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能源产业招引工作的对策探讨
2020-07-12林萱青岛市即墨区贸促会
林萱 青岛市即墨区贸促会
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概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高耗能与高污染的矛盾也日趋严重。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是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整体形成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局面,以政策和资源为导向,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湾地区和长三角区域等为核心的东部沿海产业集群化,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区域形成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聚集区。在区域分工方面,发电项目主要集中于我国的西部地区,能够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核心材料的制造则主要依赖于中部地区;在高端制造和产业研发等工作当中需要较为先进的技术支持,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优势明显。在新能源产业招商方面,以京津、江浙、广东等地区为重点,主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东莞、苏州、青岛、常州等城市。
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建议
我区应当抓住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有利时机,对各类新能源产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包括了氢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和海洋能等等,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
1.太阳能产业。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当前太阳能产业发展动力十足。为了能够提升太阳能热的利用率,还应该加大技术投入,构建性能可靠的光电发电系统和采暖系统等。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成了当前电力行业的主要发电形式之一,应该大力建设相关示范项目,同时利用光伏海水淡化制备系统、晶硅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发电组件、太阳能灯具和光伏发电控制系统等等,增强发电实际效率。
2.海洋能产业。充分发挥沿海资源优势,应用海水源热泵供暖技术,支持海水源热泵产业化应用项目。围绕海洋能发电,采用波浪能发电、海水温差发电、潮汐能发电和海流能发电技术企业,争取获得突破性进展。开发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建设海上风电场。
3.生物质能产业。积极招引大中型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和非粮燃料乙醇行业方面的先导性企业,加快生物质能利用装备产业体系建设,除了应该对垃圾发电和秸秆发电加以充分利用外,还应该引进先进的高效气化装置和生物质燃烧锅炉等,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规模生产能力。
4.氢能。在制备和储运氢能时应该逐步实现规模化,加强技术投入开发氢能燃料电池。尤其是随着燃料电池的出现,使得产业结构逐渐发生改变,应该融合应用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和双极板材料等,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为分布式发电、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氢燃料电池叉车等提供保障。
5.新能源汽车。重点引进氢发动机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行业引导性和先导性企业,为了能够建立长效机制,还应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各类服务网点,包括了充电桩、天然气加注站和充电站等等。
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举措建议
1.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在组织工作当中,应该充分发挥能源主管部门的职责,对其他部门进行合理分工。在相关标准与制度的落实中,还应该增进企业与政府的协调沟通,防止出现信息孤岛的问题。加强规划与国家及省能源规划的衔接,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收税优惠政策的实施提升企业的积极性,为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引进提供政策与制度基础,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为了能够保障充足的资金支持,还应该对融资渠道进行适当拓展,保障投融资机制的多元性。
2.完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快新能源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在技术创新工作当中应该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增进科研院所和企业、高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满足技术创新要求,获得技术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围绕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以产业化示范和技术研发为重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当中的技术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品牌。引导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产业协作,大力开发新产品,增强配套水平。
3.完善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外合作体系。重视国际合作,在招商引资当中明确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地位,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融合到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当中。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方位实施能源对外开发和合作战略,抢抓“一带一路”战略给予,鼓励美洲和亚太五大重点能源合作区域建设,承揽大型能源开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工程。增进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机构的交流,通过多种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关键能源技术和重点装备,提升能源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在项目洽谈会和博览会当中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加强与各企业的合作,促进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
4.完善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宣传教育体系。进入到新时期以来,传统宣传教育手段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适应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创新与改进。应该明确新闻媒体在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新能源专业知识的普及,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氛围。在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当中,还应该结合讲座和论坛等形式,增强宣传力度。推动产业招商、开拓市场。建立示范项目,为今后发展提供借鉴与先进经验,在教材当中逐步渗透新能源知识。
5.完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调度管理范围,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提升监督考核力度,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当中明确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性。认真落实《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依法强化新能源行业监管,将新能源法规、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纳入节能监察范围,加大执法力度,保障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