1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措施
2.1.1 农业防治
①在玉米选种环节,应当以抗大斑病能力强的品种作为首选,这样能够对大斑病的发生起到有效地预防效果,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等客观因素,对最为适宜的玉米品种进行选择,在降低大斑病发生几率的同时,实现优质、高产的种植目标。
②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以及土壤的情况等,对玉米的播种时间进行调整,通过早播种,来避开大斑病的高发季节。同时,可在玉米生长发育阶段,加强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期,对有机肥、复合肥、速效肥进行合理选择,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降低大斑病的发生几率。
③对玉米进行合理密植,并根据所选玉米品种的特点,调节宽窄距离,借此来增强玉米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如果条件允许,则应当在玉米种植地块上进行合理轮作,对秸秆进行还田之前,应当加大处理力度。田间灌溉要做到适度,从而达到控制湿度的效果,避免给大斑病传播提供条件。
2.1.2 药剂防治
当田间发生大斑病后,可以选用适宜的药剂进行防治,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病情,避免大斑病进一步扩散。治疗效果比较好的药剂有好速净可湿性粉剂、速可净可湿性粉剂、施特灵水剂、百菌清等[1]。以上药剂7-10 天左右喷施一次,基本上2-3次便可治愈。在用药时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浓度和用量不得超标,以免造成农药残留。
2.2 丝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2.2.1 优化种植结构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丝黑穗病的致病菌能够在土壤当中存活3 年左右。因此,为预防该病害的发生,应当实行轮作制度。为不影响经济效益,可在玉米价格降低的年份进行轮作,这样不但能够解决丝黑穗病的问题,还能避免影响收益的情况发生。
2.2.2 去除病株
黑龙江地区的玉米感染丝黑穗病后,通常都是在6-7 叶时才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症状,若是能够及时将染病的植株从田间清除出去,则可减轻该病的发生与发展,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当病株拔除3 次以上,基本上能够将田间的病株清除干净,由此能够降低翌年丝黑穗病的发生几率。此外,可适当增加磷肥与钾肥的施用量,以此来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增强其抵抗病菌的能力。
2.2.3 合理用药
为预防丝黑穗病的发生,可在玉米播种前,使用三唑类杀菌剂进行拌种,由此能够使该病害的发生率降低70%左右。拌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以下几种: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氰菌唑乳油、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等。用于拌种的药剂应当控制好浓度,以免形成药害,影响玉米的产量。当丝黑穗病发生之后,为对该病害进行有效地控制,应当选择适宜的药剂,如多菌灵等进行喷施防治。
3 结语
黑龙江地区种植玉米的过程中,应当对大斑病及丝黑穗病予以高度重视,全面分析两种病害的成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防治,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大斑病及丝黑穗病对玉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优质、高产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