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2020-07-12田国成
文/田国成
1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一步深入,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急剧增加,高速公路使用范围日益增大,各方面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因高速公路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导致道路病害问题愈加严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任务愈加困难。因此,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应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问题,提高其养护管理成效,是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
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征
随着我国贸易发展速度增快,全国范围内道路交通流量持续性增长,高速公路承担着较大的承载力,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养护管理作为维护道路秩序和解决道路病害的主要方式。其工作内容主要包含在高速公路完成建设后,对高速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采用先进技术完成对高速的科学养护,提升高速公路的使用质量,满足交通方面对高速公路运输的需求[1]。针对这种管理内容,分析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以下特征:
2.1 强制性
根据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在高速公路运行一段时间后或出现道路路面病害后容易对交通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损害人们健康安全。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这种工作是在国家规定强制要求下进行和开展的。
2.2 养护管理高成本化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所面对的是快速通行的高承载量的道路环境,工作涉及内容广泛、程序复杂。面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高要求,需要管理者依据管理条例确立管理方式。不同病害采用多元养护施工方法,依靠机械作业减少养护的时间,保障高速公路能够更快被使用。这种养护管理方式造就更好的工作成本,使其呈现高成本化的特征。
2.3 管理对象广泛
高速公路护管理工作对象除道路、隧道、沿线设施外,还需要对交通照明、指示牌、绿化、监控等设施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对象和内容较为广泛。
2.4 养护管理方式的复杂性
高速公路养护除利用高技术和养护机械设备外,还需要针对高速公路出现的不同问题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对路面进行快速修复,增强养护效率和质量。同时,针对高速公路建设路程长的特征,需要创建多点位检测和现代化保养新模式,完成养护管理新任务。
3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3.1 养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针对不同的主体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困难。加之受到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和管理制度的影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分为企业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企事相结合模式等。其中事业性管理体制为大多数的优先选择,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一体化发展阶段。部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主体,既是生产者,又要承担着管理职责,这种职责划分方式很难反映出管理在发展中出现的属性要求。同时,在养护管理资金来源上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管理方法很难适应经营管理要求,这种权利和职责的交织,在出现管理方面问题时很难快速明确养护方案,在内部管理中还容易出现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延长高速公路维护保养的时间[2]。另外,养护管理受到主体多元化发展的制约,养护管理工作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不足,使当前养护市场仍受到区域的分割,造成作业方式零散、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养护管理水平不高,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
3.2 工作流程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质量检测和养护管理工作,还未建立统一的流程标准,检测可靠性不足,很难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长远计划方面的参考,导致所产生的实际工作效果欠佳。大部分管理部门针对高速公路养护需求,无力制定路况评定、养护预算、养护实施等规划,开展各项工作较为零散,难以集中解决路面出现的大问题,养护和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高速公路质量检测和养护方法仍以传统人为主观决策为主,在检查中遇到的问题较大路面,忽视了路况问题发生规律,导致养护工作缺少规划性,养护流程混乱[3]。另外,对于管理监督工作而言,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管理监督标准,科学管理流程尚未成立,不能有效把控养护管理中涉及的施工、验收、立项等工作,很难发挥养护管理作用,部分受损路面得不到及时修复,对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
3.3 养护管理理念和思想较为落后
当前,受到传统重视建设忽视养护理念的影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投入不足,管理资金存在缺口。长期以来我国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情况下,管理养护工作所承受负担日趋严重。虽然部分管理者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但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管理力度不足的问题。加之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建设以贷款或融资的方式开展活动,在道路开通后建设主体还贷压力较大,很难再投入过多资金在技术开发和管理创新上,导致管理养护工作难以发挥其价值。另外,管理人员自身理念和能力落后的问题,使其在养护管理工作中难以转换思想和机制,养护管理创新改革难以进行。
4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方向
4.1 区域内合作加强,管理体制逐步统一
当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封闭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养护质量提升的效果,为在全新发展环境下降低这种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先进技术对区域内路况实时监测。针对问题开展有效预防性维护管理,增强养护管理工作的反应速度[4]。这种养护方法需要高技术和相关检测设备的帮助,技术和设备的购入成本较大,专业性较强,操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设备和技术闲置。为减少资源浪费,部分地区通过区域之间的合作、相邻省份密切的联系和往来建立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同省份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管理工作有所侧重,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效率实现大幅度提升,同时降低设备和技术的引入成本。通过区域内的有偿使用,满足不同地区养护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养护管理水平有效提升。除此之外,针对不同地区的高速公路养护需求,相关部门进行统一和集中的考虑,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原则,使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具有规范性和秩序性。
4.2 养护管理方式趋于机械化和现代化
高速公路作为车辆快速通行的交通基础设施,所承载的交通压力大,具有昼夜不停运行的特征。在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最为关键是养护管理效率提升,减少道路上的拥堵,保持高速公路正常运转,减少我国交通运输上的压力。针对这种养护管理要求,需要管理者加强对机械和现代化养护设备的应用,保障维护质量和作业安全的同时提升养护管理整体时效。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发展过程中,机械化的养护发展是实现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也是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在高速公路完成建设车辆通行后根据以往的养护经验,需要管理部门提前购入路面养护机械,如洒水车、修补车、清扫车等,以便在出现路面问题时能够及时投入使用,维护受损路面,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养护。针对路面和路基等出现的问题,需要在机械的帮助下投入更多人力,利用科学合理的机械化作业流程,保障养护的秩序和效率,满足安全和高效的养护管理要求。
4.3 养护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发展速度更快
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特殊性的特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呈现出技术性强和机械化程度高的工作要求,需要相关养护管理人员不但能够操作养护设备,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的反应,还需要人员技术全面且能力完备,以应对高速公路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突发的抢修事故。在这种要求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队伍要加强培训和学习,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和预测,进一步提升养护人员的专业度。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内容繁多,涉及桥面、路基、隧道等方面。在每一种道路上的各类工作内容也相对较多,比如桥梁的维护,需要涉及电工、木工、测量、检验等内容,只有养护管理人员一专多能,对每一项工作都有所涉猎,并在人员配置上保持齐全,才能够在出现部分类型维修需求时及时快速地调拨人员到现场,通过简单地监测发现问题所在,并在分析和研究下制定解决方案,保障养护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开展,减少道路交通的堵塞,保持运行安全畅通,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运行的经济效益[5]。
5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和社会不规范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发挥养护管理工作作用,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提升。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问题,在养护管理中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标准,提升施工和管理人员能力,建立完善的养护工作方案。相信经过多方努力,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快速发展,形成高品质服务、高技术支持、高技术团队的新格局,达成新环境下高效率、高质量养护管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