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语的“他者”
——《苏伊士之东》里奶妈形象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2020-07-12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655011

大众文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后殖民奶妈黛西

(曲靖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655011)

《苏伊士之东》是英国作家萨默塞特·毛姆以20世纪初中国北京为背景创作的一部戏剧,剧作以中英混血女子黛西与几个中英男子的情感纠葛为主线,作品中毛姆的东方主义思想和西方文化霸权思想非常明显。这一思想,在女主黛西的奶妈(实际上是黛西生母)的塑造上尤为明显。目前,国内关于《苏伊士之东》的学术研究为数不多。吴超平(2009)认为毛姆用cunning(狡猾的)、snigger(窃笑)对奶妈加以形容,将她描述成一个道德败坏、阴险狡诈的、外貌丑陋的老妇人形象,这是作家用东方主义原则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1朱文杰和张之燕(2018)以《苏伊士之东》为例分析了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认为毛姆对中国人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封建迷信、愚昧无知、阴险狡诈。这样负面、不堪的形象反映的是毛姆西方优越感下的审美偏差和选择性接受。2刘瑶(2012)认为《苏伊士之东》里的中国人与欧洲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欧洲人高尚、正直,而中国人都是容易犯罪的暴徒。3基于文本细读和目前的研究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奶妈的形象绝不是像毛姆描写的那么让人深恶痛绝,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而言,她是父权制社会和霸权文化的双重牺牲品,是被迫害的对象。

一、后殖民女性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是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的结合,是对以男性为主体的后殖民文化的批判,以及以欧美中产阶级女性为中心的女性主义批评的扬弃。因此,有学者指出,“后殖民女性主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第三世界人口的性别化境遇,二是关注第三世界女性的处境,三是处于社会等级结构的底层的人的存在。”从后殖民批判视角看,“第三世界的妇女是本土的与外来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男权中心的双重牺牲品。”4p98因此,后殖民女性主义(Postcolonial Feminism)不仅指文学创作中女性视角与后殖民视角的结合,也指文学批评中女性视角与后殖民视角的结合。后殖民批判与女性主义批评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是对霸权文化的批判,对在传统文化中处于权威地位的势力提出质疑,无论他是帝国主义文化还是父权文化。5p220斯皮瓦克将女权主义理论应用到后殖民理论中,侧重于从边缘角度和女性的立场出发,深入探究女性的命运和地位问题,并对西方女性主义从种族上歧视非西方女性的观念给予了后殖民批判。按照他的《属下能说话吗?》(1985)一文中的观点,属下是指在殖民主义和男权主义的双重压制下失去自身主体、不能言说自己的女性群体,“属下不能说话”,即沉默的“他者”。6后殖民文学批评家用“双重殖民”一词来表示女性同时受到殖民统治和父权制度压迫的现实,认为女性在被殖民统治和殖民表述的同时,还受到了来自父权制度的压迫。7p175《苏伊士之东》里的奶妈,正是这种双重压迫下的受害者。

二、毛姆笔下的奶妈形象

在《苏伊士之东》里,毛姆对奶妈的刻画着墨较多,她没名没姓,只是以女主奶妈的身份出现。她一登场便上演了小偷小摸的戏码,趁端茶送水的机会顺手偷了诺克斯的胸针。她爱贪小便宜,程李泰给的一点蝇头小利便能成功收买她,甚至为了让女儿跟着程李泰,不惜怂恿自己的女儿去谋害其丈夫哈里,结果阴差阳错地让女儿的旧情人乔治成为替罪羊。她贪慕虚荣,假装自己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接受过多次洗礼:“我接受过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洗礼,我真的是个女基督徒。”8p91只为了在英国人面前不那么卑微,她佩戴不会走的表,因为戴怀表让她觉得有面子。她生活作风不良,作为女性,一有空闲就坐下来吸食鸦片和水烟。她奸诈狡猾,巧舌如簧,放走哈里抓来的嫌疑犯却诡辩是他自己逃的。她内心阴险狠毒,曾与与程李泰狼狈为奸,使诡计让女儿黛西与乔治的婚外情败露,成为乔治饮弹自尽与女儿吞鸦片自杀的导火索。这样一个内心恶毒的老妇人形象,在西方读者看来绝对是不讨喜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毛姆为了迎合西方读者的口味,对东方人物的塑造极尽丑化之能事,将东方人的阴险与狡诈描绘到极致。

经过文本细读,揭开西方男子覆盖在东方女性身上那层阴暗的面纱后,笔者发现奶妈其实是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受害者,是深受西方霸权文化和父权制思想压迫的牺牲品,她成为被西方男性描述的对象,成为了白人群体中失语的中国女性。

三、中国封建社会父权制压迫下的女性

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是社会延续已久的现象,作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奶妈没有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没有父母遗留下来的财产,没有能养活自己的丈夫,社会也没有多少给女性工作的岗位。一个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与生活保障的女性,除了想尽办法以各种可能的形式及关系依赖男性外,似乎别无选择。奶妈年轻时被英国男子始乱终弃后,她是怎样度过了那段艰辛的岁月不得而知。女儿成年后,她以两千美元的价格将女儿卖给中国商人程李泰。从传统道德而言,这种卖女儿的行为十分令人不齿,绝非一个好母亲所为。然而,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离不开男权社会下女性的生存困境。从生存角度考虑,将女儿卖给程李泰可以解决生存问题,程李泰喜欢女儿,自己的下半辈子也有了着落;出于对女儿未来的考虑,她也希望女儿能过上优越舒服的生活。女儿是混血儿、私生女,没有良好的出身与嫁妆,在讲求门当户对的社会,黛西不可能嫁一个好人家。再者,由于混血身份和那一半她自以为高贵的白人血统,黛西也不甘心嫁一个下层劳动者。因此,让她跟着在爱丁堡大学留过学的程李泰,成了一条不错的出路。因为这一层关系和程李泰的一些小恩惠,再加上鸦片控制,奶妈从此成为程李泰的牵线木偶。在黛西逃离程李泰嫁给哈里后,程李泰阴魂不散,通过奶妈制造事端,策划阴谋,最终使得乔治和黛西双双自杀。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如果不是程李泰的压迫与金钱诱惑,如果那个男权社会肯为她提供工作机会和生存空间,奶妈也会像其他母亲一样,在女儿的家里安度晚年。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使女性最终做出愚蠢的决定,成为男性手中的棋子。

四、深受西方霸权文化伤害的中国女人

毛姆对奶妈的描写,极尽丑化之能事,正如“傅满楚系列”里丑化中国人一样,毛姆为迎合其英国同胞的口味,对中国人的描写带上了浓厚的东方色彩。奶妈作为女主角的母亲,年轻时被黛西父亲引诱,生下黛西。之后,原来亲切称呼她为“莲花”的英国男子将她抛弃,还带走了她的女儿黛西。从哈里如何迷恋黛西身上的东方特征可推断,奶妈年轻时一定也是个美丽可人的东方女人。自从两次鸦片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以来,西方文化的优越性在当时的中国无限放大,殖民者总是以胜利者的姿态审视中国的一切,中国富裕的家庭将子女送往国外留学,以留洋归来为荣。女孩子若能与洋人攀上亲,也引以为傲。在这样的背景下,奶妈年轻时觉得自己被一个英国人看上是幸运之事。殊不知,那英国人不过是图个新鲜,等到这个东方女子身上神秘浪漫的异国特征不再吸引他时,就将她像扔物品一样丢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一个失身于外国男子的中国女人,要如何在周围异样的目光与鄙视下生存?这无疑加剧了她的生存困境。其次,文化霸权对她的压迫,还体现在她的日常生活中。那时,英国男性谁都不愿意要一个中国丈母娘。为了黛西如愿嫁给一个英国人,她隐瞒自己的身份,以女儿奶妈兼仆人的身份待在女儿身边。她受尽女婿哈里的冷眼、侮辱、责骂、鄙视,从来没有享受过中国传统里女婿对岳母的尊敬与孝顺。她讲一口蹩脚的、中国式英语,在周围那一群英国人面前,她无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等同于一个失语的中国女人。为了融入那个群体,她宣称自己是一个基督徒,接受过多次洗礼。她急于向英国文化靠拢的表现行为,在那群带着优越感的英国旁观者看来,就像一个爱卖弄的小丑。

她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从年轻到晚年,她都深受男权社会法则和霸权文化的荼毒。择偶梦碎,使她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女性,试图通过与白人的婚姻来提高自身地位和改善生活环境是不可能的。中国女人与西方男性很难存在所谓的爱情与婚姻,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中国当时的文化自卑感使双方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中国女性只是西方男性审视的对象,从最初的被迷恋到最终的被抛弃,她作为被审视者的角色定位从未改变。正是看清了这个事实,她才反对黛西嫁给英国人,即使黛西有一半的英国血统,她那另一半的中国血统也会让她成为被英国人审视的目标,成为被英国人鄙视、厌恶进而抛弃的文化根源。

五、结语

来自帝国中心的毛姆,深受西方文化霸权的熏陶,在其描写东方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描写中国人。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他无法对一个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下层女子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也无法体会一个无依无靠的女子在社会上的生活困境。作为英国人,他站在自己同胞的立场为白人男子对东方女性始乱终弃的行为辩白,甚至认为东方女子受到西方男子的垂青是荣幸之事。深受父权制文化和文化霸权双重压迫的奶妈,不仅没有得到毛姆的丝毫同情,反而成为他笔下被巫婆化了的丑恶女性形象。由此可见,作为来自殖民中心的男性作家,毛姆在描写东方女性时,总不忘表现自己的性别优势与西方文化优越感,这是男权主义与文化霸权的全面体现。

注释:

1.吴超平.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J].世界文化,2009(11):50-51.

2.朱文杰,张之燕.毛姆笔下的中国人形象——以《苏伊士之东》为例[J].名作欣赏,2018(35):62-64.

3.刘瑶.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J].宜春学院学报,2012(2):106-109.

4.魏天真,梅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任一鸣.后殖民:批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于文秀.斯皮瓦克和她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批评[J].求是学刊,2005(4):87-92.

7.MecLeod,John.Beginning Postcolonialism [M].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0.转引自张丽芳、李菊仙,殖民主义和父权制度共谋下的牺牲品——《藻海无边》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悲剧成因研究[J].文教资料,2012(23):23-24.

8.Maugham,W·S.East of Suez[M].New York:George H.Doran Company,1922.

猜你喜欢

后殖民奶妈黛西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域:以斯皮瓦克的语境化性别理论为例
奶妈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分析
身着和服的“东方灰姑娘”
《黑暗之心》的后殖民主义解析
全球化后殖民语境下的《山河故人》
空位
魔鬼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