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中二度创作的分析与探究
2020-07-12天津体育学院300000
(天津体育学院 300000)
舞蹈表演者要想为观众展示一场美轮美奂、成功并难以忘怀的舞蹈表演,就必须要将个人情感体验充分的融入表演中,同时还要根据舞蹈作品所抒发的情感用丰富动作以及情节的发展表现出来,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慢慢沉浸在舞蹈表演者营造的情感中,通俗来说就是演员第二次创作,并且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的每一次演出其实就是二度创作,同时还需要舞蹈演员在进行演出时,需要在意识基础上进入无意识的状态中,表演中的无意识就是演员对节目的熟悉度已经达到了忘我状态,能够随时随地很随心将情节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1。作为一个优秀演员来说,每一次的演出自身状态是截然不同的,在外在形式的表现中也会存有细微的差距。
一、简单概述舞蹈表演二次创作的意义
将舞蹈作品和舞蹈表演两者相比较,最大的别在于舞蹈表演具有独立的品格特点,主要来源于原来舞蹈作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为了舞蹈表演者可以根据原有舞蹈作品进行表演要准确的分析和了解原来的舞蹈作品,通过被舞蹈演员仔细分析和诠释,给原来的舞蹈作品赋予第二次生命。现阶段的舞蹈演员在分析和诠释原舞蹈作品时,一般都体现在舞蹈的艺术风格方面,而舞蹈表演第二次创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舞蹈方面的艺术风格创作;通俗来说,舞蹈编导人员在一度创作过程中,创作思想和演员思想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而存在的这种差异性正是演员进行第二次创作的基础,与此同时舞蹈表演者还可以通过二度创作来改变这种差异性,在原有基础上创作出更好更优异的舞蹈作品,并且在表演过程中使舞蹈表演效果达到最佳状态2。舞蹈表演者对原来舞蹈作品艺术内涵的理解程度会直接影响舞蹈表演二度创作的成效,更依赖于舞蹈表演者对舞蹈动作造型以及技巧能力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还注重舞蹈表演者在舞台音乐以及美术等方面所运用的艺术手段,进一步在原来的舞蹈作品上深入挖掘,并且还要注入过多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还要高度注重舞蹈艺术和舞蹈形象方面的创作,导致最终的舞蹈作品会完全高于原来舞蹈作品,从而也使编织者的思想超出了创作者的预想,有利于在原来舞蹈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好更优异的舞蹈作品。
二、舞蹈表演最基础的物质材料
人体是舞蹈表演艺术中的物质材料。人体是舞蹈艺术材料中的感性因素,从原来古典的舞蹈到现阶段的现代舞蹈中,一直都用人体造型将社会生活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3。它是一种依靠人们视觉来接受的,我们一般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以及视通综合艺术等。而舞蹈表演是一种综合性艺术,主要将人体动作作为最重要的表演手段,一般来说舞蹈需要音乐和美术等一些手段的相互配合,才能将演出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哪怕舞蹈不需要音乐旋律来作为伴奏,但是会用伴唱来衬托,其中包括脚铃、打击乐以及手铃等乐器的节奏,所以才将舞蹈表演称之为以视觉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在舞蹈表演中要想体现表演艺术就要通过人们形体的感觉以及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可是话剧就单单只是靠台词的魅力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歌剧是靠咏叹调吸引观众;戏曲会通过做、唱、念、打等一些程式化的表演感染观众;舞蹈和舞剧就是单纯依靠舞蹈表演者运用流动人体造型慢慢感受生活,正确认识生活,将生活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充分利用舞蹈表演者的人体动作美进一步创造舞蹈美4。
三、简要分析舞蹈表演的本质和作用
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由舞蹈表演者进行表演来完成的。之所以将舞蹈作品当作一度创作,是因为它是由舞蹈编导人员最原始的作品;有效将舞蹈表演称之为二度创作,是因为它在原有作品基础上进行了深化表演,它将舞蹈编导者的第一度创作作为舞蹈表演的起点和终结点。舞蹈表演作为二度创作,它不仅仅是传达和表现一度创作的内容,还添加了表演者自身的创造能力。
舞蹈表演者为了给观众展示更好的舞蹈作品,就要全面发挥舞蹈表演的作用,在实践活动中,舞蹈作品作为欣赏和联系舞蹈创作的中间环节,不仅仅要担负创造性将编导的意图表现出来,从而实现舞蹈创作的使命感;同时还要让舞蹈表演通过这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充分显示出来5。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戴爱莲先生的《荷花舞》,这部舞蹈作品完全能将舞蹈编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对新中国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表现出来,曾经在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的全国“荷花奖”的比赛中,将《荷花舞》重新上演,这部舞蹈以“荷花”为名,通过表演荷花的形象完全将舞蹈编导者的情感表述出来。舞蹈家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会通过人体动作表演将自己的情感抒发给人们,将舞蹈美沁入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观众通过观赏舞蹈,在舞蹈表演的熏陶下培养高尚、纯洁的心地,通过舞蹈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6。
四、讲述舞蹈表演艺术的作用和本质
由于舞蹈艺术所存在的方式比较奇特,它与歌剧以及话剧等表演艺术形式是截然不同的,它会从三个角度来观察,第一,要以横向共时性方面观察;第二,以纵向的历史性方面观察;第三;以纵深方向、深浅程度方面以及舞蹈表演质量的高低情况观察。站在历史性方面来说,就是将一个作品诞生后通过传播途径的先后顺序来观察,最原始的舞蹈作品一般都存放在舞蹈家的大脑中,它是以潜在、现象的方式存在。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结合共同产生未来的舞蹈表演形象。舞蹈编导通过将自己的想法以及情感运用舞蹈动作编创出来,然后自己进行表演,例如: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7。
五、舞蹈表演二度创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
(一)正确理解艺术内涵,忠于原作原则
每一部优秀成名的舞蹈作品都具备历史文化以及时代文化,这些因素都是决定于舞蹈作品的风格范畴,与此同时在舞蹈作品表达的内涵方面 以及表演体裁形式上都有了明确规定。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在表演前必须要对原舞蹈作品的历史文化、风格以及时代背景进行充分了解,同时还要根据舞蹈以往固有的表演形式以及内涵再开展二度创作,在创作时必须要建立在原舞蹈作品的基础上8。相对于原舞蹈作品来说,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舞蹈编导者最真实的想法记录,编织者在一度创作过程中将自身的创意想法完全融入舞蹈作品中,从而将编导创作意义更好地表现出来,所以舞蹈演员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忠实于原作品,这不仅仅能体现出舞蹈表演者的道德,还是一种对原作品以及原编导创作意图的尊重,舞蹈演员在创作时一定要遵守原则。
(二)要正确掌握创作方法,要敢于二度创作
就现阶段而言,当舞蹈演员在对原舞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前,第一要全身心融入到舞蹈编导创作中,对舞蹈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充分了解,同时还要理清楚编导的创作思维,了解编导的创作意图,只有这样舞蹈演员才会和舞蹈编导达成默契,在舞蹈作品内容方面以及情感方面方面等产生共鸣,在忠实于原作舞蹈表演的基础上为二次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还要鼓励舞蹈表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体会独立自主的进行二度创作,在原舞蹈编导创作基础上添加自己的想法,在原来的创作意图上大胆创新,在此期间还要坚持采用基本的原则和方法9。
例如:《昭君出塞》是我国当代的一部著名古典舞蹈作品,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的相关情节进行编写的,舞蹈表演者可以结合原编导的创作意图以及要求,通过查阅历史材料,加深对王昭君这个角色的认识,深刻认识王昭君的情感和心境,能够在边沿过程中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将王昭君深明大义的思想情怀和卓越不凡的胸怀完美展现出来,加深观众对王昭君这个形象人物的理解10。
(三)提升自身的艺术风格,突出创作重点
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一定要具备自己独特的舞蹈表演风格,可是舞蹈表演艺术风格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它是在长时间舞蹈表演以及创作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舞蹈表演二度创作也是舞蹈演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舞蹈表演艺术风格的重要方法,激励舞蹈表演者在原舞蹈作品上创作属于自己的舞蹈表演艺术风格11。在此期间,舞蹈演员需要从艺术实践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原舞蹈作品中的内涵和内容,更好的把握好原舞蹈作品中体现的角色气质、形象、动作情感等,同时还要全方面消化原舞蹈作品所有的内容以及相应的风格后再进行二度创作,同时还要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突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通过长时间积累的锻炼,逐渐要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并且在同部舞蹈作品上,表演者要想取得优异的表演效果,就必须要结合不同的舞蹈形象以及舞蹈风格进行表演。不同的舞蹈表演者对同一个舞蹈作品内容方面以及内涵方面的理解也是截然不同的,导致表演中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这种现象的发生表明了,舞蹈表演者不能一味地追求舞蹈表演艺术风格,在原舞蹈作品的基础上导致二度创作舞蹈表演走上“歧路”。
六、有效提高舞蹈表演者二度创作能力
根据近几年我国舞蹈表演者在二度创造能力来看,这种能力是否优秀或者突出完全取决于舞蹈表演者自身具备的艺术修为、浓厚的人文情怀、精密的心思以及丰富的知识等12。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来说,要不断探索舞蹈技艺,还要结合以往的表演经验,不断学习和吸收专业知识,有意识的提高自身的二度创作能力。
不管哪种舞蹈艺术形式基本上都会表现出相应的艺术文化特质。例如:相对于古典舞来说,它有着独特的技术技法、审美方式以及舞蹈教育体系和艺术创作等,和其他舞种完全不同。舞蹈编导一般都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创作依据,主要突出唯物主义观点,所以舞蹈表演者对古典舞进行二度创作时,一定要具备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样才会方便于理解舞蹈作品中的内涵,从而创设出更优秀的舞蹈作品,很好的将舞蹈作品中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来13。
七、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蹈表演者来说,不仅仅要在日常生活和练习中注重加强自身的舞蹈表演技能,同时还要增进自身的表演技艺,要充分的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具备提升自身艺术知识素养的意识,加强自身对文史知识的积淀,同时舞蹈创作者必须要注重深化沟通和交流,尽自己最大努力切实提高自己对舞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能力。
注释:
1.叶凌飞,符姗姗,陈妍.基于“课堂-舞台-社会”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下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9(33):138+140.
2.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课题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藏羌彝民间舞蹈钢琴伴奏编创人才培养》在四川音乐学院顺利实施[J].音乐探索,2019(04):145.
3.刘青弋,杨婷玉,吴孟洋.反:舞蹈与冲突——“舞蹈研究协会”首届国际学术会议的视野(二)[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9,4(03):8-22.
4.毛宝杰.舞蹈艺术审美漫谈——评《舞蹈艺术审美与作品赏析》[J].炭素技术,2019,38(04):69-70.
5.陈燕苗.胡明珠舞蹈创作特色及湘西舞蹈文化底蕴——从《刮麻》《踩瓦泥》到《湘·土·乡》的表演创作谈起[J].艺术评鉴,2019(15):60-63.
6.刘嘉欣.“角色塑造”在东北秧歌舞蹈表演中的应用研究——以王小燕东北秧歌教材女子独舞作品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5):280-282.
7.刘宁.品评《飞天》舞蹈中的“相由心生”以及对古典舞蹈表演的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07):117-120.
8.刘青弋,刁淋,杨婷玉.反:舞蹈与冲突——“舞蹈研究协会”首届国际学术会议的视野(一)[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9,4(02):40-55.
9.陆燕.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融合——浅谈舞蹈在杂技创作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04):143-144.
10.李怡林.立足民族文化之根推进云南舞蹈发展——云南舞蹈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9(05):141-148.
11.牛子玥.“舞”之两面“融”为一体——“对比手法”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分析[J].黄河之声,2019(02):125.
12.黄妥.论舞剧表演中舞蹈演员二度创作的重要性——以舞剧《传丝公主》为例[J].四川戏剧,2018(08):119-121.
13.蒙曦.肢体律动的魅力——浅谈舞蹈表现力在教学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3):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