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财务管理的风险对策
2020-07-12戴明杰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戴明杰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运算信息平台也被广泛地运用到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经营管理、投资融资、社会调查咨询、工程勘察设计、国民经济统计等等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在积极融入“互联网+”大数据运算的应用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以会计核算数据处理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对学院的各项财务管理指标进行计算、分析、评价学院各部门各项财务指标的以及学院和各部门相关业务运行效果,通过互联网向各相关部门发布财务数据信息,并实施监督和控制,从而大幅度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运用大数据信息平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主要的风险来源于财务数据信息的运算、存储、发布、传输和使用等各环节财务数据信息失真的潜在风险。
鉴于此,笔者就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财务管理产生的财务风险的原因、风险的类型,以及应当采取的防范控制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运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管理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应用平台的广泛应用,无纸化办公已经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但是这种操作模式也大大增加了财务管理数据信息采集、发布、传输、存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数据信息失真的问题,从而使得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混乱,影响学院正常工作运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信息数据的风险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大都源自于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财务数据的大容量、多样化、财务分析计算的复杂性等特点。财务数据信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运作是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发展的趋势,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来看,笔者认为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风险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大都是由计算机软件公司开发设计并提供后续的升级维护服务。但是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形成了其本身所特有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从而形成了每个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也各具个性。这就容易使得各学校在使用财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产生与原软件公司设计的运行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其应由的效用,导致财务管理数据信息生成会有偏差,使得使用这些存在误差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产生的财务管理低效率风险,甚至可靠性还不如人工操作的模式。同时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系统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平台传输、汇集、分析存在着数据结构和标准的差异也是的财务信息数据存在很大的风险和漏洞。例如: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与校园外网链接的政府的财政机关网站、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站、税务部门的纳税申报的网站等所要求的数据信息结构和标准不匹配的风险。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系统对内链接学校内部的局域网来运行数字化校园平台,也有可能存在数据信息与学校各职能部门需要的数据信息不匹配的风险。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在使用大数据运算平台需要加强与互联网运营商、计算机开发公司、信息系统的供应商的交流与合作,既能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个性化设计需要,又能根据后期运行维护情况不断地调试和修正异常的状况,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系统的融合性和兼容性升级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高职院校预算管理的不合理导致财务信息数据的风险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也要适应不断深化的改革需要。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监督与审核、评价考核等各个环节应当严格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同时也是贯穿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往往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严谨、随意性较大、监督缺失、评价与考核不科学等问题。例如:由于高职院校收入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再加上对财务数据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可能导致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偿债能力与偿债风险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另外许多高职院校在核算预算管理的收支计量时缺乏有效的监控。为了完成项目资金使用,以虚假的发票或虚列支出内容伪造原始凭证来作为财务报销凭证,造成财务信息的基础数据失真等。由于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可能偏离高职院校实际运行情况,不能及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整或修正,导致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和考评形成负面的结果,影响财务管理数据信息的利用价值。此外,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以及资金运行过程中的相关财务数据指标是否科学和合理(如:银行存款利用率、支付宝、微信资金的收回率,校园卡资金的使用率等)也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有效的嵌入到学校预算管理工作中,在高职院校职实施全面预算是在势在必行。
(三)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因素
高职院校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应当要建立在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健全性和实施有效性的基础之上。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不有效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的信息数据不真实、不可靠。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运用大数据信息系统处理平台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健全和实施是否有效性也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在“互联网+”运用大数据技术时代背景下,所涉及网络信息系统、软件系统将不断的进行升级和优化,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也由传统的“人工操作”转为“人机共同控制”,今后对于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日常性和经常性发生的工作也可能会转为“计算机智能控制”。不仅如此,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也从过去传统的事后检查的方式转变为现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控制。同时结合互联网信息数据技术,数据信息传递迅速、信息资源共享等特点。内部控制的设计也正逐步转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后台运行设置的控制。
(四)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缺乏信息数据技术的专业知识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在互联网上普遍运用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的情况下,则需要广大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互联网信息处理的相关专业素质,在互联网上能够熟练操作财务管理数据信息的计算、分析、生成、存储、传输的业务处理,也就成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评价的标准。但是目前有些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学习互联网、计算机的学习动力不足、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理处理业务不熟练,加之服务意识较为淡漠,不能有效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处理财务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处理容量大,运算高效、传输快捷等优势,容易造成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传统财务会计核算上,而忽视了在互联网下大数据条件的数据信息的财务预算、财务决算的操作能力、财务信息分析能力的提升,难以实现代财务管理服务职能。第二、高职院校财管理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的基础数据不正确,造成高层制定学校的计划、规划、长远的发展战略有误,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提供真实、可靠、有效的财务信息数据,才能为学院发展、规划的预测等战略性决策提供支撑性基础数据信息。但是由于财务工作的繁杂、财务核算要求遵循及时性的原则,强调时效性强,导致时间紧迫,造成了财务人员忽视了这一重要的职能。因此财务人员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业务处理不熟练增加了财务管理过程数据信息出现偏差的风险。
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向高职院校运用大数据平台形成的风险的类型
(一)财务数据信息系统的运行风险
在互联网上利用大数据运算技术促进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校运行,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在利用大数据运算技术在互联网上构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未能根据高职教育自身所特有的特点和特色来构建财务管理系统的框架结构。二是完全依赖于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公司所提供的互联网技术服务和软件技术服务。这样就使得校园内部局域网和财务软件系统在运行不能有效地发挥出各高职院校所特有的办学形成的优势专业品牌特点、以及办学特色。实际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学生实训活动、学生社团等各类活动与学院财务管理可能不能有效契合,形成财务数据信息系统的运行与学院的各项实际业务活动不匹配所带来的风险。
(二)财务数据信息失真的风险
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财务数据信息的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数据处理、传输、运算功能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往往存在财务数据失真的风险,减低了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获取财务数据的准确率,从而导致学校高层管人员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得学校各部门资产管理情况、资金使用状况的经济信息,在出现偏差时财务部门也不能及时有效的和学校各个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和反馈,影响财务预决算的控制,最终使得学校的资金未能发挥最佳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加了高职院校的运行成本。不仅如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运用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进行财务管理也有可能遭到网络黑客、莫名的软件病毒的攻击。使得财务数据的信息可能会有被恶意篡改、删除的风险,从而给高职院校的正常管理工作带来信息数据失真的风险。
(三)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核算风险
财务会计核算的业务处理是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的日常的专业性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核算的业务处理结果应当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地反映高职院校的经济情况。在“互联网+”背景下运用大数据运算平台进行财务管理,与之相对应的基础数据信息的财务会计核算也要求更加真实准确、业务处理也趋于日益复杂化。财务会计的业务处理的风险也大大提高。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取决于二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财务会计所遵循的会计计量的基础、会计准则、运用的会计政策、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否符合国家对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的业务处理不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则容易造成财务业务处理的结果不准确,进而导致财务会计核算管风险发生。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健全、实施是否有效也影响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结果的真实性。例如: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的疏忽大意,个别报销原始凭证违法违规等。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个高职院校的运行成本也都逐年增长。有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提供虚假的发票变现套取科研经费,造成会计核算结果的不真实,增加了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的核算风险。还有些高职院校为了争创“一流”集中力量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忽视了对于学院内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学生等活动的合法、合规、正常有序进行,由于内控的监督缺失不仅带来了了较大财务会计核算的风险,还肯可能产生舞弊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财务资金运行的风险
目前国家高职教育资金的财政拨款下拨高职院校,对各学校基本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财政性基本保障。随着国家高职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各个高职院校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质量、促进产教学相融合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推行创新创业的创客教育等新的办学理念,扩大办学规模的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就会面临着办学资金的缺口。目前高职院校解决资金缺口采用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贷款,但是需要支付较高的借款利息,相对来说资金成本较高,从而带来财务资金运行的风险。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向企业借款或者通过合作办学的模式以定向培养或者是嵌入式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的合作,以支付一定的利息或相对较低利息向合作企业筹集资金。采用这种方式解决办学资金的缺口也会带来资金运行的风险和后续人才培养社会信誉风险。高职院校会因此面临较大的偿还债务的压力,影响学校的办学信誉和再融资的能力。有些高职院校以扩大办学规模来增加学校的资金来源,盲目的扩大校企合作的过目、举债创办校办企业或者和企业合作创立新设公司扩大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剧资金的债务风险。高职院校对资金筹集、调配、投资、使用等财务资金运行的过程中,当面临国家财政、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调整利率的变动等各个因素发生变化时,也会产生高职院校资金运转的财务风险。
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并采用相应的网络数据信息风险预警机制、传输机制、网络财务数据保密机制、操作人眼岗位培训机制等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防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运用大数据平台下财务风险。高职院校可以从风险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方面,对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对财务管理中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并加以识别确认,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高职院校对于财务运行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提升财务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
建立高职院校在“互联网+”大数据运算风险预警机制,是能够有效防范财务管理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必要举措。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应对措施、财务风险责任考核与评价等一系列风险预警机制。对财务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和固有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评价程序管理财务风险的预警,便于财务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职别财务风险。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规避财务管理风险。高职院校还应制定财务管理风险的责任绩效考评制度,根据发生的财务管理风险对学校的影响程度和人员的岗位权限,直接与相关人员工作业绩的考评奖惩挂钩,实行问责制度。全面系统地应对在“互联网+”运用大数据进行财务管理所形成的各类风险。
(二)优化在网络上财务数据信息传递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下,运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财务数据信息的传递,要求高职院校在互联网上的所公布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以便于校内外各单位分析使用。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学生活动等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信息。所以,高职院校应当设立网络管理办公室专门机构,负责网络安全、网络信号调试、网络线路维护等专业性较强工作。同时财务管理部门应当设置专业岗位,对所传输和发布网络财务管理信息数据进行实时追踪监控,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会同网络管理办公室查明原因,并及时修正数据信息。同时通知相关的业务部门予以关注,避免各业务部门利用错误的信息开展工作造成损失。学院各部门也应设立专门岗位负责跟踪互联网的信息数据,便于各部门之间互联网数据信息运行的工作交流、沟通和反馈。运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相关数据信息的互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部门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的实际需要实时动态的监控和跟踪管理,发现异常财务数据信息及时与网络管理办公室联系、查明原因、纠正错误。财务管理部门对发现异常的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及时进行综合深入和研究分析,并进行实时修正,优化财务数据信息。在互联网上发布、传输数据信息要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充分利用自身财务系统的专业优势、制定相应的财务数据信息发布、传输、使用的规范制度,合理优化财务数据信息运行的各环节节的控制,避免财务信息数据失真的风险。
(三)完善财务信息数据的存储、备份制度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财务数据信息安全、可靠和完整,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因此,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并健全财务数据的信息的存储和备份制度(包括电子信息数据的存档制度)。并在部门内部设立专岗由专人负责管理。为防止网络黑客恶意对数据库的攻击,篡改或删除财务数据。在互联网上运行财务数据信息应当进行加密设置,同时赋予操作权限控制等管理制度,以确保财务数据被删除或篡改或丢失的风险。许多高职院校的财务系统都要依托学校的校园网,一旦校园网受到攻击则会涉及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因此财务管理系统数据的加密和备份、存档的过程中应当要把财务系统与校园网进行分离,单独设置财务系统的防火墙和安全级别,并设置操作上网的授权审批制度,以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财务数据信息发生的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定期修改财务系统的密码,规避财务数据信息的被篡改、删除、丢失,保证财务数据存储、备份以及传输的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四)强化财务人员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处理的专业培训
在“互联网+”运用大数据平台使用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在财务风险的防范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对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适应性,在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时要考虑具备互联网运营、计算机数据信息专业背景的人员,同时要把学习“互联网+”大数据运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练习的培训与财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弥补财务人员在互联网下数据信息处理的短板,同时也降低了高职院校财务部门对网络运营商、财务软件开发商的技术服务的依赖程度。对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的财务数据运行过程中的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固有风险具体问题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数据在互联网大数据运行中出现问题的应对能力。一方面:对于财务系统软件的升级、运行维护开展各种的实训培训,让财务人员熟悉财务系统的运行路径和操作流程,掌握财务系统软件操作的技巧和方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学院的网络管理办公室定期检查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校园网的网络环境,及时分析网络运行系统运转的风险和隐患,可以有效的提升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抵御能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信息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