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河下私家园林风貌初探

2020-07-1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曲江淮安园林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一、引言

淮安作为苏北一座历史悠久的水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控扼大运河南北的地理要冲,有着“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自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为淮安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而到清代在此设立了河道总督府与漕运总督府,淮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漕运之都”。盐业的发展,又使得这里聚集了大量盐商,如来自安徽歙县的程氏家族。商贾、官宦、文人的荟萃,经济、文化的繁荣,促使各类园林迎来了它们蓬勃兴盛的时代。

据清末李元庚所著《山阳河下园亭记》所载,明清淮安河下地区有私家园林65座,而后在《山阳河下园亭记续编》和《山阳河下园亭记补编》又分别增加了31处和18处的园林记载。据地方史志专家高岱明女士所著《淮安园林史话》统计,整个淮安地区私家园林多达464处,其中大多为盐商园林及官宦园林。

到清代中后期盐制的改革与漕运的衰落使淮安园林走向了衰败,许多园林疏于管理或转手他人。咸丰年间,捻军攻占清江浦,大多园林便毁于兵燹。直到今日,淮安河下私家园林几乎没有遗迹留存,研究者只能通过当地方志与诗文的描述,在字里行间管窥河下园林昔日的盛况。

二、园林周边环境

明清淮安的私家园林多集中于河下地区,明清时期河下镇隶属山阳县,位于新城以西,夹城西北,毗邻大运河,交通便利,风景优美,为县内繁华之所,《淮安河下志》称:“淮郡城外第一大聚落……闾阎栉比,商旅辐辏,河下也。”

河下镇街道纵横,屋舍相连,建筑密度较大,集镇的东南侧为湖网地带,主要是萧湖水域,萧湖也称珠湖。据程锺《淮邑萧湖游览记》所载:“……中间洼下之地,乃悉潴而为湖,以成一方胜概……”萧湖与大运河一堤之隔,水道潆洄曲折,湖面波光粼粼,南侧还有水田数百亩,沙鸥翔集,水光潋滟。还有漂母祠、韩侯钓台、御诗亭,寺庙等名胜古迹分布其间,往来游人多汇集于此地,凭吊怀古或游览风景,一时间此地便成为具有公共性质的游览胜地。

萧湖风景优美的地段也吸引了众多商贾官宦的目光,纷纷在此选址造园。《淮邑萧湖游览记》记载:“昔时名园环筑于此”,曲江园、止园、依绿园、荻庄等河下名园皆聚集于此。

河下镇所处的江淮平原缺少山丘,但是河湖纵横。虽然园中缺少了借远山之景的条件,但丰富的水景资源也给予河下园林以得天独厚的景观条件。无山多水的地理环境、荷香四溢的水乡风光、密集的街镇与古迹等典型要素使得河下地区颇具《园冶》中“江湖地”与“村庄地”的特征,这些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园林的风貌,也奠定了河下园林大多以水景见长的地方特色。

三、园林风貌

1.山水格局

淮安河下园林按照选址位置可大致分为近水类园林以及集镇之中的园林,两者因周边环境的差异,在整体布局及叠山理水的方法上略有不同。

(1)近水类园林

坐落于萧湖一带的近水类园林最具水乡特色,这类园林有些建造于湖心小岛,或周遭环河,如菰蒲曲“小园四面水潺潺”;荻庄“庄在水中央”;依绿园“园后枕湖后开渠”等。而来访的游人需以舟代车,泛舟行至园门,如张养重在《初秋程次青招泛萧湖黄园二首》中所描述情形:“池外陂塘满,移舟就止园。”,依绿园园主为缓解集会时行舟停泊不便,在附近建造了一个小码头,并立石坊,名曰“曲江初步”。

园主人也在园内开凿河池,并引入活水沟通水系,削弱了园林内外的界限。环绕园林内外的水体不仅影响了游人往来园林的出行方式,也催生了一系列独特的游园活动,如泛舟、采莲、垂钓、种植、捕捞等。在荻庄、依绿园、晚甘园内皆可泛舟;邱广业在《携奕儿游荻庄怀潘四农》记载了在荻庄泛舟、登高、采集莲子的活动“荻花两岸待君来,儿辈闲携小艇开。独上红楼东望久,折将莲子竟空回。”带柳园的园主创造性地将周边村民的生产活动引入园林,在园中掘池养鱼,客至便可捕捞品尝,同时开垦菜地种植瓜果,夏日驾小舟入池中采集蒲棒,闲暇时分还会带领家族子弟在园中作画,陶冶情操。这些水乡特色活动不仅为精致典雅著称的古典园林增添了几分野趣,也给予向往隐逸山林的文人士大夫们以田园村居的生活体验。

(2)集镇之中的园林

除了以开阔水面为核心的滨水类园林,也有选址于街巷之中,依附建筑而成的宅园和花圃。这类园林受到街道、建筑的限制较大,其中部分园林用地相对局促,体量较小如亦庐、小山蹊等。它们在风格上较大程度地受到江南园林造园技艺的影响,在设计上体现为小中见大,咫尺之地再现自然大观。

例如程氏且园在园林入口处欲扬先抑的设计颇具匠心,入园先经过两面砖墙,才初见景致——一座立有巨石和栽植杨树的土山,绕过土山向北,穿过曲幽的小径、甬道,再经过几重院落,才到达园林的核心景点——大水池,点景建筑春雨楼、芙蓉堂等皆环水布置。从低调收敛的入口一路曲折最终到达水院,视界豁然开朗。诸如此类的还有汪氏一卷一勺园和刘氏可园,前者在入园时需穿过竹径才能看到书写“一卷一勺”的门额;后者同样在入门后通过曲径通幽,杂植花木的夹道进入园林景区。以上几例都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在狭窄的空间内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受,而这样收放自如的空间节奏与留园入口设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空间布局的匠心独运,园中山水堆叠的效果同样引人入胜。如可止轩院内设有山石,还连接瀑布,给园林的静景增添了一丝动态之美。九狮园是一座以山石景取胜的园林。《山阳河下园亭记》记载九狮园:“岩壑玲珑,中有九孔……假山曲折,池小水深,树木幽秀,山巅一亭。”而在寓园中石假山一直蔓延至入口,入园需先从山洞进入,假山还作为园墙来分隔园林内外。《山阳河下园亭记》云:“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亭下松棕竹石,有狮子石,盘空矗立。”可见园中假山不仅是展现连绵起伏的群体之美,也有造型独特的孤赏石,再与建筑、植物搭配造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寓园也开凿水池,引院外活水以成景观,与山石花木相印成趣。张永贵《暂憩程吾庐副使寓园作》云:“当门峭壁隔尘市,揽秀浑忘暑气侵”以及《寓园再得五律四首》中“山馆连云起,池荷向晚鲜”都是对寓园山水形态的生动刻画。

2.借景

营造园内景致之外,园主人也注重借景,将园外的湖景,运河景,田园景,以及城关之景纳入园中,最常见的方法为塑造地形和建设楼台以供游人眺望。

止园中建有土山名为梅花岭,也称黄家山或曹家山。《山阳河下园亭记》记载:“土山外即萧湖,湖外即运河长堤,远舟帆影冉冉而过,真如画景。”可见止园中的土山不仅作为分隔园林内外的界限,也是园中的观景点。王裕发在《登曹家山晚眺》中写到:“游人尽道湖中好,我爱长河帆影幽。”程鍾也在诗文中记载了登止园土山眺望的情形。

而曲江园(依绿园)中则建曲江楼、云起阁这类宏伟高楼,满足游人登高远眺的需求。来往曲江园的游人,许多人都曾写下登楼眺望的诗篇,如宋荦在《张鞠存曲江楼雨后赏牡丹》中所载:“向夕振衣高阁上,珠湖烟水正漫漫。”史震林《柳衣园记》记载:“左有云起阁,俯临珠湖,东望雉堞,烟柳映之…… ”程国耆《登曲江楼》记载:“千帆出树烟中没,万雉连云天际浮。”在登临远眺的诸多诗文中,多次提及湖泊、运河、船帆、城墙等景象,可见它们已成为园林中重要的借景对象。

3.建筑

河下园林中建筑作为点景与观景的场所,它们的选址布局也非常考究,如荻庄的正厅南面临水,东面的三间小屋毗邻荷池,推窗便可感受荷香四溢;恢台园、依绿园中的小建筑都临湖而设,柳衣园中的亭榭“夹水相望”;晚甘园中水道“清溪绕屋”。显然这些小型建筑常常临水布置,满足人亲水的需求。

这些园林中的建筑既可见曲江楼、云起阁等华丽宏伟之类,同时,极具水乡特色的画舫、水榭、船房、茅屋等建筑也非常普遍。依绿园西南处建有船房6间;荻庄亦有船房名曰“虚游”;寓园、依绿园中设有水阁;绾秀园中有水榭、水亭。而草堂在河下诸园中出现的频率极高,恢台园、漪园、荻庄、寓园、带柳园、十笏园、可园等园林皆建有草堂,带柳园中茅屋多达八九间。这些草堂茅屋往往与柴门、竹扉等小品相配,加以周遭花木掩映,河池环绕,景致独特而又野趣横生。正如邱谨《秋日泛舟游晚甘园怀蓴江》所述:“芙蓉四面蔽柴篱,杨柳千株映茅屋。”俨然勾勒出一幅带有浓郁乡野风情的画卷。

4.植物

河下园林中花木种类丰富,且普遍栽植乡土植物,如止园、漪园、依绿园、带柳园等园中皆种植杨柳;依绿园、小桐园栽植梧桐;菰蒲曲中植有高达三丈的古银杏,荻庄种植野红蔷,并沿池植桃树十株,每到春日桃花盛开,宛若云霞。

河下地区水网密布的地貌也使得水生植物在园林中大量使用,诸多园林的水体中栽植荷花,每至夏日游湖赏荷便成为日常活动。曲江园中种植白莲;晚甘园中种有蓼花、菱角;带柳园种植茭白、蒲草;而荻庄内外遍布的芦荻堪称一绝,芦苇、荻花因其花序经冬不凋,随风飘摇,成为秋冬肃杀时节里的一道独特风景,荻庄也凭借其特色而得名。

种类繁多的开花植物,色叶植物以及藤本,草本植物使得园林的季相性鲜明,从早春的梅花,春季的桃花、紫藤、牡丹、芍药,夏日的荷花、凌霄、蒲草,到秋天香气浓郁的桂花,银杏、梧桐等秋色叶植物,冬季的荻花。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观。

河下园林中的少部分设有菜圃瓜地,如带柳园、十笏园、刘氏可园,这些食用蔬菜与观赏性的花木相得益彰,使园林既富有诗情画意,又不失田园野趣。

四、结语

总体而言,河下园林因地制宜,凭借着水乡环境形成其独特的地域性风格,具体表现为园林因水成景,园内水面开阔,并由此在园中衍生出相关活动,如泛舟,采莲,垂钓等;园林建筑的选择上更偏爱水乡风格的舟舫类建筑以及草堂;植物多选用乡土植物,栽植水生植物;此外,园中堆叠地形,建设楼台供人远眺,将园外的河湖景致尽收眼底。

同时河下地区因其便利的交通、特殊的位置也使园林得以杂糅明清时期的南北风格,诸园之中有再现江淮水乡婉约自然情调者如荻庄、晚甘园等,以雅致天然取胜;也有结合立地条件对江南园林加以模仿的,例如寓园,且园,布局曲折,理水叠山并重,以小中见大之手法缩移重岩复岭的山水景观;再有如曲江园中的楼阁风格华丽宏伟,则带有北方园林的特征。因此河下私家园林在其特有水乡风情的基础上兼收南北造园技艺之众长,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在明清时代繁盛一时。

尽管在时代更迭中,河下私家园林几乎无一存留,而又缺少相关图纸记载,这无疑为再现明清河下地区私家园林的旧貌增加了难度,然而地方文献记载及前人的研究仍然为众人展示了河下园林的发展脉络与风格特点。在如今在园林理论研究空前广泛的背景下,继续深入挖掘明清河下私家园林,对于填补苏北地方园林研究的空白以及完善中国古典园林多样性的研究,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猜你喜欢

曲江淮安园林
何时更得曲江游
——试论杜甫的曲江书写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那拉提
游雁塔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