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的探索与研究

2020-07-12张惠玲

科技视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竞赛研究生教育

张惠玲 余 杨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处,四川 成都610000)

0 引言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2020年是研究生教育转型的关键一年,我国研究生教育从注重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处在由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方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三部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更加注重分类培养,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2]。

2013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开展了“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在高校全面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竞赛的开展,是近几年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3]。系列大赛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企业需求设置了与智慧城市建设、移动互联网、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专业学位案例建设等相关的11项主题赛事,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助力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将竞赛从个人自由参与发展成为有组织、有制度的全校性研究生创新实践教育环节。将创新实践活动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学校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同时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竞赛,营造研究生创新氛围,普及科学知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本文从地方高校组织研究生参加系列创新实践竞赛出发,指出推进系列竞赛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构建组织体系,提高研究生参赛积极性,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竞赛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地方高校相关管理部门更好的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提供参考和帮助。

1 地方高校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的现状及问题

在很多地方高校,本科生竞赛都更受重视,相对来说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开展得还很不成熟,各方面的支持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推进系列竞赛的开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1.1 竞赛管理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建设不配套

任何竞赛的组织与推进都离不开管理部门,但没有其他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协同合作,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难以实现长效发展。地方高校由于很难获得上级部门的统筹与支持,系列竞赛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实际工作开展困难重重。不同部门、学院之间的沟通协调无法及时解决,竞赛参与平台未统一建立,是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面临的问题。研究生在参赛过程中由于知识储备不全面,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有指导教师的跟进与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但因工作量计算未考虑创新实践竞赛指导等原因,导师对竞赛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偏低。

1.2 系列竞赛投入有限,研究生参赛积极性不高

很多高校对本科生学科竞赛投入很大,而忽视了对研究生参加竞赛的相关支持。对地方高校而言,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小,也很难形成本科生那样的参赛氛围。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科研和学业压力大,无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和了解学科竞赛。有些研究生能够自行组队参赛,但由于各方面经费支持不到位,学生去异地参加竞赛的路费、餐饮补贴非常少甚至没有。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对学科竞赛投入不足,参赛获奖后对组织开展工作的管理者、指导教师以及参赛学生都没有相应的奖励激励政策,很难调动研究生的参赛积极性。

1.3 团队技术积累不足,难以建立学科竞赛长效机制

学科竞赛具有一定持续性,对于团队中已经掌握的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运用经验,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技术积累方法和技术传递模式,以此促进技术的传递与继承,保证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生参加竞赛后未能及时整理成果,积累技术与经验,无法发挥获奖学生的榜样作用,难以建立学科竞赛长效机制。

2 地方高校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的探索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竞赛和奖励的方式,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实践活力,是服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地方高校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的开展,可以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2.1 构建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竞赛开展组织体系

科技创新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当参赛队伍多的时候,就会产生场地或条件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校、院、处等管理部门协调落实。通过构建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在理念先行、制度推进的前提下,实现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竞赛相关条件的协调与落实。每年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竞赛通知发布后,根据相关竞赛所对应学科背景,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牵头,做好系列竞赛准备工作。通过委托专业学院安排参赛事宜的形式,开展各类创新实践竞赛的前期选拔与专业指导培训,组织研究生参加竞赛并做好实践成果汇总。构建研究生管理部门为主导,多部门协同工作,专业学院承担品牌赛事组织工作的格局,完善系列竞赛组织体系。

2.2 积极宣传扩大竞赛影响力,健全奖励体系提高参赛积极性

地方院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迫于就业压力,学生创新意识模糊,动力不足。为全面推进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开展,搭建以学生为主营运管理的官方微信、微博等微平台,推送竞赛相关内容扩大竞赛影响力。联合研究生会学生干部积极宣传,调动学生主人翁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为创新实践竞赛创建良好氛围。强化竞赛的赛前动员工作,探索实行鼓励性初选制度,对初赛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奖励,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学科竞赛的评价机制包括对参与学生、指导教师和院系的奖励。将参加竞赛、竞赛获奖与研究生的奖助体系挂钩,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荣誉称号、创新项目立项等评定体系中,纳入研究生本人取得的各种科研成果、创新实践竞赛成绩、学术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积分。认定教师指导创新实践竞赛与课堂教学、指导论文一样,以一定方式折合计算成教学工作量,并在职称晋升和奖项推荐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参赛并获得奖励的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学校将根据获奖等级直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积极推进系列竞赛顺利开展。

2.3 实施创新实践活动项目化管理,将创新实践竞赛纳入培养环节

为增强研究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每年根据不同学科门类分别设立一定数量为期1~2年的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并予以一定资金支持,在校研究生可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申请。创新项目可以围绕导师课题开展,也可根据社会需求自行设题,要求完成一件具有一定创新性、面向某类创新实践竞赛的作品。项目结题要求可以为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是参加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并获得一定奖项。通过项目化管理的形式,为研究生参加实践活动提供更多选择,也对竞赛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参加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有助于研究生了解工程问题的全过程解决方法,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可以认为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科研实践活动。因此,可将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系列竞赛用于替代学习期间的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必修实践环节,获得实践类必修学分。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鼓励和倡导二级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将竞赛引入课程,课赛结合,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和竞争性的同时,将创新实践竞赛融入研究生培养环节。

2.4 注重指导提高参赛竞争力,加强交流完善竞赛长效机制

创新实践系列的学科竞赛是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因此参加竞赛更是对学习成绩优异、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竞赛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地高校可以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指导委员会。每个学院都可以成立自己的小组委员会,由专家、教授和负责此项工作的院领导,在院内成立创新辅导小组,通过这些方式提供咨询、技术指导,推进系列竞赛在学校的发展。

3 结语

“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研究生为主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参与为支撑”的运行模式,努力探索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地方高校努力推进系列竞赛的开展,结合成果教育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实践中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研究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竞赛研究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看竞赛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