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研究

2020-07-12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53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壮族民族音乐民歌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53000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其独特的音乐元素、文化特色和艺术特色。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音乐元素采用钢琴进行演奏,在演奏和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民族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的融合、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演奏和教学的有效性。

一、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的特点以及音乐特征

1.经过改编之后的音乐元素尤其是民歌元素,通过钢琴的演绎成为了新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形式如今在不断发展中逐步登上了音乐艺术殿堂。例如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如歌的行板》,将民歌的旋律使用钢琴进行了重新的演奏,这说明民歌是作曲家们创作的源泉,是进行多民族文化和多文化文明的交流的新载体。再如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翻身的日子》使得民歌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艺术交融中放射出闪亮的火花。壮族民族歌曲其独特的韵律、歌词和节奏,民族特色十分鲜明1。从形式上看,壮族民歌按照用词的格律加以分类,将分为欢、加、西、比、伦五种。而根据题材来进行分类,壮族民歌按照题材分类的方式可分为:小调、习俗歌曲等。壮族民歌一般采用三声调试,四声调式和五声调式进行音列的排列,民歌都拥有着广西壮族自治区自身的语言特征与音乐旋律活泼跳跃感有紧急关系,出现四度、五度频率高,甚至有大六度、大七度2。主旋律中多为节奏重复,且节奏十分自由,表现出壮族人民活泼自由的天性释放。这些民歌通过口口相传,易于表达,为人们抒发感情提供了渠道。壮族民歌体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特点、民族语言,尤其是在谈情说爱时,壮族民歌能够发挥其优势,具有自由、浪漫、灵活、多变的特征,使用钢琴进行演奏,对于壮族民歌的音乐元素,必须要加以深入的考量,让壮族民族音乐和钢琴演奏完美融合是作曲家们的心愿3。

2.钢琴作品对民歌的二次创作,将改编后的艺术作品呈现在音乐艺术的殿堂,民歌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中,让民歌艺术迸发出新的活力,多民族文化和多元化文明的交流促使交融碰撞出新的火花4。

二、根据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教学思索

壮族民歌与其他少数民族音乐一样,都是我国文化保护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在弘扬民歌音乐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素材中,壮族民歌以一种民族独特的方式和途径,被壮族艺术家一一展现,钢琴对民族音乐进行文化多元化的融合,不仅要展现出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要继承我国辉煌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1.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进行钢琴作品的改编,是对民族音乐的保护,同时也是对音乐文化的发扬。例如代表作金响的《刘三姐组曲》、海鹏的《壮山雨歌》,其在节奏、旋律和韵味方面,通过钢琴作品的融入,形成了新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根据民歌进行了改编,真正具有艺术的改进作用。

2.不同元素的应用,在实际作品中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钢琴演奏表现作品的动机也是有差异性的。根据民歌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在原有的民歌节奏和民歌氛围中,新的作品进行了音调的移植和文化的移植,依然拥有旋律自由和旋律重复的特征,然而也具有了西方音乐元素的特征。实际的创造中,演奏者和教学者可以将创作灵感和创作用语进行融会贯通。尤其是在教学中对钢琴演奏作品将民歌作品的融合要深入理解5。

3.对于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进行教学。教育者必须对民族文化、民族文明、民族艺术、民族精神予以充分的了解,认识到音乐是艺术文化和人们精神境界的体现。广西壮族民歌有重复性特征以及自由式特征,这种混合性为新的作品赋予了鲜明的生命气息。钢琴作品也是极其注重节奏和韵律的,演奏时抓住节奏和韵律这一显著特点,将新的作品进行充分的感情的发挥,就能达到情感提升和演奏效果完美体现。演奏者通过有效的引子弹奏,过程中注重流畅性,对作品的节奏和规律进行把控,发挥钢琴音乐自由灵动的特征,同时也要对题材、旋律的的文化予以充分的了解6。

4.例如钢琴组曲《刘三姐》中《对歌》一部分里,不仅有生动浪漫地表现了刘三姐和秀才对歌的情景的部分,还包含着有一些紧张杂乱表现秀才说话不流畅的部分,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节点的特征,对情感发挥有充分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边弹奏边哼唱旋律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结合音乐情境进行弹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钢琴曲《壮乡组曲》是由集音乐教学、演奏和创作与一身的倪洪进创作的。其中的《船从远方来》的创作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还原了壮族人民的朴实生活画面。从谱例上看,要演奏好这首钢琴曲,需要对民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充分了解。在音调上,民歌和钢琴曲在节奏节拍上区别较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提示学生首先抓住节奏,欣赏民族旋律方面的特点,还需要注意演奏情感提升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在脑海中描绘出生活的画面,在白雾笼罩的清晨,渔船在水面上由远方缓缓驶向岸边的情境,掌握好拍点与节奏,通过有层次的演奏展现出生活的场景。《船从远方来》这部作品,主要通过右手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流水、船只行驶的音乐背景氛围,右手轻柔的贴键,运用手臂带动使得乐曲保持流畅,仿佛水面上缓缓行驶的船只渐渐驶向岸边,通过力度的运用,表现出水与船的相互融合。结尾处力度减弱,船只渐行渐远,消失在迷雾中,着重把握触键方式与力度,演奏出轻柔又清晰的音乐。除了对于演奏方面的提升之外,教师为学生解读其所涉民族音乐品种生存的文化背景,辨别钢琴乐曲的运用与发展,结合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度不断加深,从而激发出学生在演奏、作曲方面的二度创造力。

三、结语

将钢琴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相互融合,利用西洋乐器展现东方文化格调。这是西方文化、西方乐曲与中国文化、中国音乐的有机结合,也是钢琴艺术在中国探寻新的发展空间的新道路。在教学中充分了解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注释:

1.贺伟.广西壮族民歌音乐元素改编的钢琴作品演奏与教学[J].艺海,2019,(4):92-93.

2.赵意明.钢琴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教育新探[J].中国音乐,2009,(3):157-161.

3.包其锋,朱萍玉.影片《一曲难忘》中钢琴音乐赏析[J].电影文学,2014,(1):156-157.

4.杜丽蓉.钢琴曲《壮乡组曲》的教学与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18,(4):41-42.

5.李俊,黎尼斯.钢琴作品《山歌的速度与激情》中仡佬族“竹”品格的艺术体现[J].歌海,2016,(1):86-89.

6.包其锋.壮族山歌融入高师钢琴课程的整合研究[J].戏剧之家,2016,(2):47-48.

猜你喜欢

壮族民族音乐民歌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Cat’s book》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壮族山歌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