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高职贫困生心理帮扶对策研究
2020-07-12陈炜
陈 炜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扩招100 万人,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作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高职院校扩招200 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将职业教育放在宏观层面发展,无论是社会需求还是经济发展,都需要高技能人才的参与,这是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肯定,同时也赋予了高职教育新的使命。
高职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尤其是高职贫困生的成长成才问题在目前国家倡导的精准扶贫思路之下更是显得尤为重要。精准扶贫的理念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是目前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除了保障他们能够在校安心学习,无须担心生活问题的物质帮扶以外,扶贫先扶志的心理帮扶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帮扶,将精准扶贫理念融入其中是有重要意义的。一是贫困生概念的认定,除了由省级扶贫机关提供名单以外,高校精准识别贫困生也是很有必要的,识别贫困生并且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精准定位,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二是以物质资助帮助贫困生摆脱生活困扰,心理帮扶则是他们脱胎换骨的关键,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帮扶,使贫困生增强自信心,树立自立自强的理念,彻底摆脱贫困困扰。三是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充分融入精准扶贫的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文化气息,构建物质精神双重帮扶的资助体系。
1 高职贫困生心理困惑所在
(1)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大学生所在的年龄阶段自尊心较为强烈,在需要寻找自尊感的基础上,有许多大学生产生了攀比、虚荣、炫耀等自我偏差问题,但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在物质上难以和其他同学相比,因此产生的自卑感使他们害怕被看不起,随之而来的行为特征则是逃避和分离,这也是许多贫困生不参加或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也正是这样的自尊与自卑并存使得他们内心冲突加剧,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2)无法正视自身的贫困现状。许多贫困生不能面对自身的贫困身份,在高校评选国家助学金时,一些贫困生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家庭经济困难,虽然较多的贫困生深知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摆脱贫困的现状,改变的欲望也较为强烈,但对公开自己贫困生的身份还是有些芥蒂,甚至有时故意在物质表现得较为奢侈来掩盖内心的不安。也有很大一部分贫困生的价值观念出现问题,不断要求家庭给予物质满足,购买高消费商品,一旦不能满足物质欲望则会自我封闭避免和他人接触,归根到底还是心理自卑的原因。
(3)缺乏感恩之心。诚然有许多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后,确实抱着感恩之心,立志要回报国家,回馈社会;也存在着一些思想较为偏激的学生,可能因为班级评选名额不够等原因在没有享受到最高档次的国家资助时,产生内心不公、仇富抗拒等心理状态。一些贫困生抱着我贫困我有理的态度面对国家给予的资助,对于国家和学校的不信任加剧了内心冲突,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4)面对前途的焦虑与恐惧。就业问题一直是压在所有大学生头上的一座大山,高强度的就业压力即使是普通大学生也有些难以承受,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离开学校后要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不熟悉的工作、住房的压力等等都使贫困生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此外,面对这些问题时,有些贫困生也产生了怨天尤人、社会不公的想法,致使他们有了不能努力奋斗,认为再努力也难以追赶其他人的思想,对社会产生不满、甚至仇视的情绪。
2 精准扶贫视域下的心理帮扶对策
(1)建立贫困生档案,实施精准帮扶。扶贫的第一步应该是查清楚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心理帮扶亦是如此。建立贫困生档案,除了要记录他的经济情况、家庭情况以外,还要客观、全面的记录他的心理状况,例如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学业压力等等。现阶段的贫困生帮扶方式中,依靠国家大数据的支持,已经能够精准识别贫困大学生身份,资助的方式也是落实国家助学金等,因此更加需要因人而异的制定心理帮扶档案,针对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精准帮扶。
(2)完善贫困生自我发展,激发内生动力。扶贫又扶志的理念告诉我们,扶贫工作光靠物质的帮助是不够的,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心理帮扶上,从思想上摆脱贫困才是脱贫的根本之道。引导贫困生对贫困的正确认识,端正思想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脱贫思维,使学生明白真正的脱贫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国家或他人的帮助。使贫困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理念,心理的帮扶使之在大学阶段就有了良好的蜕变,完善自我的发展,激发其内生动力,真正达到扶贫扶志的效果。
(3)建立心理帮扶资助体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是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高职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通过学校的心理教育,使贫困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面对人际困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时不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行动。二是针对贫困生,高职院校应该制定因人而异的心理干预措施,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专业的心理老师跟踪辅导,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有效的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品格。三是建立贫困生心理发展平台,心理的帮扶不是有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帮助贫困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利用学校第二课堂的优势,开展各式各类的教育活动,构建心理帮扶动态管理机制,利用心理测试、辅导员记录等方式形成心理帮扶大数据,使心理帮扶真正做到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四是帮助贫困生解决就业困扰,目前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帮助贫困生解决就业困扰刻不容缓,首先需要其转变就业思想,切勿好高骛远,改变高期望就业的观念,树立从小事做起的就业理念,形成对就业市场的正确认识,其次要加强生涯辅导,树立正确的事业观,避免急功近利的就业心理。五是形成全校性的帮扶格局,从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从资助老师到心理老师,再到辅导员,各方联动、齐心协力地完成贫困生的帮扶工作。
(4)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学校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功能,组织集体活动,鼓励贫困生多多参与,以此增加与人接触的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此外,校园文化活动也是贫困生观察学习的地方,在不同的活动中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观察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多参与集体活动,还能避免贫困生因自卑导致的自闭行为,远离游戏上瘾等心理行为困扰,有利于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结语
大量的研究表明,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正日益突显,物质缺乏的背后是思想的贫瘠,高职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心理帮扶。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高素质毕业生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以精准扶贫为理念,注重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其顺利成长成才,实现追求理想抱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