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审计思维在商业银行财务审计中的探索
2020-07-12樊晶晶中国建设银行安徽总审计室
樊晶晶 中国建设银行安徽总审计室
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大发展,云技术时代到来,商业银行管理和发展越来越集约化和信息化,也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想要实现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在做好外部营销的同时,对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进行强化。而内部审计作为强化银行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顺应银行发展变革的需要,以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加强对银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经营效益的审计,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在这场时代变革中,持续为银行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一、管理审计思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下,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正在从传统的核算型、报告型向管理型、战略型转变。财务管理承担了经营管理的锚定器、决策参谋和调控中枢作用,为全行稳健经营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持。财务的工作内容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价值评估和资源配置等更多领域多方面渗透,进而推动了财务职能向多元化转变。
内部审计担负着为商业银行稳健经营保驾护航的“守土”职责,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内部管理的需要,财务审计工作也应当跟随财务管理职能的变化,既要具备捕捉大势的全局视野,从立足长远中去认识当前形势,保持应有的战略定力;又要具备透视矛盾本质的深刻洞见,对形势变化有落叶知秋的敏锐,保持审计职业敏感性。
二、财务类管理审计定义
管理审计是指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计划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管理各职能的发挥程度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善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从系统整体的高度充分挖掘企业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在能力,优化整体结构,改进企业管理。
因此,财务类管理审计是以改善管理为先导,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指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经济活动决策、运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审计监督和分析评价的活动。其有别于传统财务审计的审计类型,它在改善经营管理,促进银行良性循环发展方面发挥其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三、财务类管理审计的关键点
财务类管理审计是一项系统化、规范的工作,但它有别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首先要转变观念,不以“查错防弊”为工作目标,而应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入手;再者要明确管理审计的“咨询服务”功能,这个有别于传统的审计监督;最后要有明确的审计方向,管理审计不以财务报表审计为基础,而是以银行的战略、组织结构、计划及内部控制等方面为方向。整体来看,是围绕“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效果”开展。
(一)围绕管理目标,确定审计重点
在商业银行,财务部门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强管理、防风险、提效益和促合规,引导全行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推动将战略转化为业务优势、客户优势。所以财务管理审计项目,也应该围绕上述目标确定审计重点。
一是从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在财务审计项目中,可设定“管理框架”作为首要的一个审计分项,落实发挥管理审计思维,分析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是否遵循国家政策要求、基层落地措施是否符合全行战略意图,深入分析制度短板,从治标向治本过渡,从体制机制、治理管理等角度提炼审计建议。
二是从防范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合规风险等角度,关注财务风险防控有效性。在财务管理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应聚焦高风险领域,关注防范资产损失浪费、虚列资产等操作风险,关注舞弊、腐败等道德风险,以及合规风险等问题。发现高风险领域的问题,才能带来更大的价值,也才能使审计资源的投入产出最大化。
三是从财务资源投入的效率、效果与效益,关注资源配置合理性。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以目标设立为起点,以执行效率评价为终点,评估资源配置目标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通过以战略规划为指引,结合综合经营计划落地情况,关注资源配置的效率、效果与效益。同时,综合分析评价各类成本使用状况,多维度、深层次的挖掘成本的优化空间,寻求成本降低及优化策略。
四是体现外促合规、内促遵循。主要指发挥审计纠错纠偏功能和作用,客观反映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外部监管政策和行内规章制度执行情况,防止和纠正执行政策执行中的宽、松、软问题。在财务管理审计项目中,审计组可针对预算审批、集中采购、调拨分配、盘点清查、账务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测试,查看制度遵循情况。但审计重点,是挖掘合规性不足背后的内控缺陷。
(二)围绕管理过程,关注机制体制空白点
管理过程是实现管理目标的路径。基于此,商业银行财务审计应站在全行高度,跟进政策推进情况,剖析管理过程中,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优化建议。
一是厘清逻辑,重视管理目标与路径的梳理。首先应收集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计划、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了解经营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行业基本情况。梳理出业务管理目标,以及现行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现状。聚焦不同目标,分析相应管理机制建立情况。
二是结合流程,验证业务部门的管理机制。审计人员发现的风险往往是点,而管理往往是面。审计人员要根据梳理出的商业银行业务管理关键点,向下穿透至业务流程执行的遵循性和合规性。对具体问题进行聚类分析,对聚集于某些领域、某些环节、某些机构的问题,集中反馈关键环节缺陷,反向验证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从发现的具体问题中揭示系统性问题,进而提炼归纳管理治理的问题,提出治理建议。
(三)围绕管理效果,关注治理短板
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经营和管理指标总量和变化趋势情况,着重关注数据指标背后的业务逻辑,聚焦数据背后的管理规律。再比对制度覆盖情况,挖掘管理体制、机制及流程等深层次原因等,分析管理治理存在的短板。
综上所述,管理审计思维能引导审计人员在商业银行财务审计过程中,从侧重关注内控与合规,延伸至关注管理和治理,需要突出以研究业务为起点,围绕商业银行财务资源配置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即时热点或突发风险点,以期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找到管理着力点,提升审计在商业银行管理中的服务价值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