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内外科护理学》整合课程教学效果的质性研究
2020-07-12岳慧娟刘芳娥段思柳
岳慧娟 刘芳娥 崔 艳 刘 琼 段思柳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护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从2011 年开始,护考出现了重大改革,考试形式由按学科划分转变为按系统划分,要求护理教学对护理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整合。另外,随着内镜和微创等治疗手段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淡化了内外科学科的界限,要求护士不能把器官当患者,要考虑整体性。高职护生具有在校学习时间短、开设课程多、总学时少、学习任务重的特点,为更好达到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尝试对内外科护理学进行课程整合,开设高职《内外科护理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教学平台,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方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 年提出,传入我国已有20 余年历史[2]。《内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不仅内容繁多,而且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成为众多学生学习的痛点,而案例教学因可将学习内容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教学案例情景中,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颇受师生欢迎[3]。但是在案例教学开展过程中,常因案例选择不典型、案例编写不恰当等问题,严重影响授课效果[4]。为此,我院选拔高资历“双师型”教师组成临床护理案例编写团队,编写《临床护理案例分析》,并将相关案例引入高职护理《内外科护理教学》整合课程,通过选取12 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了解他们的听课感受,以期为更好地应用“案例教学法”提供参考,继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使用“同质型抽样”即选择一组内部成分比较相似的个案进行研究。被访对象纳入标准为我院在《内外科护理学》整合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18 级护理大专1- 4 班的学生。遵循访谈知情同意的原则,根据期末考试成绩划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便利抽样选取2 位学生,共计12 名被访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9- 21 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根据访谈的议题及被访对象的彼此熟悉度,将访谈小组分为了3 组,每组4 人,承诺在收集到的资料中不涉及受访者的个人信息,以编码A1- A12 代替。拟定访谈提纲,提纲以灵活机动为原则,主要围绕“案例教学法”在《内外科护理学》整合课程中实施情况进行。访谈前联系访谈对象,介绍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征得同意后,选定访谈地点,约定访谈时间。访谈过程按焦点团体访谈的要求进行,注意倾听,不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注意观察访谈对象彼此的态度及肢体语言。每次访谈30- 45 分钟。整个访谈过程现场录音,并进行纸笔记录。资料收集至信息饱和为止。
1.2.2 资料分析
将访谈录音转录为文本资料,根据质性研究的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初步整理、阅读分析、编码、建立资料档案、进行类属分析,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2 结果
2.1 《内外科护理学》整合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2.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整合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习兴趣。A3“我还是很喜欢案例教学的方式,因为一个客观的病历能够引人所思。”;A4“我喜欢案例教学,因为一开始先用案例导入疾病,让我们对这个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能引起我们探究的兴趣。”;A8“案例不仅能让我们有探索的过程,而且能让我们印象深刻。”
2.1.2 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系统化培养,提高课堂学习效果。A8“案例教学可以让我更好的理解,在看完案例后理解这个病就特别容易。”;A3“案例教学比较容易理解,只有课本上的干知识会有些乏味。”;A6“案例教学我觉得对于本章节特别有针对性,也比较专业,可以很好地理解疾病。”;A9“我觉得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这个病的记忆,其实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就是案例。”;A10“老师选的案例,肯定是具有代表性的,我们也是针对某一个疾病来学的,通过分析病案就会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这样的话,就做到了很好的对应。”;A11“案例教学比较系统,有理有据,一步步下来的感觉,让我们对疾病了解得更详细、清楚、明白,不会觉得混乱。”;A2“案例教学对我上课听课的效率和记忆知识点都会快很多。”
2.1.3 便于早期接触临床
我校因与附属医院相距较远,组织大规模的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困难重重,学生一直没有临床见习的机会。但在访谈中,多数同学认为案例教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乏临床见习的遗憾。A3“我们本身对很多疾病非常不熟悉,案例教学可以学会如何看病历,如何写病历。”;A5“喜欢案例教学,毕竟以后临床上见得比较多,用得比较多,多举一些案例,典型的或者不典型的,以便上临床时能够很好应对。”;A6“案例教学挺适合我们现在的状况,我们还没有去过医院根本就不知道病人在医院真正是什么样的,有了案例感觉和医院近了一步。”
2.2 《内外科护理学》整合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不足
2.2.1 案例引入时机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是将案例作为新课导入使用,放在理论内容讲授前,以便让学生对疾病有直观的认识,但未依据病例进行具体项目化情境设计,案例与理论授课相分离的教学模式引发了很多问题,A9“课前的案例分析可以对疾病有一个相对的认识,然后再带着这些问题去了解疾病,印象会更加深刻。但是案例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放在课前的话,随着课程的进行,就淡化了对案例的记忆。”
2.2.2 案例分析深度
案例选择上,我们希望引用的案例能够包含整个护理工作领域的任务,以便向学生呈现疾病的方方面面,然而在追求“全而广”理念指导下,案例会显得非常复杂和烦琐,另外对于案例的分析,会有点“浅尝辄止”,这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A1“在案例分析时,分析得有点浅,有点快,好像有点为看案例而看案例的感觉。”;A6“有些疾病的初期症状可能比较类似,应该加深案例分析的深度,明确不同疾病间的区别与联系。”
2.2.3 案例呈现方式
我们选用的案例全部来自学院自编的《临床护理案例分析》,为保证案例的完整性与真实呈现,我们对案例进行扫描,课上用图片形式在PPT 中展示,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效果。A3“图片中的案例字太小,看不清楚,特别容易走神。”;A8“不喜欢案例教学,图片比较淡,字体又比较小,有时候看不见。”;A1“喜欢案例教学,但是案例的字实在太小了,坐在后排很难看清,全凭老师说。”
2.2.4 案例讨论评价
为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我们提高了过程性考核比例,由原来的40%提高到60%,这有利于改变目前期末考试比例过高导致的学生平时上课案例讨论不参与,期末临时“抱佛脚”的现状。但由于我们对课堂讨论的评分比较模糊,未对评分标准进行量化,加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有时会导致讨论无法开展或以聊天打发讨论时间。A3“案例分析放在讲课前,大家有的人预习了,会对这个案例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预习,其实可能会不知道在说什么,这导致我们的案例讨论总处于低效状态,即使侥幸得了高分,而未参与讨论的同学却白白拿到高分,对我们而言反而有失公平”。
3 讨论
案例是对患者疾病过程的真实叙述,教师通过案例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介绍,能与学生自身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医学知识产生联系,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5]。我们根据访谈结果,提出一系列改进“案例教学法”的建议,以达到提高授课效果目的。
3.1 联合多种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应联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可将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结合,老师抛出案例,设置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老师再结合同学的情况针对性讲解案例。而对一些重难点或抽象的知识点,可以辅助视频教学,视频可将疾病所涉及的各种阳性体征、体格检查过程等内容以声音、图像、动画结合在一起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既活化了教材,又可使课堂教学的空间直接延伸到临床第一线。另外,可通过情景模拟,逼真复制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提升课堂授课效果,但需注意的是学生必须进行系统培训,否则可能导致情景模拟处于低效状态。
3.2 案例贯穿教学始终
案例单纯放于课前、课中或课后任何一个位置,都有其局限性,应该让案例贯穿教学始终。疾病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病情发展,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会相继出现,要求学生要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能够理解治疗方案目的并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而这些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案例的综合分析训练,应对案例进行项目化情景设计,以项目带任务,让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疾病和护理,树立医学的整体观和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观。
3.3 深度解析每个案例
案例教学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培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在分析案例中能真切感受病人的痛苦,从而灌输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我们为了保持学生上课时对案例的新鲜度,总是上课时才向学生展示案例,短暂的案例接触,只能让学生对案例的解读浮于表面,不能深刻理解案例内涵。今后,应至少课前3 天给出案例,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为课上讨论留足准备时间,进而加大案例解析的深度。
3.4 把握案例字体大小
PPT 是服务教学的,保证最后一排的学生能够看清楚屏幕上最小的字,是PPT 教学的最低要求。然而我们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却因为翻拍案例,造成字体过小且图片清晰度不够等原因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建议,在今后案例教学过程中,应对案例进行重新编排,字体的大小因教室大小、多媒体设备形式等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案例做适当删减与修改,突出案例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3.5 量化案例讨论标准
良好的考核制度是保证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之前的案例讨论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小组得分即为每位组员的成绩,不考虑个人贡献度,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案例教学的长足发展。为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今后的案例讨论建议在以小组考核的基础上,根据小组成员数量计算小组满分,依据评分标准给出小组总成绩,组员根据个人贡献度,组内自行分配成绩。
综上所述,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内外科护理学》整合课程教学,总体深受学生喜爱,但在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课堂设计等方面仍需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