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象分析与对策

2020-07-12王秋双潘鑫雨

消费导刊 2020年45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人才环境

王秋双 潘鑫雨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由于各方面原因,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这对于当今“精准脱贫”攻坚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新时代人才建设的发展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应对黑龙江省人才流失问题尤为重要。

一、黑龙江省人才流失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人才流失成为常态。据黑龙江省社科院2017年发布的《黑龙江社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到2015年,黑龙江省平均每年外流人口数为6.92万人,但在外流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比不断增加。2015-2017 年,省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流出 2611 人,其中高级职称的占 65.5%,高层次人才流失比重较大;技能型人才流出 6.75 万人。2017年大专以上毕业生留省就业率仅为 67.1%。由此可见,黑龙江省人才流失问题十分严峻。

二、人才流失原因

(一)自然地理因素: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属于温寒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相比于其他省份,气候较为寒冷,气候条件相对不适宜居住。

(二)经济因素

1.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决定人才需求结构,进而影响人力资源发展方向与水平,产业结构不平衡引起经济结构不平衡是导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缓慢和人才结构优化困难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作为主要工业基地,一直以重工业为主,服务业、手工业、轻工业的发展非常缓慢,在经济结构中较为薄弱。大部分大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很大比重,相对较为薄弱的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较为狭隘。

营商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的营商环境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三方面。政务环境方面,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效能不高,简政放权工作落实不到位,办事流程不够精简办事机构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政府对社会事项的干预过多,政商关系处理不当,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经济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市场环境方面,我省民营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我省人均GDP出口总额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幅较大,经济增速较缓慢。法治环境方面,地方立法质量有待提高,相关制度和规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立法公众参与度不高,对于黑龙江省营商环境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市场主体的法治意识淡薄,缺乏诚信精神,政府执法力度不够,法律制度贯彻不到位。

3.薪资待遇:薪资待遇是影响人才去留的关键因素,2020年黑龙江省平均税前工资是5002.08元,处于较低水平,人才吸引力较低。

(三)文化因素:黑龙江省人民经济思想相对保守,大多数居民倾向于稳定的工作与生活,形成了追求安定的文化传统,缺乏主观能动性;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经济水平发达、气候宜人、科技先进的沿海城市比起本省更具吸引力。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也使得黑龙江人民的劳动观念具有模式化、指令化的特点,这制约着人力资本在黑龙江省发挥企业应该发挥的作用。

(四)社会因素:黑龙江省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相对落后,社会福利制度不够完善,存在若干问题。人社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黑龙江省2016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为负320亿元,严重收不抵支。《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地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黑龙江为1.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0,居全国最末,同时,还存在着养老保险覆盖不平衡、服务机构供需失衡等问题。黑龙江省现阶段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存在公平性缺失、地区医疗水平不平衡等问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资源相对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相对较低,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公立医院所占比例过大,社会办医不足,医护比、床护比不平衡,护士配备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和中医医生相对匮乏。教育主要体现在教育水平不发达、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城乡和地域教育设施与水平差异明显,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教育公平化与全面化进程较为缓慢。

三、人才流失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栓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想要走出人才流失困境、走出“死循环”,务必采取有力措施,对症下药,改善人才环境。

(一)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要适应地区的实际状况,黑龙江一直以重工业和农业占据市场地位,要贯彻落实重点产业振兴计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要依赖老工业基地的天然优势,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依托高校培养的人才,增加创新机会与就业机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逐步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部投资

由于历史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帽子始终使黑龙江处于被动的状态。作为投资者,其目的无非是保证原始资金的安全以及未来的经济收益。政府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中,始终扮演着指导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秩序的重要角色。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就要放宽相应的投资政策,促进投资自由化程度。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投资制度,形成开放性的营商环境,减少贸易壁垒,同时要加大对经济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完善人才制度,提高人才待遇

构建和发展人才流失预警系统,提高人才薪资待遇,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落户、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完善用人机制,加强人才合理配置,促进专业和岗位衔接,减缓人才浪费现象,减少人才的隐性流失。确定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目标,逐步培养高层次、高技能、高水平人才,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升级人才政策体系。引进其他省份高层次人才,“引、培、留”相结合地提高黑龙江省人才比重。加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不断向社会输入高精尖人才。推进人才评价制度的改革进程,建立合理、高效、公平的人才评价机制。

(四)发展教育,鼓励创新,促进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完善教育机制,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加快推进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加紧落实以人员总量为基数核定高级职称岗位数量,适当上调高级职称岗位结构比例,加快推进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价体系建设。建立留省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专业调整良性互动,对留省就业人数较多的高校给予表彰奖。努力为高校人才队伍稳定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服务。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下,应当鼓励创业创新,给予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人才以资金或政策支持,简化创业扶持政策申报手续,减轻小微企业负担,树立创新观念,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人才环境
人才云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