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2020-07-12任欣欣锦州医科大学
任欣欣 锦州医科大学
一、引言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力军,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情感教育是在教育中关注并了解学生的情感,情绪,态度以及信念,及时正确引导和培育学生的正向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之内化成优秀的品质的过程[1]。在高校教育中,仅仅依靠学校制度来管理学生是行不通的,在追求更多人文关怀的当今时代背景下,还需要融入情感教育,使得管理变得更加有温度和接地气。
二、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情感教育的价值体现
目前高校大学生面对就业,家庭经济,人际交往,学业,恋爱等压力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最终导致道德情感失衡[2]。因此,日常学生管理中引入情感教育,通过情感上的人文关怀,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情感教育是跟进时代潮流的必经之路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时代推动下的快速网络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可以消除信息壁垒,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工作效率等,这样的环境一方面给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学业。但是另一方面也会有一些消极影响,不良的风气和负面信息会使大学生失去思维,迷失方向。由于他们的思想长期浸泡在网络上杂乱的信息中,且经受了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冲击,这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些都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挑战,要求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紧跟时代潮流,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
(二)情感教育是解决大学生情感问题的有效策略
大学生会面临很多的情感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对他们的思想情感产生冲击,加上大学生本身的情感波动大,易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良好的情绪会激发积极向上的心理,反之会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导致不良后果。同时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家庭教育,不同的性格与阅历,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现象,情感出现孤独感,空虚感,自卑感。这样就要求将情感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情感教育,学会建立与培养正面的情感体验,从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加顺利。
(三)情感教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
每个大学生的性格中都隐藏着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的特殊作用,调动大学生这些情感与思想,使其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情感教育正是以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原则,主张思想政治教育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去关怀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日常态度,情绪和信仰等,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从内心真正接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三、高校辅导员落实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个人素质
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需要通过大量的细致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散发着一种巨大无形的精神力量。但由于现实生活中,辅导员对情感教育理念认识不足,运用不足以及情感沟通技术不成熟[3],导致有的辅导员不愿或者不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缺少工作热情,对学生缺少关心和耐心,使师生关系冷漠,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情感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在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4]。作为辅导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用自身内在素养和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用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
(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动态
高校辅导员提前做好学生心理预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可以利用个人谈话,座谈会以及社交软件等方法,掌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真实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5]。特别是遇到不良心理的学生,高校辅导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情感方面的关怀。
(三)注重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
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首先情感教育要融情于景。情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情感的产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教育环节,营造出适合当下气氛的情境,通过班会,主题教育等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操。其次,情感教育要把握时机。一旦发现学生的不良苗头需及时阻止,进行适时的干预和教育。最后,情感教育要以情育人。情感是可以传播到他人身上,使之与自己共鸣,高校辅导员要抓住这个特点,学会以情动人和以情育人。在日常谈话中,要熟练运用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情感教育成效。
结语:情感教育是当今高校应全面实施的管理教育模式,是传统制度教育的补充和改进。实际上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情感教育的渗透仍然不够,所以高校辅导员更要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结合社会与家庭的力量,探索出进一步加强情感教育实施性的对策,培养出富有积极情感且具备才能的全面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